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菊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热液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热液活动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矿物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沉积物
  • 2篇氧化物
  • 2篇深海
  • 2篇深海沉积
  • 2篇深海沉积物
  • 2篇热液流体
  • 2篇微量元素
  • 2篇流体
  • 2篇海盆
  • 2篇成矿
  • 2篇成矿机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背景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5篇杨宝菊
  • 9篇曾志刚
  • 5篇殷学博
  • 4篇陈帅
  • 4篇石学法
  • 4篇王晓媛
  • 2篇朱爱美
  • 2篇黄牧
  • 2篇刘季花
  • 2篇黄鑫
  • 2篇马瑶
  • 1篇张辉
  • 1篇李力
  • 1篇刘焱光
  • 1篇吴永华
  • 1篇王小静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矿物学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成...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拜图对热液氧化物沉淀条件的指示
文章介绍了布拜图,并研究了布拜图对热液氧化物的沉淀条件的指示,指出Fe-Si-Mn一同心环和椭球体这两种结构中,Si氧化物都形成于热液流体与海水混合之前.在同心环中,Si氧化物沉淀之后,随着热液流体与海水的混合,逐渐升高...
杨宝菊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陈帅
关键词:热力学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物源和热液活动的指示被引量:10
2018年
对采自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唐印、第四与那国热液区附近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和南部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具有很大差异。北部沉积物中Ca、Sr、Na元素含量较高,大部分微量和总稀土元素含量较南部沉积物低。北部沉积物中有钙质生物组分及火山物质的加入,由于这些物质稀土含量较低,对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造成了稀释作用。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较平坦,轻稀土略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弱Ce和Eu异常,表明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陆源物质主要来自黄河和台湾河流输入的部分物质。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Si、Fe、Ba、Cu、Pb、Zn和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减弱,重稀土含量升高。由于受热液活动影响,一定量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重晶石及热液Fe-Mn氧化物的加入,使得南部沉积物的Fe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并表现出类似热液流体正Eu异常的稀土特征。这些Fe-Mn氧化物不仅从热液流体中清扫稀土元素,而且可以从海水中清扫稀土元素,使得沉积物负Ce异常减弱,总稀土含量升高。此外,样品中有一定量的过剩Si,来自热液活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La/Sm)N-(Gd/Yb)N比值表明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主要陆源物质来自台湾。
杨宝菊吴永华吴永华刘焱光刘季花王小静刘焱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热液活动冲绳海槽
东太平洋CC区深海沉积物稀土赋存矿物的成因及富集过程
<正>稀土元素在现代高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也是很多国家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日本学者Kato等在2011年报道了在东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广泛分布着具有高稀土含量的深海沉积物(Kat...
杨宝菊刘季花黄牧石学法
PACMANUS热液区Fe-Si-Mn羟基氧化物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分析了东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Roger’s Ruins和Roman Ruins两个热液点之间拖网取得的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很低,Co/Zn比值较小,生长速率非常快,表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具有明显的热液成因。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Ce/Ce*值为1.0211.769),其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0080.229)低于典型水成成因的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3520.637),说明样品受到海水的影响较小。由于出现正Ce异常的样品主要集中在Fe羟基氧化物中,因此,稀土元素的正Ce异常主要受到Fe羟基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iO2的含量以及Al/(Al+Fe+Mn)比值明显低于火山碎屑物质的TiO2的含量和Al/(Al+Fe+Mn)比值,表明样品中几乎没有火山碎屑物质的贡献。样品中高含量的Ba很可能来自散落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中的重晶石以及钡镁锰矿。较高含量的Pb说明早期形成的硫化物并没有带走大量的Pb,相反这些Pb随热液流体喷出进入Fe-Mn羟基氧化物。
杨宝菊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陈帅黄鑫荣坤波马瑶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热液活动的指示
<正>无定形Fe和Mn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海山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Binns et al.,1993;Hein et al.,2008;Dekov et al.,2010)。Fe-Mn...
杨宝菊曾志刚刘季花
关键词:英安岩微量元素热液活动
文献传递
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热液活动的指示
2015年
无定形Fe和Mn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海山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Binns et al., 1993; Hein et al., 2008; Dekovet al., 2010)。
杨宝菊曾志刚刘季花
关键词:热液区同位素特征热液活动SRPB地质背景
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15年
热液喷口通常沿着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的扩张中心分布,是海水下渗过程中形成一种酸性、还原性和富含金属的流体上涌形成。热液流体喷出海底后,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和p H梯度有利于硫化物、氧化物的沉淀和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运用氧化还原梯度获取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Jannasch,1995)。还原性的Fe2+离子是热液流体中喷出的一种常见的金属离子,这种离子通过热液与周围氧化性海水接触后被氧化成Fe3+。
杨宝菊曾志刚石学法
关键词:热液流体原性氧化还原条件构造环境
激光探针硫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硫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示踪火成岩、沉积物、热液和生物过程的研究中[1]。在硫同位素的分析方法中,传统的全岩分析方法应用广泛。但是硫化物矿床中矿物交互生长的特点,使得矿物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容易造成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均一化。为了取代复杂的矿物分离过程,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原位分析技术。其中,传统显微钻孔技术在早期得到了发展,但是钻孔直径超过1 mm[2],这使得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不高。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不能准确描述矿物中记录了大量环境条件演化信息,厚度仅几十微米的带状显微结构。
杨宝菊曾志刚陈帅殷学博王晓媛黄鑫马瑶荣坤波
关键词:激光探针空间分辨率矿物分离硫化物矿床生物过程
中印度洋海盆GC02站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正>本文对大洋34航次在中印度洋海盆西南部采集的GC02站柱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站样品整体呈深褐色,除顶部(0~22 cm)和局部层段(220~222 cm)可见少量钙质成分外,整体以黏土为主,其黏土矿...
黄牧石学法于淼杨宝菊朱爱美
关键词: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布拜图对热液氧化物沉淀条件的指示被引量:1
2013年
无定形Fe-和Mn-羟基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Dekov et al.,2010)、弧后盆地(Hein et al.,2008;Zeng et al.,2012)和海山(Emerson et al.,2002;Edwards et al.,2011)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热液Fe-羟基氧化物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热液硫化物的氧化产物。
杨宝菊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陈帅
关键词:热液流体弧后盆地EMERSON海底热液热液硫化物洋中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