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消白方颗粒联合硫酸羟氯喹对IgA肾病[慢性肾脏病(CKD)1-3期]气阴两虚兼湿热瘀阻型轻中度蛋白尿患者肾功能、蛋白尿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5例IgA肾病(CKD 1-3期)轻中度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2组均予营养支持和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中药免煎安慰剂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组加用消白方颗粒联合硫酸羟氯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改变情况,并做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臭、脘腹胀闷、夜尿增多、神疲证候积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A/C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24 h UP、MA/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IL-17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在硫酸羟氯喹基础上加用消白方颗粒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兼湿热瘀阻型IgA肾病(CKD1-3期)轻中度蛋白尿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肾功能,进一步降低尿蛋白排泄,提高临床疗效。中药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部分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相关。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BOLD-MRI)评估肾衰Ⅱ号方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两虚、湿热瘀阻型患者肾组织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PGN(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肾衰Ⅱ号方,对照组加用尿毒清颗粒,疗程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双肾皮、髓质的有效横向弛豫时间(T2^(*))、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血红蛋白(Hb),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35%(2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8%(19/34)(P<0.01)。治疗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等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24 hU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且SCr、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Alb、eGFR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且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双侧肾皮质、髓质T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双侧肾皮质及髓质T2^(*)与eGFR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肾衰Ⅱ号方联合西药治疗能显著改善PGN(CKD3-4期)脾肾两虚、湿热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和肾组织氧合水平,并且其肾功能改善可能与肾组织氧合水平的提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