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凤城

作品数:156 被引量:62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政治法律
  • 31篇文化科学
  • 15篇哲学宗教
  • 14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主题

  • 50篇主义
  • 37篇社会主义
  • 37篇共产党
  • 36篇中国共产党
  • 36篇国共
  • 33篇文化
  • 19篇中共
  • 17篇党史
  • 17篇社会
  • 17篇特色社会主义
  • 16篇中国特色社会...
  • 14篇知识分子
  • 13篇政治
  • 13篇民族
  • 11篇中共党史
  • 11篇社会主义文化
  • 11篇史观
  • 11篇历史观
  • 10篇新中国
  • 9篇党史研究

机构

  • 14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当代中国研究...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共中央党史...
  • 1篇中共中央文献...
  • 1篇中国共产党

作者

  • 147篇杨凤城
  • 3篇吴志军
  • 1篇尤国珍
  • 1篇张亚
  • 1篇武国友
  • 1篇阎茂旭
  • 1篇张永英
  • 1篇郭晓明
  • 1篇张志强
  • 1篇刘国新
  • 1篇辛逸
  • 1篇张宏志
  • 1篇柳建辉
  • 1篇张星星
  • 1篇付吉佐
  • 1篇张春燕
  • 1篇姚宏志

传媒

  • 15篇中共党史研究
  • 14篇教学与研究
  • 11篇当代中国史研...
  • 9篇北京党史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党史研究与教...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党政干部参考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前线
  • 3篇历史研究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马克思主义理...
  • 2篇新华文摘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15篇2022
  • 18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高度看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2017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开放行进到今天合乎历史与逻辑的结果,为我们认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打开了新的视角。小康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性调整,邓小平的小康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步走"战略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二是先富与后富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只要中国的改革事业继续推进,就依然前进在邓小平所开辟的道路上。邓小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之路的开启者,尽管当时的法制建设还属于"粗放型",其表征作用或象征意义大于法律意义。就从严治党而言,邓小平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前提或基础性的,主要表现为推动全党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其次是具体要求和措施性的,主要表现为对作风建设、反腐败和组织纪律方面的严要求。
杨凤城
关键词:小康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我党文化建设的“新自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战略思想的演进
2012年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突破了过去长时期内偏重于强调文化的配合作用或配角地位的认识与视角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在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和战略目标。原因很清楚:物质文明建设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精神力量。
杨凤城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演进
论“三个务必”思想命题出场的动力、路径和语境被引量:1
2023年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全新话语表达。“三个务必”的“出场”,是在一定“出场动力”作用下,沿着一定“出场路径”,并在一定“出场语境”中发生的。“三个务必”的出场动力,来自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内在张力,来自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和主观能力的内在张力,来自革命党与执政党双重身份的内在张力。就“三个务必”的出场路径而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擘划了历史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擘划了理论路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的生成擘划了现实路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时间语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空间语境,以及三个“务必”互动关联而生成的文本语境中,“三个务必”思想命题得以“出场”。
肖政军杨凤城
关键词:出场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宏观审视被引量:2
2010年
杨凤城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大的国情与终极的关怀——《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评介
2002年
杨凤城辛逸
关键词:国情理论界人口关怀
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和解读
2011年
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三大部分:一是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二是关于党的建设;三是现阶段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杨凤城
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被引量:1
2007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求其演进的阶段性,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杨凤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
大历史观与建构民族复兴的党史新叙事被引量:3
2022年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大历史观出发,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历史总结。本文拟就大历史观视域下的民族复兴新叙事谈些看法。
杨凤城
关键词:大历史观民族复兴党史六中全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被引量:34
2008年
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对薄弱。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总体评价,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模式"才形成。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杨凤城
关键词:苏联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
杨凤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