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典洱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玉米
  • 7篇抗性
  • 6篇性基因
  • 6篇抗性基因
  • 3篇雄性不育
  • 3篇不育
  • 2篇青枯
  • 2篇青枯病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茎腐
  • 2篇茎腐病
  • 2篇枯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锈病
  • 1篇遗传信息
  • 1篇英文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杨典洱
  • 12篇王斌
  • 7篇王岳光
  • 7篇陈翠霞
  • 5篇张承亮
  • 4篇陈绍江
  • 3篇金德敏
  • 2篇王振林
  • 2篇翁曼丽
  • 1篇王琳清
  • 1篇梁春阳
  • 1篇于元杰
  • 1篇孙学振
  • 1篇张超良
  • 1篇李社荣
  • 1篇邢全华
  • 1篇李军
  • 1篇林建兴
  • 1篇王洪刚
  • 1篇魏群

传媒

  • 2篇Journa...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Acta B...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被引量:33
2003年
陈翠霞杨典洱于元杰孙学振王斌王振林
关键词:玉米锈病抗性症状自交系
玉米抗茎腐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标记定位
该研究以玉米茎腐病的4种常见致病菌:肿囊腐霉菌、禾谷镰刀菌、禾生腐霉菌与串株腐霉菌为致病菌,采用单一致病菌接菌的方式,分别接种到玉米自交系1145、F135和Y331及其配置的F<,2>、BC<,1> F<,1>群体.试...
杨典洱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抗性基因
文献传递
玉米抗青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4
2001年
本研究对 2亲本 114 5和 Y331、杂交 F1以及 F2 群体进行玉米青枯病单一致病菌 (肿囊腐霉菌 )的接种鉴定 ,统计 F2 群体中抗病、感病植株分离情况 ,并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单一肿囊腐霉菌也能引起玉米青枯病 ;
杨典洱陈绍江王岳光张承亮李社荣王斌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抗性基因
植物抗性基因研究新趋势被引量:15
2001年
多种生物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结果表明 ,抗性基因在基因组上成簇存在 ,从结构基因组、比较基因组。
杨典洱王岳光张承亮陈翠霞王斌
关键词:抗性基因结构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生物信息学植物
玉米同核同质系在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应用
2001年
以94个Operon公司的10碱基RAPD引物,对玉米同核同质系(Ⅰ)中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478(F)和其突变的不育株478-cms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 RAPD分析。结果表明:仅OPZ-19、OPAA-15与OPS-01 3个引物在同核同质系(Ⅰ)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和其突变的不育株之间扩增出多态产物OPZ-19420、OPAA-15600与OPS-01400。提示在同核同质系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和其突变的不育株的mtDNA之间同源性很高,多态性很低,同核同质系相当于在mtDNA水平上的近等基因系,所找到的多态就在所研究的目标基因附近,因此它是研究mtDNA基因的良好体系。上述3个多态扩增结果在同核同质系(Ⅰ)的姐妹同核同质系(Ⅱ)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仅2个引物OPZ-19、OPAA-15在姐妹同核同质系(Ⅱ)的野生型正常可育株苏 478(F)和其突变的不育株苏 478-cms之间获得了与同核同质系( Ⅰ)相同的多态性扩增产物OPZ-19420、OPAA-15600。即这两个多态性产物在两套同核同质系中同时存在,因而这两个多态性产物与育性直接相关的可能性很大。
杨典洱王岳光金德敏陈翠霞王斌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DNA细胞质雄性不育RAPD
小麦辐射雄性不育系89AR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8 9AR是通过辐射结合远缘杂交获得的新疆小麦亚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采用 RAPD技术对 89AR及其保持系原冬 3号和恢复系 BPM1 5的线粒体 DNA(m t DNA)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89AR与其保持系原冬 3号之间扩增带的差异率为 38.9% ,而原冬 3号和 BPM1 5之间差异仅为 14 .9% ,不育系与保持系 m t DNA之间的差异显著 ,推测这种差异与不育性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 89AR的雄性不育机理 ,我们采用 RAPD技术分析了同质异核的不育系 89AR(原冬 3号 )与 89AR(原冬 3号 )× BPM1 5杂种 F1 的 m t DNA的多态性扩增 ,结果表明 ,不育系与其杂种F1 之间即同质异核间 mt DNA扩增带存在差异 。
王岳光杨典洱王琳清王斌
关键词:保持系恢复系小麦雄性不育系MTDNARAPD分析
水稻基因APRT的克隆及其与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关系(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在拟南芥中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APRT)突变导致植株雄性不育。本文首次报道从水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中克隆了基因APRT(GenBank登录号AY238894),并将其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的一个BAC克隆(AL606604)的58000 bp至63 000 bp 区域。该基因长4 220 bp(起始密码子至终止密码子),含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编码的APRT蛋白长212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来源的APRT序列存在很高的同源性。与大麦、小麦、拟南芥1型及其2型的该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4.9%、54.9%、49.6%和59.5%。经保守结构域搜索发现该蛋白中存在APRT催化结构域。从DNA、mRNA两个水平分析了该基因与水稻温敏核雄性不育(TGMS)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温度诱导,水稻“安农S-1”APRT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温敏核雄性不育表现型具相关性。
李军梁春阳杨继良邢全华杨典洱邓启云翁曼丽王斌
关键词:水稻克隆
禾谷镰刀菌引起玉米青枯病的抗性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对两亲本、杂种 F1 与 F2 群体进行单一致病菌 (禾谷镰刀菌 )的单株接种鉴定 ,统计了抗病、感病植株的分离情况 ,并在分子水平上对 F2 群体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用单一致病菌 (禾谷镰刀菌 )接种也能引起玉米青枯病 ,其抗性基因是显性单基因。
杨典洱张承亮陈翠霞王岳光王斌张超良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禾谷镰刀菌
型式遗传与杂种优势被引量:2
2002年
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型式遗传 ,并作进一步设想 ,认为型式遗传的组成包含保守的与不保守的两大部分 .若两亲本遗传背景差异越大 ,那么型式遗传中 ,尤其不保守的型式遗传部分差异也就越大 ,因而在两者的后代中受其差异的影响也越大 ,在一合子中相互影响作用也越大 ,杂种优势也就越大 ,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事实依据 .
杨典洱魏群王斌
关键词:杂种优势分子生物学
玉米抗茎腐病基因Rpi1和Rfg1的遗传分析、标记及定位
王斌陈绍江杨典洱张承亮金德敏翁曼丽陈翠霞王岳光
该项目以玉米茎基腐病单一主要致病菌(肿囊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进行单株接种,首次证实该病可由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发病; 玉米自交系1145对茎腐病抗性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这在国际上都属首次报导。进而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玉米抗...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