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艺岭

作品数:1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药物
  • 4篇药物开发
  • 4篇制药技术
  • 4篇生物制药
  • 4篇生物制药技术
  • 4篇类化
  • 4篇类化合物
  • 4篇化合物
  • 3篇生物合成
  • 3篇链霉菌
  • 3篇纳他霉素
  • 3篇基因
  • 3篇氨酸
  • 2篇代谢产物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修饰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杜艺岭
  • 4篇黄立明
  • 3篇赵桂云
  • 2篇吕龙贤
  • 2篇潘海峰
  • 2篇周展
  • 2篇李伟
  • 2篇赵文彬
  • 1篇毛旭明
  • 1篇管文军
  • 1篇李永泉
  • 1篇江辉
  • 1篇李虎
  • 1篇周振兴
  • 1篇俞品

传媒

  • 1篇合成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吕宋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sp.DSM43766培养物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分离并鉴定了一类具有新颖结构的芳香聚酮类化合...
杜艺岭赵桂云赵郅洁周展李伟赵文彬
一种酯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从保藏编号为CGMCC 4.6609的江西伦茨氏菌(Lentzea jiangxiensis)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类具有新结构的酯肽类化合物,...
杜艺岭黄立明施鑫杰吕龙贤
文献传递
一种细菌色氨酸-5-羟化酶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色氨酸‑5‑羟化酶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细菌色氨酸‑5‑羟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3或SEQ ID NO.5所示,或者与任意一项所示氨基酸序列具有50%...
杜艺岭施鑫杰李虎赵桂云
一种吕宋肽菌素C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吕宋肽菌素C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为:以吕宋马杜拉放线菌DSM43766为出发菌,通过基因失活技术使乙酰化酶基因luz27失活,所述乙酰化酶基因luz2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
杜艺岭施鑫杰黄立明
文献传递
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吕宋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sp.DSM43766培养物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分离并鉴定了一类具有新颖结构的芳香聚酮类化合...
杜艺岭赵桂云赵郅洁周展李伟赵文彬
恰塔努加链霉菌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
纳他霉素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真菌剂。纳他霉素是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目前较低的发酵水平造成了其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使用。本研究以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他霉素工业高产菌...
杜艺岭
关键词:纳他霉素生物合成蛋白质组学抗真菌剂
文献传递
一种生物转化合成六氢哒嗪-3-羧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转化合成六氢哒嗪‑3‑羧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构建含有L‑鸟氨酸羟化酶编码基因和L‑哌嗪酸合成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2)通过基因敲除构建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编码基因argI缺失...
杜艺岭潘海峰
文献传递
恰塔努加链霉菌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
杜艺岭
关键词:纳他霉素生物合成蛋白质组学
一种生物转化合成六氢哒嗪-3-羧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转化合成六氢哒嗪‑3‑羧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构建含有L‑鸟氨酸羟化酶编码基因和L‑哌嗪酸合成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2)通过基因敲除构建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编码基因argI缺失...
杜艺岭潘海峰
文献传递
双嵌入家族抗肿瘤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双嵌入家族(bisintercalator)非核糖体肽是一类由放线菌产生的C2中心对称的环状肽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其结构中两个独特的发色基团插入到DNA分子中,因此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这些家族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主要源于芳香杂环、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以及修饰基团的不同。这些结构差异不仅导致其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强度和选择性的不同,还赋予了它们抗真菌、抗疟、抗病毒等其他活性。本文总结了双嵌入家族非核糖体肽的结构与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对的挑战。双嵌入家族非核糖体肽的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非常具有挑战性,微生物发酵是生产此家族化合物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双嵌入非核糖体肽类家族的生物合成途径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该家族主要代表性分子的肽链骨架组装、起始单元的生物合成以及后修饰过程已被基本阐明。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一系列微生物次级代谢中新颖的生物合成酶家族和酶催化机理,也为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对该家族分子进行分子结构创新提供了珍贵的生物催化组件。这些生物合成的理论知识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具有前景的天然产物家族的精准发现与后续的药物开发研究。
施鑫杰杜艺岭
关键词:抗肿瘤化合物生物合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