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39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心肌
  • 4篇血管
  • 4篇外科
  • 4篇胃癌
  • 4篇疗效
  • 3篇心血管
  • 3篇血压
  • 3篇术后
  • 3篇高血压
  • 2篇心病
  • 2篇心血管内科
  • 2篇原发性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炎

机构

  • 2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8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李鹏
  • 9篇胡强
  • 8篇王娟
  • 8篇张颖
  • 7篇吕忠英
  • 7篇李涛
  • 5篇孙理华
  • 4篇幸世峰
  • 4篇韩素霞
  • 3篇王利
  • 3篇常建梅
  • 3篇郭李平
  • 3篇刘洁
  • 2篇张文佳
  • 2篇曹桂秋
  • 2篇张谦
  • 2篇马超
  • 2篇魏苏艳
  • 2篇王娟
  • 2篇叶尔买克·唐...

传媒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新疆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胃食管反...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疗污染器械专用收集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污染器械收集技术领域,是一种医疗污染器械专用收集箱,其包括收集箱体,收集箱体内设有左隔板、右隔板并将收集箱体的内腔分隔形成左隔腔、中隔腔、右隔腔,对应左隔腔、中隔腔、右隔腔上端的收集箱体的顶板上分别设有...
阿依先木古丽·莫明魏苏艳刘洁李鹏莫合买提·叶海亚崔晓晨阿地来·塔里普米涛范银丽
文献传递
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有再流组大鼠HR和LVEDP值、纤维蛋白原水平、VCAM-1值显著高于无再流组,而SBP、DBP和LVSP值、微血栓形成数量、ApoB值和ApoB/ApoA1值、P-selectin、ICAM-1、IL-6和IL-10值则显著低于无再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栓形成(r=0.654,P=0.005)和载脂蛋白比值(r=0.582,P=0.004)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纤维蛋白原(r=-0.552,P=0.002)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
吕忠英李鹏王娟阿布都·苏迫尔巴·巴音斯勒玛郑丽华
关键词: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
骨形成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_3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3,TGF-β_3)、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幼兔4只,取牙髓组织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DPSCs,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将培养的第3代DPSCs分为BMP-2组和TGF-β_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80μg/L的BMP-2、TGF-β_3的完全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于诱导第3、7天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表达,于第7、14天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表达;诱导第7、14天,对BMP-2组、TGF-β_3组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ALP活性染色结果。结果兔DPSCs分离、培养48h,组织块周围有细胞游出、贴壁生长,培养的第3代兔DPSCs大多为长梭形,也可为多角形,呈巢式或集落生长;TGF-β_3组诱导第3天COL-1表达的累计吸光度(integrated optiacal density,IOD)值(159 676.79±63 959.56)高于BMP-2组(44 047.33±15 853.65)(P<0.05),诱导第7天COL-1表达的IOD值(245 378.26±60 084.60)与BMP-2组(223 294.43±80 266.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3组诱导第7天OC表达的IOD值(109 568.82±14 079.88)高于BMP-2组(55 168.57±1 694.93)(P<0.05),诱导第14天OC表达的IOD值(411 544.95±82 803.24)与BMP-2组(360 103.54±20 83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组、TGF-β_3组诱导第7天出现少量淡蓝色ALP阳性区,诱导第14天蓝色ALP阳性区增大且蓝染颜色加重,镜下观察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BMP-2比较,TGF-β_3对早期兔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李鹏张晓莉艾力麦尔丹.艾尼瓦尔木合塔尔.霍加刁兆峰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成蛋白-2
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选用长效降压药;改良组在长效降压药的基础上,视48~72h动态血压数据在血压超标期前半小时左右临时加用中短效药降压药。比较两组方法1个月、3个月时血压达标率及1~2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需三种或以上种降压药联合应用的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目标血压达标率在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是71.7%和78.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多药联用的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佳,并发症少,预后好,值得推广应用。
李鹏胡强
关键词:改良法高血压预后
胃癌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5例与同期在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和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发生率分别是22.22%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8,P<0.05)。胃癌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胃癌患者。结论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鹏裴祺李涛
关键词:胃癌反流性食管炎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探讨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A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70岁,平均(54.28±8.31)岁。对比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比52%,平均(54.28±8.31)岁。阵发性AF占62%,AF病程(16.4±6.5)个月。合并高血压占比33%,糖尿病占9%,冠心病占22%,二尖瓣关闭不全占36%。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9%,NYHAⅡ级45%,NYHAⅢ级16%。术后LAD(45.19±7.86 mm)明显低于术前(55.78±11.39mm,P<0.05);术后和术前LVE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LVEDD(44.13±4.01 mm)明显低于术前(50.62±5.42 mm,P<0.05);术后LVESD(27.01±3.71 mm)明显低于术前(32.11±5.30mm,P<0.05);术后E/A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年RFCA治疗成功率为86.00 %(86/100),其中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为93.51%(58/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68.42%(26/38);复发率为14.00%(14/100),其中阵发性AF复发率为6.45%(4/62),持续性AF治疗成功率为31.58%(12/38)。阵发性AF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持续性AF,复发率显著低于持续性AF(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9例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为阵发性AF患者,2例为持续性AF患者。结论 基于小样本的研究,RFCA治疗有症状AF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但是仍有一定复发率。对于阵发性AF患者应尽早实施RFCA。
胡强韩素霞李鹏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
DOPS形成性评价在外科住培中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DOPS形成性评价在外科住培中的应用。在研究期间,对参与住培的12名住院医师进行了DOPS培训,并对其进行了DOPS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DOPS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评估住院医师的手术技能,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同时,DOPS评估结果可以用于确定住培医师的合格性,为其获得相应的认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DOPS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外科住培评估工具,对提高住院医师的手术技能和培养高水平的外科专家具有重要意义。
李鹏刘光世李涛
关键词:外科
穿孔性阑尾炎CT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穿孔性阑尾炎CT诊断及治疗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92例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的患者,通过CT、B超、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验及相关检查的比较明确CT诊断的价值,并将患者分为开腹阑尾切除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组,通过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并发症的种类、住院时间等指标对腹腔镜阑尾切除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病理诊断的对比,98例患者经术中、术后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92例(91.8%),非穿孔性阑尾炎6例(6.2%)。CT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91例(92.8%),非穿孔性阑尾炎7例(7.2%),灵敏度为98.9%,特异度为83.3%。CT诊断7例(7.2)非穿孔性阑尾炎,其中2例(2%)为术中证实为穿孔性阑尾炎,3例(3.1%)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2%)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CT对于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灵敏度为98.9%,特异度为83.3%;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及非穿孔性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在并发症方面均较开腹手术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穿孔性阑尾炎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未见相关并发症增加,切口感染,盲肠瘘,阑尾动脉出血,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诊断穿孔性腹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李鹏刘焱任永芳张谦斯坎德尔.努尔买买提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CT腹腔镜
手术台水恒温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台水恒温器是由一加热装置,及承载加热装置的底座组成,底座中部具有一凹陷空腔,在凹陷空腔底中心处设置有凸起的定位块,在底座周边开设有一凹口,加热装置是由加热头、加热器手柄和插口组成,加热头底面中心设置...
韩振魁周毅李杰张谦李鹏李韶玲刘辉
文献传递
靶向调控c-SKI的microRNA的筛选及验证
2020年
目的筛选和验证靶向调控c-SKI并与纤维化相关的microRNA(miRNA)。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出靶向c-SKI的候选miRNAs,RT-qPCR检测人心肌成纤维细胞(HCFBs)中候选miRNAs和c-SKI的表达,筛选出抑制作用最显著的miRNA;构建c-SKI-3′-UTR野生型(c-SKI-wt)和突变型(c-SKI-mut)载体,分别与miR-155a-5p/miR-17a-5p的模拟物、抑制剂及对照在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中共转染,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接着,分别将miR-155a/miR-17a-5p mimics和inhibitor转染至人心肌成纤维细胞(HCFBs),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SKI的表达。结果 1)经筛选miR-155a-5p和miR-17a-5p对c-SKI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2)与NC组相比,miR-155a-5p/miR-17a-5p mimics组萤光素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miR-155a-5p/miR-17a-5p inhibitor组萤光素酶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3)与NC组相比,miR-155a-5p/miR-17a-5p mimics组中c-SKI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iR-155a-5p/miR-17a-5p inhibitor组中c-SKI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miR-155a-5p和miR-17a-5p可分别靶向结合c-SKI的3′-UTR,在HCFBs中负性调控c-SKI的表达。
王娟李鹏吕忠英张颖曹桂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