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芳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疫苗
  • 4篇新生儿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免疫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疫苗
  • 3篇免疫效果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疫苗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免疫规划
  • 2篇接种
  • 1篇新生儿接种
  • 1篇新生儿乙型肝...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血清学效果

机构

  • 8篇梧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8篇李翠芳
  • 8篇刘幼平
  • 4篇赵洪
  • 3篇黄贵彪
  • 2篇罗华生
  • 1篇李艳萍
  • 1篇练莲
  • 1篇陈玲
  • 1篇许智宏
  • 1篇陈玲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梧州市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动物致伤者登记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接诊动物致伤者10 310例,男女比例为1∶1.03,夏秋季为暴露高峰,年均动物致伤暴露率约800~1 000/10万,无暴露后狂犬病病例发生。狗和猫是主要的致伤动物,分别占53.11%和36.02%。就诊病例中致伤部位主要为上肢和下肢,所占比例达94.03%,<15岁组头面部致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84.43,P<0.01)。就诊者中致伤程度为Ⅲ级者占43.43%、Ⅱ级致伤56.19%、Ⅰ级致伤0.38%,60岁以上老年组的Ⅲ级致伤比例最高。不同年龄组的致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88,P<0.01)。动物致伤后24小时内就诊者占76.19%,其中12小时内占32.31%;各年龄组人群24小时内就诊率差别不大(χ~2=9.043,P>0.05)。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在Ⅲ级暴露者中为41.16%,在头面部Ⅲ级致伤者中为64.24%,15岁以下年龄组使用率最高(64.66%),Ⅲ级致伤者狂免使用率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06,P<0.01)。结论梧州市近3年来狂犬病暴露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伤人的动物主要为狗和猫,以暴露者自养为主,儿童和老人成为高危暴露人群,提示加强宠物饲养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狂犬病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刘幼平李翠芳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预防
梧州市住院分娩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措施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评价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落实情况。方法对录入广西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新生儿平台的2015-01-01/2016-06-30出生的个案和接种信息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产妇HBsAg阳性率为7.50%,市辖城区(5.77%)低于郊区(7.67%)和市辖县(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8,P=0.000);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24h内乙肝疫苗(Hep B)接种率为96.91%,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为83.08%,HBIG+Hep B联合免疫接种率为82.49%,24h内总接种率(联合或单纯接种HBIG/Hep B)为97.51%;不同级别医院的产妇检测率(χ~2=3541.79,P=0.000)、24 h内联合免疫接种率(χ~2=148.80,P=0.000)和总接种率(χ~2=26.5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市级医院的所有指标均为全市最高;2016年的联合免疫接种率(85.53%)高于2015年(80.90%)。未及时获得接种的主要原因是转儿科或转院(84人,占67.20%),其次为低体重或早产儿。结论农村地区产妇的HBsAg阳性率较高,农村地区所在的县、乡级接生医院的规范HBV母婴阻断率较低,应加强对基层接生医院产科人员的督导与培训。
李翠芳刘幼平黄仕灿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阻断
梧州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梧州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入户调查为主、电话联系为辅的方式,调查1~6岁城市流入儿童及农村流出儿童,了解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91.63%的儿童完成了年龄范围内的各疫苗接种,77.34%的儿童能按期接种所有疫苗。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在册管理率为74.88%,在册的儿童疫苗接种完成率和按期接种率均高于非在册者,市内流动的农村流出儿童通过信息系统网络迁出的接种完成率高于手工迁出者。结论本地区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的在册管理率不高,应对流动儿童实施多种途径和综合措施进行管理。建议推广应用智能手机APP等信息平台进行预防接种通知,以解决流动人口联系信息变更频繁的难题。
李翠芳刘幼平黄仕灿罗华生陈玲许智宏
关键词:流动儿童接种率
新生儿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血清学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新生儿广泛使用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5—2011年出生的1~6岁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后血清学调查,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967名完成3剂初免者的抗-HBs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而下降,抗-HBs阳性率从0年的98.06%到6年后的57.50%(P<0.01),同期有效保护率从95.15%到37.50%(P<0.01),几何平均滴度(GMT)从95.61 mIU/mL(95%CI:69.45~131.61 mIU/mL)到3.17 mIU/mL(95%CI:1.20~8.36 mIU/mL)(P<0.01)。其中在免后的0~2年下降迅速,3~6年抗-HBs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以后抗-HBs GMT降至有效保护水平(10 mIU/mL)以下,其中25.15%的调查对象抗-HBs低于1 mIU/mL。初免后抗体虽逐年下降,但所有对象HBsAg阳性率仅为0.34%。1剂加免组的抗-HBs阳性率(P<0.01)、有效保护率(P<0.01)及GMT(P<0.01)均明显高于同期初免组,GMT是初免组的9.93倍;加免后0~3年的抗-HBs阳性率(P>0.05)、有效保护率(P>0.05)随年限变化不明显。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初免后6年的抗-HBs阳性率、有效保护率和GMT均已明显下降,但免疫记忆良好,6年内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加强免疫。
李翠芳刘幼平
关键词:新生儿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免疫持久性
1998—2012年梧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梧州市199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了解15年麻疹控制和消除策略实施效果,探讨下一步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血清学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结果 1998—2002、2003—2007、2008—2012年3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93/10万、1.29/10万、0.09/10万,第2、3阶段发病率分别比上一阶段下降了87.01%和93.02%。报告疫情的月份数和疫情波及的地区逐年减少,暴发疫情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减弱。成人病例比例加大,但各年龄段发病率均逐年下降。2006年的儿童保护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999年。结论通过调整常规免疫程序,开展初始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等防控措施,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儿童保护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儿童免疫接种覆盖率和接种质量是当前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必不可少的手段。
李翠芳黄贵彪刘幼平黄仕灿赵洪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
广西梧州市1999~2009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效果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广西梧州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按是否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将广西梧州市3个辖区(蝶山区、万秀区、长洲区)16 339例婴儿分为两组,1999~2003年监测的对象为非免疫规划实施接种组(Ⅰ组)6 537例,2004~2009年监测的对象为免疫规划实施接种儿童组(Ⅱ组)9 802例。选择3个辖区内2006年6~12月出生(到2010年12月已满4周岁)、出生时按国家免疫程序接种3针次乙肝疫苗的儿童200例(4岁组)为对照,分别检测3组血清HBsAg、抗-HBs阳性率。结果Ⅰ组和Ⅱ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Ⅰ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HBsAg、抗-HBs双阴率分别为0.96%、77.80%、21.23%,Ⅱ组分别为0.28%、84.80%、14.93%,Ⅱ组HBsAg阳性率低于Ⅰ组(P<0.01),抗-HBs阳性率高于Ⅰ组(P<0.01);Ⅱ组抗-HBs、HBsAg双阴性率低于Ⅰ组(P<0.01)。4岁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和HB-sAg、抗-HBs双阴率为53.00%、47.00%。Ⅱ组HBsAg阳性率与4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抗-HBs阳性率高于4岁组(P<0.01),抗-HBs、HBsAg双阴性率低于4岁组(P<0.01)。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新生儿乙肝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得到提高、HBsAg阳性率降低;免疫规划儿童4岁时乙肝抗体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但原乙肝感染状况未出现变化。
刘幼平黄贵彪黄仕灿赵洪李翠芳刘叶杏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免疫规划
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初次免疫的血清学效果及低/无应答者再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Saccharom 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初次免疫(初免)的血清学效果,以及低/无应答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再免疫方案的血清学效果。方法对1212名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5微克(μg)HepB-SCY3剂免疫≥1个月的7~12月龄儿童,采血分离血清,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 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定量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Anti-HBs(HBsAg)]。对低/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μg HepB-SCY或10μg HepB(汉逊酵母)(HepB Mabe By Becombinant DNA Fediniguesin Hansenula palym orpha Yeast,HepB-HPY)再免疫3剂,并分别检测再免疫1剂和3剂后的Anti-HBs。结果 HepB-SCY3剂初免后,Anti-HBs阳性[≥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正常应答(Anti-HBs≥100m IU/ml)率、低应答(HBsAg阴性,10m IU/ml≤Anti-HBs<100m IU/ml)率、无应答(Anti-HBs<10m IU/ml,且HBV DNA和HBsAg均阴性)率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98.43%、87.05%、11.39%、0.99%和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初免后的Anti-HBs应答率,低于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比值比(Odds Ratio,OR)=2.409,P=0.015]。低/无应答者使用HepB-SCY或HepB-HPY再免疫1剂(145例)及3剂(136例)后,Anti-HBs阳转率从再免疫前的91.72%分别上升到97.93%和99.26%,正常应答率分别达到82.76%和96.32%,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y Mean Concentration,GMC)比再免疫前上升7.86倍和19.7倍。其中5μg HepB-SCY组再免疫3剂后的Anti-HBs应答率,明显高于再免疫1剂者(Χ2=12.54,P<0.001);10μg HepB-HPY组再免疫3剂者,与再免疫1剂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P=0.108)。两种疫苗再免疫1剂比再免疫前(HepB-HPY组u=10.32,P<0.001;HepB-SCY组u=-8.53,P<0.001)、再免疫3剂比再免疫1剂(HepB-HPY组u=-3.59,P<0.001
李翠芳刘幼平黄贵彪赵洪黄仕灿刘叶杏李艳萍
关键词:初次免疫无应答再免疫血清学效果
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接种不同种类乙型肝炎疫苗及其序贯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1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在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中序贯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对430例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按不同接种方案进行分组,第1组接种3剂酵母疫苗,第2组接种3剂CHO疫苗,第3组接种2剂酵母疫苗+1剂CHO疫苗,第4组接种1剂酵母疫苗+2剂CHO疫苗,对完成3剂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结果:4组抗-HBs阳转率为94.62%~100%,正常应答率为80.65%~95.31%;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5.06~440.72 mIU/mL。第2组抗-HBs应答率和抗-HBs GMT均最低,其中阳转率和抗-HBs GMT显著低于其他3组,正常应答率显著低于第1组和第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种有酵母疫苗的第1、第3、第4组抗-HBs应答率和抗-HBs G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1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序贯接种1~6个月后的免疫效果与3剂10μg重组酵母疫苗的效果相当,不同序贯免疫方案之间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异,单纯接种3剂酵母疫苗或酵母疫苗+CHO疫苗序贯接种后的近期效果优于3剂CHO疫苗。
练莲李翠芳赵洪黄仕灿刘幼平罗华生唐勇珍陈玲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