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小麦性状的遗传参数与综合选择被引量:20
- 1996年
- 对13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足够而合理的穗数是高产品种高产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来提高群体平均单穗重应作为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目标;多性状组合选择的效果优于单性状选择;矮秆与高籽秆比无必然因果关系,两性状组合选择方能高产;“千粒重+株高”相对选择效率较高、简单易行,可作为综合选择的较佳指标。
- 宋哲民李维平闵东红李学军
- 关键词:小麦育种
- 浅论小麦增小穗育种的新进展被引量:4
- 1993年
- 本文指出小麦较多小穗种质利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创造新的较多小穗和多小穗种质的新方法及其步骤。进而论述了应用这种新方法创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较多小穗和多小穗新种质并解决晚熟问题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分析了增小穗育种新方法创造新种质的特点,认为该方法的创新在于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推动小麦高光效育种进入新的阶段。
- 李维平
- 关键词:小麦新种质
- 科技论文摘要编审与加工质量探析被引量:13
- 1997年
- 张文莉李维平
- 关键词:科技论文编审
- 冬小麦较多小穗基因型幼穗分化研究被引量:6
- 1994年
- 较多小穗基因型与正常穗基因型比较,小穗数目的增加是由穗分化时期的增长和速率的增加决定的,其速率的作用大于时期的作用。在较多小穗基因型内,同一组合内不同基因型间小穗数目的差异,主要由穗分化的速率决定。认为较多小穗基因型普遍具有高的分化速率,并随穗分化速率的加快而小穗数逐渐增多。选育高穗分化速率基因型是解决较多小穗晚熟问题和提高育成品种单穗粒重及其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 李维平宋哲民张文莉
- 关键词:基因型穗分化小麦
- 作物品种性状演变规律——逆序系数分析法被引量:2
- 1992年
- 同一地区品种的有关特性和特征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与其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育种目标的重新确定,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的育种经验,在目前作物育种举步维艰的现实情况下,有重要意义。笔者对陕西小麦生态类型及其品种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逆序系数来表达品种性状变化(发展)方向,较好地阐明了该地区品种性状演变的规律,予以探讨。
- 李维平张文莉张密娥
- 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
- 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利用新途径被引量:3
- 1998年
- 通过对作物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利用对比分析,研究雄花小穗退化型玉米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雄花小穗退化现象表现的新特征特性,以及其与有小穗型不育系比较的各种优点,认为雄花小穗退化型玉米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为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有关遗传研究将为玉米由三系法育种向二系法育种过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维平张建国葛世敏杨驱虎
- 关键词:玉米新种质
- 提高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 1994年
- 首次提出小麦显性可增性多小穗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型(20<小穗数<30)与正常小穗基因型(20<小穗数)杂交,Fl为显性多小穗,可大幅度增加穗部诸性状变异性,扩大光合产物积累的库容器官,提高总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认为杂种小麦利用可憎性显性多小穗基因进行增小穗育种,是大幅度提高其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 李维平宋哲民
- 关键词:杂交小麦小麦杂种优势
- 高产小麦育种如何取得突破被引量:4
- 1998年
- 李维平
- 关键词:高产小麦育种
- 杂交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新途径
- 1993年
- 与常规品种比较,杂种小麦总光合生物产量优势明显,但输入到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较小,或产量结构不够理想,其产量优势不突出。因此,杂种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仍需寻找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常规小麦育种研究结果,提出杂种小麦、化学杂种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 李维平
- 关键词:杂交小麦单穗粒重光合产物光合面积基因导入恢复系
- 一些多小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多元分析与育种效应评价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多元分析法对42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14种性状分析表明,4个主因子依次为株穗数、日灌浆量、小穗数和籽秆比。其中小穗数多和日灌浆量高作为新的重要选择性状是增小穗育种对性状遗传改良的结果。前者增粒、增重、扩大籽粒库容体积及穗部绿色光合面积;后者提高籽粒库贮存量,对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起主导作用。
- 李维平张文莉吴竞爽张朝红
- 关键词:小麦育种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