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3篇动物
  • 3篇血管
  • 3篇视网膜坏死
  • 3篇坏死
  • 3篇激光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视网膜血管
  • 2篇术后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视网膜坏...
  • 2篇儿童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动脉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对侧眼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作者

  • 13篇李继鹏
  • 5篇付晶
  • 4篇陈惠茹
  • 2篇魏文斌
  • 2篇杨新吉
  • 2篇卢宁
  • 2篇王文莹
  • 2篇周金琼
  • 2篇王晓贞
  • 1篇史雪辉
  • 1篇李琳
  • 1篇马东丽
  • 1篇陈琦
  • 1篇王亚东
  • 1篇王文伟
  • 1篇陈燕云
  • 1篇施玉英
  • 1篇杨丽红
  • 1篇李健
  • 1篇潘登

传媒

  • 3篇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0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被引量:4
1998年
经巩膜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视网膜裂孔的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对巩膜损伤小、血-眼屏障破坏轻、不受巩膜外加压物限制、不受屈光间质混浊及视网膜下液的影响等优点,在因有PVR危险、已有外加压物而不宜冷冻治疗或因有屈光间质不清、有视网膜下液而无法经瞳孔光凝等情况下可以成为替代视网膜冷冻术。
李继鹏魏文斌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封闭裂孔激光光凝术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后慢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4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后慢性眼内炎分别接受了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等治疗,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术后3例保存有用视力,1例眼球萎缩;1例自结膜囊培养出丙酸杆菌,3例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并严格地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后慢性眼内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李继鹏庞秀琴施玉英王文伟
关键词:眼内炎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并发症
激光黄斑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眼底改变特点及病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4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因激光照射致眼部不适患者19例(22眼)。方法所有患者均询问病史,行眼部常规检查、眼底照相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主要指标黄斑区形态学改变、激光损伤原因。结果眼底及OCT表现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粗糙、椭圆体带断裂不连续(13眼,59.1%),黄斑全层裂孔伴周围视网膜水肿(5眼,22.7%),黄斑水肿、视网膜内层出血(3眼,13.6%),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浅脱离(1眼,4.5%)。损伤原因包括:缺乏监管所致伤害(8例,42.1%)、对激光损伤的无知(8例,42.1%)和操作不当所致伤害(3例,15.8%)。结论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眼底表现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损伤类型为黄斑区视网膜外层损伤。对公众加强激光眼损伤的科普教育是避免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关键。
陈燕云李继鹏卢宁
关键词:激光相干光断层扫描
兔急性视网膜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对侧眼发病途径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兔急性视网膜坏死模型并探讨该病对侧眼发病的感染途径。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41只成年青紫蓝兔。方法经睫状体扁平部将单纯疱疹病毒(HSV-1)注射于兔视乳头旁的视网膜下,建立急性视网膜坏死(ARN)动物模型。在注射病毒后1、3天开始对模型动物分别用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静脉注射以及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三种方式治疗。通过PCR方法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部分动物做眼球和脑组织病理检查。主要指标血液的PCR病毒学检测结果,眼球、视神经、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10只兔在接种病毒后10~18天双眼先后发生ARN,15只兔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双眼发病的动物中,5只兔在对侧眼发病前后(病毒注射后9~19天),血液PCR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存在。眼球、视神经、脑组织均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可于兔视网膜下注射HSV-1建立ARN模型。在兔ARN模型中双眼病变者未发现病毒通过血液感染的征象,是否经视神经途径感染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继鹏陈惠茹付晶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动物模型淋巴细胞血液感染
儿童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一致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观察者使用计算机辅助的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儿童视网膜血管管径的临床可靠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1名熟练研究者和3名新培训研究者背靠背应用IVAN定量测量软件对100例4~8岁儿童的眼底图像视网膜血管进行测量。测量4个象限靠近视盘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当量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当量。通过半自动软件计算动静脉管径比例。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将数据从低到高平均三等分转换成有序多分类资料,绘制列联表,并计算Kappa系数,评价3名新培训研究者分别与熟练研究者之间一致性;绘制Bland-Altman图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熟练研究者与3名新培训的研究者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当量分别为121.14±17.03、120.40±17.68、120.45±17.61、120.79±19.05,各研究者间伦C为0.943(0.923~0.960),Kappa值分别为0.702、0.745、0.744。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当量分别为181.66±29.33、181.55±29.31、181.23±30.12、181.53±31.46,各研究者间1CC为0.939(0.917~0.956),Kappa值分别为0.822、0.860、0.860。动静脉比值分别为0.67±0.06、0.66±0.07、0.67±0.06、0.67±0.06,各研究者间圯C为0.685(0.625~0.715),Kappa值分别为0.753、0.604、0.601。结论利用IVAN软件对儿童视网膜血管直径进行测量一致性高,是可行和可靠的,可以为眼科医生定量分析视网膜血管直径提供依据。
王文莹王晓贞李继鹏周金琼付晶
关键词:小动脉小静脉儿童视网膜血管直径一致性
儿童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一致性分析
王文莹王晓贞李继鹏周金琼付晶
更昔洛韦不同用药方式对实验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效果
2008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实验性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疗效。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COS株)感染41只青紫蓝兔的右眼,建立ARN动物模型。建模后24、72h,分别用GCV以玻璃体腔注射(10只眼)、静脉注射(11只眼)以及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10只眼)3种方式对ARN动物进行治疗,另设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组(6只眼)和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单纯模型对照组(4只眼)。GCV玻璃体腔注射剂量为800μg,静脉注射剂量为5mg/kg体重。根据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在注射后1~21d观察和记录视网膜坏死分级,对比观察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方式组之间以及不同用药方式组与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的差异。结果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为3.8级。建模后24h进,彳治疗者,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分别为0.2、0.4、0.8、2.2级,前3组与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1,0.045),但前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0.054,0.107);建模后72h进行治疗者,4种给药方法治疗后病变都在1.4级以上,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GCV玻璃体腔注射能有效降低实验性ARN视网膜坏死分级;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与单纯GCV玻璃体腔注射比较,视网膜坏死分级无明显差异。
李继鹏陈惠茹杨新吉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动物实验
三种眼科学术沙龙的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学术沙龙是很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针对研究生教学、青年医师培养、申报和完成重大课题等不同的需求而同时举办的三种针对性的学术沙龙,包括研究生读书会、眼底病病例讨论沙龙、课题组学术沙龙,促进了研究生、青年医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在青年人自我教育、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培养和发现人才、建设学术团队等方面,学术沙龙发挥了积极作用。确定沙龙的主题、演讲者、主持人、宣传组织工作和持续化等是成功举办学术沙龙的要点。
付晶李继鹏
关键词:学术沙龙教学法眼科
急性视网膜坏死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急性视网膜坏死动物模型,探讨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KOS株)通过不同途径,注射于青紫蓝兔眼内的不同部位,同途径不同剂量注射,比较术后玻璃体混浊程度、视网膜坏死的过程和形态,从而确定操作简便、视网膜坏死灶可以量化的动物模型。结果经玻璃体将病毒直接注射于视网膜表面最简单,但是玻璃体混浊严重,不利于观察视网膜坏死的程度;经后极部巩膜视网膜下穿刺,将病毒注射于视网膜下,可以产生4级的视网膜坏死,且玻璃体较清亮;经玻璃体将病毒注射于视网膜下,视网膜坏死清晰、玻璃体清亮,且操作最简单。8500PFU的HSV-1是合适的接种剂量。结论8500PFU的HSV-1经玻璃体视网膜下病毒接种可以建立良好的急性视网膜坏死动物模型。
李继鹏陈惠茹杨新吉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疾病模型病毒感染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分析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年发生的 16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 发生率为 6% ,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例 ,非糖尿病性玻璃体混浊 12例 ,75 %于术后 1周内出现视网膜脱离 ,69%由医源性裂孔引起。二次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经巩膜视网膜冷冻、巩膜扣带、长效气体及硅油充填术。最终 81%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应从各个环节防止视网膜的损伤 。
李继鹏陈惠茹张风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