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瑛

作品数:167 被引量:62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2篇避孕
  • 70篇避孕药
  • 40篇口服避孕药
  • 38篇节育
  • 36篇宫内
  • 33篇节育器
  • 33篇宫内节育器
  • 32篇妇女
  • 16篇口服
  • 15篇药具
  • 15篇生殖
  • 15篇避孕药具
  • 14篇血压
  • 13篇育龄
  • 13篇卒中
  • 12篇育龄妇女
  • 12篇高血压
  • 12篇宫颈
  • 11篇细胞
  • 11篇脑卒中

机构

  • 148篇江苏省计划生...
  • 4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1篇东南大学
  • 8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江苏省疾病预...
  • 5篇如东县计划生...
  • 4篇南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江苏省省级机...
  • 3篇江苏省人口和...
  • 3篇高邮市计划生...
  • 3篇建湖县计划生...
  • 2篇哈佛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上海市计划生...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四川省计划生...

作者

  • 167篇李瑛
  • 33篇孙志明
  • 33篇吴玉璘
  • 32篇周健
  • 28篇巴磊
  • 19篇潘丽
  • 19篇顾晓萍
  • 12篇朱向珺
  • 11篇杨明明
  • 10篇吴玉磷
  • 10篇陈颖
  • 9篇王心如
  • 9篇高尔生
  • 8篇陈峰
  • 8篇姚捷
  • 7篇汪宁
  • 7篇石慧
  • 6篇刘建平
  • 6篇李亮
  • 6篇姜志欣

传媒

  • 36篇中国计划生育...
  • 9篇生殖与避孕
  • 8篇国际生殖健康...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5篇中国药房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3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国计划生育...
  • 2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计...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21篇2012
  • 16篇2011
  • 17篇2010
  • 1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省20~65周岁已婚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贝叶斯估计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估计某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CINIII°、宫颈癌)的发病率,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省20—65周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部分筛查正常者隔年随访,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发病情况。结果:共进行113134例。累计226972.33人年随访,其中1846例细胞学阳性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最终收到1510份病理结果,检出CINII°及以上者442例;通过贝叶斯法考虑病理检查随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的发病率为283.79/10万,95%可信区间(201.58,393.06)/10万。结论:基于贝叶斯法,考虑了病理检查失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到的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的发病率更合理、更准确。
张肖敏张春延陈峰李瑛王京玲
关键词:癌前病变宫颈癌发病率贝叶斯
宫内节育器异位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异位的影响因素,降低IUD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指导IUD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IUD异位的前6种类型的IUD异位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发生IUD异位事件的人群特征,并分析可能与IUD异位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数据库中记录发生异位的IUD前6种类型为:爱母功能型、TCu220C、活性165、元宫220、金属单环、宫铜200;236例IUD异位类型为:部分异位210例,占88.98%,完全异位有6例,占2.54%,子宫外异位20例,占8.48%;疼痛在所有临床症状中所占比例最高(38.98%);随着放置时间增加,闭合型IUD发生异位的风险逐渐增加(趋势性检验P<0.000 1)。结论:IUD异位可能与其种类、放置时间有关,疼痛可能是发现异位的主要线索,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定期随访。
张敏周健李瑛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疼痛
建立中国特色的避孕药具监测与预警体系被引量:2
2008年
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主持、江苏省人口计生委主管、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负责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96-904-03-06),"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避孕节育新方法的监测与评价研究"
李瑛
关键词:避孕药预警体系国家科技部
中国的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被引量:7
2010年
避孕药具在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性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权益而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安全性监测研究内容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李瑛
关键词:避孕药具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权益使用者
避孕药具首诊登记与随访服务的试点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避孕药具首诊登记制度与随访服务规范的试点实施效果.方法:在江苏、广东、吉林和云南4个省的10个试点县,于2009年1月1日~~3月31日对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需要落实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按照常规要求进行健康筛查、使用登记,并在落实避孕措施后的第3、6个月随访.结果:6171例妇女选择放置(首次和再次)了涉及26个品种IUD,规范完成首诊登记和健康筛查记录比例为88.62%,但避孕药使用者仅为1.32%.IUD首次使用占43.46%;放置IUD高危人群达30.65%,其中,首次放置者中占48.72%,再次放置者中占16.75%.在随访中,首次放置IUD的高危人群未进行妇科检查的占64.59%;有副反应或健康问题妇女中未接受妇科检查的比例为48.96%,未得到医学处理占36.82%.各类IUD的副反应和使用终止率不同:各省试点首次放置IUD的种类各有不同,IUD疼痛、出血、感染等副反应或健康问题比例高达18.84%,安舒型IUD发生风险最高(OR =1.72,95%CI 1.15~2.58);FRCu200C IUD使用3个月的终止率(7.41%)高于其他IUD(P<0.01).结论:明确了避孕药具首诊登记制度与随访服务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次报告IUD使用者高危人群的比例和随访存在的不足,应特别关注避孕药的使用对象,加强高危人群的医学随访,及时治疗副反应和健康问题.要加强政府采购目录外产品的管理,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李瑛张世琨王巧梅周健沈海屏孙志明巴磊
关键词:避孕药具宫内节育器随访
TCu220C宫内节育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价TCu220C宫内节育器(IU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TCu220C与其他含铜IUD的使用效果,为群众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ubMed、EMBASE、CENTRAL和POPLINE英文数据库检索,ClinicalTrials、Current Controlled metaRegister、FDA、WHO和相关企业网站检索,CBMDisc、CMCI、CNKI、VIP和Wanfang中文数据库检索,按照PICOS原则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所得题录导入EndNote X7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并排除各数据库内重复的文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信息录入,用RevMan 5.3.3和OpenMeta Anglyst软件进行meta分析,加权合并效应,计算率、RR及95%可信区间.采用&quot;偏倚风险评估&quot;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的分级.结果:最终纳入28个涉及TCu220C IU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自1983~ 2014年正式发表的31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4篇和英文文献7篇.研究对象为43 239例,TCu220C组有15 794例,对照组(使用其他含铜IUD)共27 445例.国内合并研究效应与国外的合并研究效应比较,TCu220C国内外使用的总终止率及与IUD使用相关的终止率、因症终止率、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尚未见国内外使用TCu220C在脱落率与妊娠率方面的差异.meta分析表明:人工流产术时放置可升高TCu220C脱落的风险;流产后即时/哺乳期放置的因症终止(主要因出血/疼痛终止)风险明显升高.结论:尽管其使用受到放置时期和使用对象的影响,目前仍可有选择地在适宜人群中使用.
李瑛唐少文孙志明黄丽丽张学宁施雯慧周健巴磊姚捷林洁杨月华陈颖张敏周定杰
关键词:TCU220C宫内节育器安全性有效性META分析
对完善我国皮下埋植避孕剂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
目的:为完善中国皮下埋植避孕剂的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对皮下埋植避孕剂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剖析,对国内外皮下埋植避孕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结果:中国当前对皮下埋植避孕剂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不足。结...
朱向珺陈颖李瑛
关键词:皮下埋植避孕剂风险管理医疗器械
避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2003年
避孕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尤其在1961年"反应停"(Thalidomide)[1]事件的冲击后人们更加关注避孕药物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
李亮汪宁李瑛吴玉璘
关键词:避孕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监督自发呈报系统VRS
低剂量复方避孕药对妇女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国产低剂量复方炔诺酮 (1号片 )及低剂量复方 18 甲基炔诺酮 (复方 18 甲 )对健康妇女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服用低剂量 1号片和复方 18 甲 5~15年的观察组及同期使用宫内节育器 (IUD)对照组的健康妇女 1~ 1例 ,进行血浆中APTT、PT FIB(A)、PT FIB(B)、TT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Ⅹ活性测定。结果 两个服药组妇女血浆部分凝血指标有变化 ,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略低于对照组 (IUD) ,1号片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 <0 0 5 ) ,两组因子X的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1号片组因子Ⅷ的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且因子Ⅶ的活性水平略有升高而复方 18 甲组因子Ⅶ的活性水平略有下降 (P >0 0 5 ) ,其它指标活性水平 3组间相似(P >0 0 5 )。结论 长期服用低剂量国产COCs对妇女的凝血系统有一负面影响 ,不同的避孕药对凝血的影响也略有不同 ,这可能与避孕药中雌孕激素的剂量、雌孕激素的配伍有关。但这些指标均值波动尚在正常范围内 。
李瑛吴玉璘岳慧吕年青孙志明李云汉朱兴元张进王心如徐希平
关键词:低剂量复方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凝血指标
200例宫颈细胞学ASC-US诊断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根据宫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涂片中异常细胞形态变化的特征。方法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并建议临床活检的200例病例进行组织病理诊断,并回顾性观察、分析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的排列方式、细胞形态、细胞核形态、核染色质的分布等。结果细胞排列方式上,组织学诊断CINⅢ的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片状排列为72.69%,组织学诊断CIN I和CINⅡ的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为单个散在和片状排列平均分布,组织学诊断炎症的涂片中异常细胞单个散在为74.34%。细胞核形态和染色质分布方面,CINⅢ的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核不规则形态为16.35%,细胞核染色质不均匀粗颗粒分布为5.03%;炎症、CIN I和CINⅡ的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核则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其中炎症、CIN I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核染色质以均匀的细颗粒分布多见,各占51.11%、55.18%,CINⅡ细胞学涂片中异常细胞核染色质以不均匀细颗粒分布多见,为53.66%。结论通过观察异常细胞的形态学指标,分析异常细胞形态变化的特征,可以对初步诊断为ASC-US的细胞涂片做出进一步判断。
林宁王丽娟石慧蔡瑞芬袁新华李瑛吴玉璘潘丽
关键词:ASC-US细胞形态核染色质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