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雨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抑郁症患者
  • 2篇社会支持
  • 2篇社会支持状况
  • 2篇防御方式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 1篇医学院校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院校
  • 1篇院校教师
  • 1篇生心
  • 1篇述情障碍
  • 1篇团体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合肥市第四人...

作者

  • 5篇程烨
  • 5篇李晓雨
  • 3篇季益富
  • 2篇蔡春岚
  • 2篇韩丽娟
  • 2篇黄豹
  • 1篇许宏
  • 1篇曹蓓
  • 1篇王光磊
  • 1篇李春光
  • 1篇赵静波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南方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与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量表(D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86名已确诊抑郁症患者。结果抑郁症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r=-0.22,P〈0.05),成熟防御机制则于客观支持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r=0.44,r=0.34,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与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相关,可以通过改善患者对于社会支持的认识及利用和转变不良防御方式来促进抑郁症的康复。
季益富韩丽娟程烨黄豹蔡春岚李晓雨
关键词:抑郁症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75.22±13.93)分在多伦多述情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得分(60.19±9.27)分(P〈0.01),抑郁症患者在因子1描述情感能力和因子2区别情感和躯体感受能力方面的得分最高,明显高于中间值,除了主观支持与述情障碍量表的各个因子都无相关(P〉0.05)之外,描述情感的能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和其他因子的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幻想与社会支持总分和其他因子的得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与其社会支持状况有关,可以通过解决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问题,来提高其社会支持情况。
季益富韩丽娟李晓雨黄豹蔡春岚程烨
关键词:抑郁症述情障碍社会支持
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对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99名自愿参加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学生,在每次课程之后进行测评和综合分析。结果对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满意度在50%-90%之间,平均满意度为79%;学生收获主要集中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交往能力的提升;在课后应用时,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大。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课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能较好解决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
李春光王光磊曹蓓李晓雨程烨赵静波
关键词:团体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
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使用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评定量表(DSQ)调查90名抑郁症患者。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因子均分处于中间水平,男性抑郁症患者四项因子分均大于女性,显示男性抑郁症患者使用防御机制的频率高于女性。与正常组对照发现,抑郁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如投射、潜意显现、抱怨、退缩等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则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如为升华、压抑、幽默等。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较少选择使用成熟防御方式。
季益富程烨李晓雨
关键词:抑郁症防御方式
医学高等院校教师获得科技奖项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掌握和了解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各类各级课题的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完善高校科研制度及各类科技奖项的设置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方便和立意抽样调查方法,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广东省6所医学高等院校1000名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率为98.8%。结果952名高校教师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各类科技奖项占总人数的20.3%,其中64.2%为正高职位;此外,性别、年龄、学历(位)、教龄、职称、担任导师级别、所在科室级别等个人基本因素均与是否获得科技奖项有明显相关(P〈0.001),同时,除外语水平外,投入的程度、对国家、省、市科技政策的了解程度、对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水平自我认知、教学中带动学生进行科研程度与承担课题数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当前科技奖项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发挥激励作用,正确树立科研价值观念、规范科技奖项评比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解决奖项设置尚存的一些问题。
李晓雨程烨许宏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科技奖项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