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娟

作品数:41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逍遥散
  • 12篇中医
  • 9篇肝郁
  • 7篇虚证
  • 7篇抑郁
  • 7篇脾虚
  • 7篇脾虚证
  • 7篇肝郁脾虚
  • 7篇肝郁脾虚证
  • 6篇应激
  • 6篇慢性
  • 6篇方证
  • 5篇证候
  • 5篇慢性束缚
  • 5篇焦虑
  • 5篇辨证
  • 4篇抑郁症
  • 4篇鼠模型
  • 4篇束缚应激
  • 4篇糖尿

机构

  • 4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湖北中医药大...
  • 9篇北京市石景山...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41篇李晓娟
  • 37篇陈家旭
  • 28篇刘玥芸
  • 21篇刘群
  • 20篇白晓晖
  • 12篇赵宏波
  • 11篇马庆宇
  • 11篇李娜
  • 9篇潘秋霞
  • 9篇刘燕
  • 8篇周岩
  • 7篇景玉霞
  • 5篇姜幼明
  • 4篇赵歆
  • 4篇焦海燕
  • 4篇李娜
  • 3篇白明华
  • 3篇李静
  • 3篇王方方
  • 2篇周雪明

传媒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世界中医药
  • 4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6篇2014
  • 1篇201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组(T+D组)。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后,在慢性束缚的第0、7、14、21天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并对大鼠的宏观表征、饮食量、粪便、小便、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第21天利用行为学设备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检测大鼠的抑郁程度,验证评价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成功。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后,T+D组大鼠的毛发散乱,无光泽,活动迟缓,进食量、饮水量增加,粪便尿量增加,精神萎靡。第0、7、14、21天T组和T+D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1d慢性束缚刺激后,T+D组体重比T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0、7、14、21天,T组和T+D组大鼠血糖均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1 d慢性束缚刺激后,第21天T+D组大鼠血糖比T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5 min内总移动距离有变化,与N组相比,T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组相比,T组大鼠5 min内移动速度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天慢性束缚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李娜刘群李晓娟白晓晖刘玥芸金钟晔景玉霞赵宏波陈家旭
关键词: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空腹血糖体重旷场实验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被引量:22
2017年
随着证素、微观辨证、病证结合等新的辨证手段的提出,使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但是,面对全球化的背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证"的生物学基础不清。因此,笔者通过详述系统生物学和"方证"关系在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意义,深入地探讨了中医证本质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最终提出证本质的研究应该:首先,遵循"方证"的中医原创思维,特别重视基础证和经典方的特殊研究地位;其次,坚持"病证结合"研究模式,强调病证结合的层次性、方证与方病效应时间的不一致性以及亚健康状态在病证结合模式下的特殊地位;再次,引入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尽可能地获得海量而有价值的数据。
李晓娟陈家旭刘玥芸
关键词:辨证论治体系证本质病证结合系统生物学
肝郁与生殖功能异常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中医藏象理论中,肝主疏泄,肾主生殖,男子精液的贮藏与施泄,女子的按时排卵与行经,是肝肾二脏之气的疏泄与闭藏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随着中医肝藏象学说研究的深入和生殖健康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对肝郁与生殖功能异常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化。文章将近年国内外有关肝郁与生殖功能异常关系的理论、临床、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王鑫杏刘燕陈家旭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严志祎王明晶
关键词:肝气郁结生殖功能
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期探讨逍遥散抗抑郁的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逍遥散组,每组7只...
李晓娟白晓晖李娜刘群严志祎马庆宇周岩陈家旭
关键词:逍遥散
文献传递
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被引量:9
2017年
方证相应是指方药与病证之间一一对应,方随证立,方和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象,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学中。象思维无论在方证相应的雏形阶段,还是方证相应的成熟阶段,乃至后世医家对方证相应的继承和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临床取效的关键,而在方证相应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不能脱离象思维。掌握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对启迪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
周雪明李晓娟陈家旭
关键词:方证相应思维方法
基于分子机制的逍遥散方证相关研究思路被引量:4
2017年
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所涉及的肝郁脾虚证之中,长久以来也进行了大量关于逍遥散调节作用与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内在联系与规律的研究。文章从分子机制研究的侧面着手,探讨了逍遥散方证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今后包括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在内的方证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严志祎焦海燕马庆宇李晓娟潘秋霞王亭晔侯雅静王方方刘玥芸陈家旭岳利峰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逍遥散分子机制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TPH2与IDO1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色氨酸羟化酶2(TPH2)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6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 d。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TPH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余3组大鼠(P<0.05),逍遥散与氟西汀对TPH2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逍遥散与氟西汀对IDO1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明显(P<0.01),且逍遥散对IDO1 mRNA的下调作用更明显。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TPH2的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逍遥散组TPH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IDO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TPH2的表达减少,IDO1的表达增多,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TPH2与IDO1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5-HT的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焦海燕严志祎马庆宇周岩李晓娟潘秋霞王亭晔刘玥芸陈家旭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逍遥散
慢性束缚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Belin-1、LC3的表达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中海马自噬标志蛋白Belin-1及LC3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逍遥散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采用21 d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elin-1、LC3表达情况。结果:Belin-1、LC3在各组中较正常组均有较明显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明显下调Belin-1、LC3的表达(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lin-1、LC3表达有变化,提示自噬可能是抑郁症发病机制之一,且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自噬标志蛋白Belin-1、LC3有关。
王亭晔李晓娟周雪明潘秋霞陈家旭
关键词:逍遥散BECLIN-1LCA
简析方证辨证的三种境界被引量:7
2017年
综合分析方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结合文献研究,认为各家对方证辨证内涵莫衷一是的原因往往是对"证"理解的不同。以"证"内涵三种不同的理解作为着眼点,结合方证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从证是症状、证是证据、证是病机三个方面简析方证辨证的三种境界。
宋明陈家旭李晓娟
关键词:方证辨证方证对应方证相关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T+D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21 d慢性束缚后做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和胰岛素耐受试验(ITT);利用行为学设备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抑郁程度;取材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验证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在ITT和OGTT中,T组和T+D组的血糖在180 min后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旷场行为学分析表明T+D组大鼠5 min内最大移动距离,中央区滞留时间和中央区滞留次数降低;T+D组血清中5-HT和DA含量降低。结论:本实验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李娜刘群李晓娟白晓晖刘玥芸金钟晔景玉霞严志祎陈家旭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5-羟色胺多巴胺旷场实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