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贤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磁电
  • 13篇磁电阻
  • 13篇磁电阻效应
  • 9篇磁性
  • 8篇隧道磁电阻效...
  • 8篇颗粒膜
  • 5篇纳米
  • 5篇SR
  • 5篇O
  • 5篇MNO
  • 4篇隧道效应
  • 3篇输运
  • 3篇输运性质
  • 3篇巨磁电阻
  • 3篇FE
  • 2篇电沉积
  • 2篇多层膜
  • 2篇外加磁场
  • 2篇微结构
  • 2篇纳米线

机构

  • 2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葛世慧
  • 21篇李成贤
  • 11篇席力
  • 6篇池俊红
  • 6篇王新伟
  • 6篇寇晓明
  • 6篇杨啸林
  • 5篇刘春明
  • 4篇李斌生
  • 3篇黎超
  • 3篇姜丽仙
  • 3篇李伟
  • 2篇张宗芝
  • 2篇周雪云
  • 2篇田航
  • 2篇刘杰
  • 1篇李发伸
  • 1篇马骁
  • 1篇张世斌
  • 1篇王建波

传媒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物理学报
  • 4篇第三届全国磁...
  • 3篇真空与低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SiO_2颗粒膜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效应被引量:4
2001年
采用射频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体积分数fυ的Fe-SiO2颗粒膜,利用X射线衍 射、透射电镜、Mǒssbauer效应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详细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磁性及磁电阻效 应。结果表明:fυ为0.33时,得到磁电阻最大值-3.3 %。Fe0.33(SiO2)0.67样品在室 温下表现出超顺磁性,对该样品的变温Mǒssbauer谱研究表明:颗粒的尺寸分布满足对数正 态分布。探讨了TMP与Fe的依赖关系。
席力张宗芝王建波薛德胜李发伸李成贤葛世慧
关键词:磁性
多晶La_(0.7)Sr_(0.3)MnO_3的低温输运性质和磁电阻效应被引量:12
2004年
详细研究了由纳米晶粒组成的块体多晶La0 7Sr0 3MnO3(LSM)的电阻率和磁电阻效应 ,以及它们的温度依赖性 .随着温度从室温降低 ,电阻率 (ρ)在 2 5 0K附近存在一最大值 ,低于该温度后 ,样品表现为金属导电特性 ,随后在 5 0K附近存在一极小值 .也就是说在低于 5 0K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降低 ρ反而升高 ,表现为绝缘体性的导电特性 .经研究发现 ,这种随温度降低 ρ反而增加的现象与隧穿效应的理论模型 (lnρ∝T- 1 2 )符合得很好 .这种现象是由于传导电子在通过邻近LSM晶粒间表面 界面层时的隧道效应所导致的 .这种低温下电阻率的极小值现象来源于隧穿效应和LSM晶粒本征的金属导电特性的相互竞争 .还详细研究了相应的隧道磁电阻效应的温度依赖性 .
席力葛世慧杨啸林李成贤
关键词:纳米晶粒磁电阻效应隧道效应
不连续Fe25Ni75/SiO2多层膜的微结构和隧道磁电阻效应
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iO(t)/FeNi(t)]多层膜系列(其中t和t分别代表SiO层和FeNi层的厚度,N代表层数)。研究发现,对[SiO(3.3 nm)/FeNi(t)]系统,当FeNi层厚度小于2.4 nm...
刘春明葛世慧姜丽仙寇晓明李斌生池俊红王新伟李成贤
文献传递
Co38(MgF2)62纳米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研究
利用射频共溅射方法制备了Co<,38>(MgF<,2>)<,62>纳米颗粒膜,系统的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TMR)效应.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颗粒膜是由3nm左右的Co颗粒均匀地镶嵌在晶态的MgF<,2>绝...
池俊红刘春明李成贤葛世慧
关键词:纳米颗粒膜隧道磁电阻效应磁性
文献传递
电化学纳米线沉积中外加磁场对其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用电化学方法在多孔聚碳酸酯膜内制备了不同直径的Co、Fe、Ni纳米线阵列,研究了沉积中外加磁场对纳米线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直径为400nm的Co纳米线阵列沉积时外加纵向磁场(平行于线轴)使Co颗粒的c轴沿线轴生...
马骁黎超王新伟李成贤葛世慧
关键词:纳米线外加磁场磁性矫顽力
文献传递
(La_(0.7)Sr_(0.3)MnO_3)_((1-x))(CoFe_2O_4)_x复合体中增强的室温磁电阻效应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0.7)Sr_(0.3)MnO_3)_((1-x))(CoFe_2O_4)_x复合体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57)Fe的穆斯堡尔谱详细研究了其结构和微结构.利用超导量子磁强计测量了样品的磁性.结构和磁性的测量表明(La_(0.7)Sr_(0.3)MnO_3)_((1-x))(CoFe_2O_4)_x复合体由La_(0.7)Sr_(0.3)MnO_3和CoFe_2O_4组成,两相之间没有反应.复合体的电阻率随着CoFe_2O_4的加入而逐渐升高.在室温条件下5kOe的磁场下得到了-5%的磁电阻效应,该值比同样晶粒大小的纯La_(0.7)Sr_(0.3)MnO_3样品的磁电阻效应大一倍.同时也比将非磁性的绝缘势垒如玻璃、CeO_2等引入La_(0.7)Sr_(0.3)MnO_3的室温磁电阻值大.表明一定量的铁磁性绝缘势垒的引入可以增强类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室温磁电阻效应.
席力田航刘杰葛世慧杨啸林李成贤
关键词:隧道效应磁电阻效应
用于高频的纳米磁性颗粒膜的制备及研究
<正>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磁性金属颗粒弥散分布在绝缘介质中而形成的纳米颗粒膜,是一种新型的高频软磁材料。它兼备了铁磁性金属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绝缘介质的高电阻率(ρ)。如果颗粒间存在交换偶合,则颗粒的各项异性将被平...
葛世慧杨啸林席力李斌生寇晓明姚东升王新伟李成贤
关键词:颗粒膜软磁材料高频
FeCo-SiO_2颗粒膜的磁性和隧道磁电阻效应研究
2001年
用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含量φ的 Fe- Si O2 金属 -绝缘体颗粒膜 ,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以及隧道磁电阻 ( TMR)效应 .在φ=0 .33处得到最大磁电阻比 RTMR为- 3. 3% .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φ =0 . 33,用 Co 取代 Fe 得到一系列的( Fe10 0 -x Cox) 0 .33( Si O2 ) 0 .67的颗粒膜 .对其 TMR的研究发现在 x =53时得到最大的磁电阻比为 -4 .3% ,且 Co对 Fe的替代基本没有影响薄膜的微结构 .由 Inoue关于隧道磁电阻效应的理论得到的自旋极化率 P和 Co的原子百分数 x的关系曲线和实验测得的 RTMR ~ x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表明在 Fe Co- Si O2 膜中由于磁性颗粒自旋极化率 P的提高而使 RTMR 变大 .这也和基于第一原理的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
席力张宗芝葛世慧李成贤
关键词:隧道磁电阻效应颗粒膜
纳米多晶La_(0.7)Sr_(0.3)MnO_(3-δ)的输运性质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多晶La_(0.7)Sr_(0.3)MnO_(3-δ)(简称LSM)块体样品.详细研究了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LSM样品电阻率随测量温度的变化关系.随着温度从室温降低,电阻率(ρ)在250 K附近存在最大值,低于该温度后,样品表现为金属导电特性,随后在50 K左右存在一极小值.通过对输运性质的研究表明在低温下(<50 K),ρ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的现象与隧穿效应的理论模型(lnραT^(-1/2))符合得很好,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传导电子在通过邻近LSM晶粒间表面/界面层时的隧道效应所导致的.利用自旋回波法测量了样品中^(55)Mn的核磁共振谱图,结果表明样品中存在这种绝缘性的势垒.
席力刘杰田航寇晓明周雪云李成贤葛世慧
关键词:隧道效应核磁共振
不同衬底温度下制备的Co-Al-O介质颗粒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射频反应溅射的方法在不同衬底温度(Ts)下制备了Co-Al-O介质颗粒薄膜.薄膜的本征电阻及磁电阻值密切依赖于薄膜制备过程中的衬底温度.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的观察发现:以Co为基的纳米磁性颗粒的尺寸随Ts的增加而变大,并且颗粒之间由完全被介质分离逐渐变化到互相连接.对应这种结构上的变化,薄膜的电导机制由隧道效应向金属性电导转变,相应地薄膜的磁电阻值也发生了变化.
张振刚黎超李成贤张世斌葛世慧
关键词:巨磁电阻效应纳米磁性颗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