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基因
  • 7篇胆管
  • 7篇自杀
  • 7篇自杀基因
  • 6篇杀伤
  • 6篇杀伤作用
  • 6篇胞嘧啶
  • 5篇胆道
  • 5篇胆道镜
  • 5篇胸苷
  • 5篇胸苷激酶
  • 5篇手术
  • 5篇双自杀基因
  • 5篇脱氨酶
  • 5篇纤维胆道镜
  • 5篇激酶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15篇济南铁路中心...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3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27篇李志伟
  • 14篇鲁广恩
  • 13篇王占民
  • 12篇胡安国
  • 9篇马道新
  • 9篇杨五计
  • 8篇胡三元
  • 6篇常新忠
  • 5篇孙建芝
  • 4篇戴勇
  • 4篇刘春生
  • 4篇吴小鹏
  • 3篇赵志伦
  • 3篇刘博
  • 3篇刘军
  • 2篇张克伟
  • 2篇吴晓鹏
  • 2篇郭恩浦
  • 1篇丛超
  • 1篇宋飞

传媒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铁道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胆囊癌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双自杀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GBC SD/CD +tk细胞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 ,观察前体药物应用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将CD和HSV tk自杀基因转染胆囊癌细胞GBC SD ,MTT法观察 5 氟胞嘧啶或 /和丙氧鸟苷的杀伤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 5 氟胞嘧啶或丙氧鸟苷均能对转染阳性的胆囊癌细胞GBC SD/CD +tk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 ,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明显 ;GBC SD/CD +tk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后成瘤性无明显差别 ,转染组的杀伤作用明显 ,体内局部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 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常新忠王占民张毅李志伟赵志伦马道新孙建芝
关键词:杀伤作用胆囊癌癌细胞GBC-SD双自杀基因5-氟胞嘧啶D细胞
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density,MVD)。分析p53蛋白和MVD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为癌细胞核棕黄色着色,CD34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HCC的p53表达及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是否完整有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或MVD≥148的肝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比p53蛋白表达阴性或MVD<148者低(P<0.05)。结论p53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p53蛋白及MVD可作为肝癌的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李志伟王占民吴小鹏戴勇胡三元
关键词:肝细胞癌P53肿瘤血管形成预后
电视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66例被引量:12
1999年
李志伟鲁广恩杨五计胡安国胡三元
关键词:腹腔镜术纤维胆道镜胆管结石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共表达对裸鼠人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转染有双自杀基因的包装细胞PA3 17产生的病毒上清 ,感染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 ,给予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5 FC) 5 0 0mg/kg体重和 /或无环鸟苷 (GCV ) 10 0mg/kg体重后 ,1次 /d ,共 10d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 双自杀基因在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中稳定表达 ,转基因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CD +tK / 5 FC +GCV组、CD/ 5 FC组、tK/GCV组抑瘤率分别为 88.3 1%、63 .5 2 %、65 .0 5 %。双自杀基因组与单自杀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双自杀基因可明显抑制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 。
李志伟王占民吴晓鹏刘军马道新刘春生
关键词:自杀基因基因治疗裸鼠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石56例
2001年
李志伟鲁广恩胡安国
关键词:胆道残留结石纤维胆道镜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引量:1
1999年
1996~1998年,我们对21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38~71岁,平均50.2岁;病程7~29年,平均14.5年。病变位于左下肢14例,右下肢7例。患...
郭恩浦杨五计鲁广恩李志伟
关键词:深静脉功能不全下肢瓣膜包窄术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26例治疗体会
2000年
李志伟鲁广恩胡安国
关键词:肝癌中晚期外科手术综合疗法
双自杀基因CD、HSV-tk共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杀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CD、HSV tk共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的杀伤作用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 :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neoCDglytk转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 18筛选后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 +tk细胞株 ,收集其病毒上清 ,转染FRH细胞 ,再次经G4 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FRH/CD +tk细胞株 ,用RT 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5 flourocyto sine,5 Fc)和 /或无环鸟苷 (Ganciciovir,GCV)后 ,用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FRH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双自杀基因在FRH细胞中可稳定表达 ,联合使用 5 Fc和GCV对靶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高于单独使用 5 Fc或GCV。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杀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 ,双自杀基因共表达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李志伟王占民吴小鹏刘春生马道新刘博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科自杀基因胆管肿瘤
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1994年10月~ 2 0 0 0年 10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86例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90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2 0min和 112min(P >0 .0 5 ) ,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术后使用止痛剂为 31% (2 5 / 86 )和 86 % (78/ 90 ) ;胃肠功能恢复为 2 6h和 5 6h ;并发症发生率例数为 8%(7/ 86 )和 13% (12 / 90 ) ;住院时间为 5d和 16d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与开腹手术相比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李志伟王占民胡三元
关键词:电视腹腔镜开腹手术胆管结石胆总管切开术疗效
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治疗顽固性腹水12例临床观察
2004年
顽固性腹水多由肝硬变门脉高压引起,其治疗较为棘手.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12例肝功能较差、无法行其他手术治疗的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张克伟李志伟滕炳会
关键词:胸导管顽固性腹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