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康杰

作品数:59 被引量:248H指数:7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骨折
  • 15篇关节
  • 9篇腰椎
  • 9篇手术
  • 9篇外科
  • 7篇脱位
  • 7篇股骨
  • 6篇外科学
  • 6篇内固定
  • 6篇固定术
  • 5篇缺损
  • 5篇骨折固定
  • 5篇骨折固定术
  • 5篇关节镜
  • 5篇钢板
  • 4篇胸腰椎
  • 4篇植骨
  • 4篇椎间盘
  • 4篇胫骨
  • 4篇细胞

机构

  • 29篇郴州市第一人...
  • 19篇延边大学医学...
  • 9篇延边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延边大学医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图们市人民医...
  • 1篇汪清林业局职...

作者

  • 59篇李康杰
  • 23篇成明华
  • 13篇元虎
  • 10篇李成福
  • 10篇李林
  • 8篇唐艳平
  • 8篇玄东泽
  • 8篇王朝晖
  • 8篇肖勋刚
  • 8篇彭中财
  • 7篇崔白日
  • 7篇何波涌
  • 6篇李杰锋
  • 5篇南军
  • 5篇金成峰
  • 5篇赵昀
  • 4篇南军
  • 4篇罗炜
  • 4篇陈良龙
  • 4篇刘庆宽

传媒

  • 8篇延边大学医学...
  • 7篇中国医师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细胞天然骨基质与诱导性成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2011年
背景:前期工作表明TritonX-100处理的脱细胞骨基质已满足组织学和免疫学方面的修复要求。如果细胞能在材料表面很好地生长,将利于进一步进行体内动物实验。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法在体外评估脱细胞骨基质与诱导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液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接种于TritonX-100处理的脱细胞骨基质及羟基磷灰石表面,检测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均表明,TritonX-100处理的脱细胞骨基质在培养48h之后比羟基磷灰石更利于诱导成骨细胞生长;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在脱细胞骨基质表面呈现立体生长方式,细胞呈球形,并且聚集成簇。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成骨细胞与脱细胞天然骨基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李康杰孙抒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39例,33例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内固定,6例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 39例病人中36例随访3-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4)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手术简单微创、固定牢固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李康杰陈良龙成明华
关键词:骨钉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双钢板,加长DHS,股骨重建髓内钉或空心螺钉加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全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及骨折部位选用适宜的手术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王朝晖李杰锋成明华彭中财李康杰李康华
关键词: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后肢体畸形短缩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运用外固定器行牵拉成骨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后肢体畸形短缩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致肢体畸形短缩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5-48(26.5±13.7)岁,术前患侧肢体短缩差值(6.3±3.8)cm。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27±12)个月,外固定指数(47.0±8.5)days/cm。延长范围4.9-13.1(8.3±2.7)cm,骨愈合指数为39.2days/cm,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结论外固定器行牵拉成骨术用于治疗下肢畸形和肢体短缩,具有创伤小、不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肖勋刚李康杰罗炜赵昀周毅何骁周康彭健
关键词:骨生成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2009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常引起残疾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SCI的病理改变和继发损伤研究的深入,SCI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SCI的治疗一直是有待于攻克的一大难题。本文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及结合临床实际,最近国内外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李康杰姜永杰元虎
关键词:脊髓损伤
去除移植免疫反应抗原成分脱细胞天然骨基质的制备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便于大量加工贮存,如能去除其免疫排斥反应用于骨支架修复骨缺损,将很好地解决骨源问题,但目前去除免疫排斥的方法不尽理想。目的:运用低渗-脱细胞联合过氧化氢去除骨基质中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成分。方法:将SD大鼠股骨经低渗-脱细胞、过氧化氢处理制备天然脱细胞基质,再通过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有机成分分析、洗脱剂残留量测定和移植免疫分析方法评估处理效果,并与新鲜大鼠股骨标本作比较。结果与结论:组织学观察可见处理后的脱细胞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规则,骨陷窝空虚,未见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多存留在骨陷窝周边部。扫描电镜观察见处理后的骨基质板层连接疏松,板层之间出现大量孔隙;透射电镜见骨陷窝区已无高密度影;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TritonX-100在脱细胞骨基质中几无残留。光镜及扫描电镜均可见新鲜骨中有大量细胞成分。淋巴细胞刺激实验表明新鲜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强于脱细胞骨基质(P < 0.01)。说明联合应用低渗-脱细胞和过氧化氢处理基质的方法去除免疫排斥反应较为理想。
李康杰孙抒
关键词:免疫排斥反应生物材料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2000年
[目的 ]通过 10 6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探讨术后近远期疗效的评价和该术式对维持膝关节生理功能的意义 .[方法 ]采用刘世杰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 .[结果 ]10 6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 ,优 41例 ,占 39% ;良 5 4例 ,占 5 1% ;可 8例 ,占 7% ;差 3例 ,占 3% .[结论 ]在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术 ,保留部分半月板 。
玄东泽李林崔白日李康杰李成福金成峰
关键词: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关节镜疗效
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复杂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干骨折35例,其中胫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34例,胫骨干肿瘤并病理性骨折1例。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果30例病人随访平均11月均获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满意。根据Johner-wruhs评分,患者膝踝关节功能优2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骨折,尤其对于胫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及邻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李康杰陈良龙刘庆宽唐艳平罗炜成明华
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为蒂的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为蒂的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适应症 .[方法 ]研究以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为蒂的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且介绍用这种皮瓣修复小腿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结果 ]临床应用 15例 ,完全存活 13例 ,其中完整随访 13例 .[结论 ]小腿上段大型裸露深部结构、骨不连合并软组织缺损者和不能转移局部皮瓣者 。
玄东泽李林崔白日李康杰李成福金成峰
关键词:外科皮瓣
62例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统计分析我院62例MODS患儿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原发病、年龄、性别及各器官功能障碍分布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62例MODS患儿均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婴幼儿多见占88.71%,病死率为32.73%。以四个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死亡者占死亡病例中的65%,其病死率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感染因素、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有关。原发病因以重症肺炎、肠炎多见,分别占45.16%、38.71%,共占83.88%。累及最多的器官是肺、脑、心,分别占43.55%、35.48%、32.25%。而且随着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加,病死率逐渐增加。结论:婴幼儿严重感染合并SIRS与MODS关系密切,加强抗感染,积极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阻止SIRS向MODS发展,重视对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维护和支持,减少器官功能衰竭数量,对降低MODS的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雷晔飞谭金亮乐冬友李康杰李薇彭建
关键词: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