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兴
- 作品数:23 被引量:1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元代含“得”和“不”的述补结构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利用比较可靠的元代语料考察含"得"和"不"的述补结构,得到如下结果:①"V不得O"对于"VO不得"已经处于压倒优势,"V得O"和"V不得O"肯否配对的格局在元代完全形成。②表示实现意义的"V不C"极其少见,"V不Vd/A"同能性意义的"V得Vd/A"肯否配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③"V得OC"同"V得CO"对立:"V得OC"都表示实现意义,"V得CO"都表示能性意义。"V不CO"都表示能性意义,与"V得CO"肯否配对。
- 李崇兴丁勇
- 关键词:元代汉语述补结构
- 《元典章·刑部》中的“了”和“讫”被引量:10
- 2002年
- 元代是“动+了+宾”全面取代“动+宾+了”的时期。“动+了+宾”在元代得到异乎寻常的发展,除了语言自身的原因以外,还有外力的作用,即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推进了这种格式的普及。《刑部》中的“讫”字有“了1”之用,但这种用同“了1”的“讫”不是记录的口语,而是公文笔法的一种表现。当动词带有宾语的时候,“讫”字几乎一律居于动、宾之间,与前代文献的情形完全不同。“讫”字位置的这种变化,是元代“V+了+0”全面取代 “V+0+了”这一事实的曲折反映。
- 李崇兴
- 关键词:语言接触元代汉语
- 《元典章·刑部》的语料价值被引量:9
- 2000年
- 本文讨论《元典章·刑部》在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指出其中“语体吏牍”和“蒙 古语直译体”两类文字对于考察元代汉语有重要作用,但在利用前一类材料时应注 意分辨语体成分和超语体成分,在利用后一类材料时应注意分辨汉语成分和蒙古 语成分。文章内容涉及语法史研究中利用文献资料的一些基本原则问题。
- 李崇兴
- 说“同形字”被引量:6
- 2006年
- 同形字指不同时代的人造出的字发生巧合,形体完全一样,但传写的词完全不同。建立同形字的概念,是为了把文字问题同词汇问题分开,说明一些用假借不便说明的文字与词汇相纠缠的现象。
- 李崇兴
- 关键词:同形字文字词汇
- 湖北宜都方言助词“在”的用法和来源被引量:25
- 1996年
- 壹宜都方言有一个用在句子末尾的助词"在",读音[]或[]。"在"的这种用法不仅宜都方言有,湖北别的地方也有,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王群生《湖北荆沙方言》、杨发兴《长阳方言志》都有记录。
- 李崇兴
- 关键词:方言志助词方言研究景德传灯录用法语法作用
- 《元曲选》宾白中的介词“和”“与”“替”被引量:16
- 1994年
- "和""与""替"是表示相与关系的介词,在《元曲选》宾白(以下径称"宾白",略去书名)中都很常用。它们之间在用法上有重叠,有交叉,所以放在一起讨论。"和""与"有介词、连词两用,本文只管介词用法,不管连词用法。引例据中华书局排印本(1958年10月第1版,1979年5月第3次印刷),注明页数和行数。
- 李崇兴
- 关键词:介词用法宾白受益者动作行为连词用法
- 《直说通略》三词释
- 2005年
- <直说通略>共十三卷,元郑镇孙编著.全书约18万字,记述从三皇五帝到南宋灭亡的历史,以帝王世系为纲,穿插人物故事,是一部用白话和浅近的文言写成的普及性历史读物.
- 李崇兴
- 关键词:洛邑监察御史薛昂夫孟尝君
- 元代直译体公文的口语基础被引量:32
- 2001年
- 一般认为元代直译体公文是生硬翻译蒙古语文献的产物,仅仅是纸面上的东西。本文 举出实证,证明元代确有一种夹杂蒙古语成分的特殊口语在北方流行,这种特殊的口语是产生直译体公文这种特殊书面语的现实基础。汉、蒙两种语言混杂的特殊口语以及直译体书面语都是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元代纯汉语文献中的四种语言现象,说明蒙古语对汉语产生的影响。
- 李崇兴
- 关键词:语言接触
- 安陆方言中的“X得X”
- 2004年
- 讨论安陆方言中的“X得X”结构,分析这种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以及产生这种结构的语法背景。
- 李崇兴刘晓玲
- 关键词:安陆方言语法句子结构单音节形容词
- 宜都话重叠法构成名词
- 重叠是宜都话的一种构词手段。重叠构成的词主要是形容词和名词,此外还有少量副词(如'将将儿'、'刚刚儿'、'恰恰儿'等)。关于重叠构成形容词,拙文《宜都话的两种状态形容词》(《方言》1986年第3期)已经作过介绍,不再重复...
- 李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