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 作品数:26 被引量:2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智能化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及康复锻炼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康复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 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 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可以更明显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ADL能力。
- 顾旭东吴华姚云海傅建明王晶李岩
- 关键词:脑卒中
- 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进行痉挛评定;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的均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步态分析参数(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 傅建明李亮陶林花姚云海顾旭东吴华王伟李岩陈迎春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痉挛中药浴康复训练
-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在康复护士执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在康复护士执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职康复护士60例,按病区分为实验组29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执业能力培训,实验组采用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进行执业能力培训。两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完全相同。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同时发放自行设计的学员问卷调查表,进行各维度满意度对比。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4.41±1.13)分]、技能考核成绩[(95.53±1.51)分]高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0.43±1.16)分]及技能考核成绩[(92.26±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问卷调查表的自我掌控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互动学习、沟通合作能力、批判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各维度得分分别为(83.45±4.36)分、(85.42±2.35)分、(80.32±3.16)分、(45.93±3.17)分、(30.62±2.74)分、(62.13±1.2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6.73±4.15)分、(57.71±2.62)分、(36.38±3.51)分、(20.52±3.11)分、(20.86±2.43)分、(50.35±3.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学员对各维度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能满足康复护士的自我掌控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更有利于康复护士批判思维、创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沟通合作等能力的提高,对康复护士执业能力的提升有叠加作用。
- 吴彩虹史岩时美芳吴华李岩王勤俭朱美红王爱娟王佳玲周敏
- 关键词:康复护士执业能力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6年
-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 李岩陈迎春顾旭东何雯雯李辉劳方金傅建明吴华
- 关键词:减重平板训练功能性电刺激STIMULATION步态训练
- 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障碍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大脑感觉运动皮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偏瘫侧运动感觉功能评定及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系统,进行全脑扫描。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患侧踝部(非穴位处)进行全脑扫描,以获得针刺刺激的脑功能激活图。两组患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G)激活增多,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可以引起躯干感觉皮质及大脑感觉皮质区的兴奋性改变反应。fMRI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吴华顾旭东吴彩虹姚云海李岩李辉尹汉逵马勤卫
- 关键词:脑卒中电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时关芳吴华顾旭东傅建明姚云海吴彩虹李岩
- 关键词:脑卒中步态减重平板训练
- 高压氧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抑郁合并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及虚拟现实技术干预。高压氧治疗每周6次,每次吸氧60 min。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每周6次,每次30 min。于干预前、干预10 d后、干预1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况,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1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偏瘫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沈林芳吴彩虹包永珍何敏琴顾旭东任芸李岩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高压氧虚拟现实技术
- 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起立步行测试、2min步行测试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步行功能。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尽最大努力进行患侧踝背伸动作时胫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45.10±9.30)分]、起立步行测试[(27.17±6.69)秒]、2min步行测试[(94.00±17.39)m],步态分析中健侧步长[(39.34±15.46)cm]、患侧步长[(38.38±12.58)cm]、步速[(78.17±17.19)cm/s]、步宽[(9.76±2.54)cm]、步频[(80.31±19.29)步/min]和积分肌电值[(61.31±12.80)μV·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水中平衡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
- 曾明王月丽崔尧顾旭东傅建明李岩沈芳王中莉陆茹
-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
- 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诱发躯干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其TCT、BBS、MBI评分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诱发躯干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辉李岩顾旭东傅建明吴华陈迎春陈晓军
- 关键词:脑卒中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及头眼运动,rTMS治疗每日1次,共20 d,头眼运动每次每个动作1 min,每日2次,每周5 d,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LE、BBS、TUG、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TUG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LE[(27.05±4.06)分]、BBS[(39.00±5.85)分]、TUG[(18.15±3.22)s]、MBI[(66.55±8.67)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头眼运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
- 刘佳李岩葛品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时美芳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眼球运动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