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娜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3篇置换术
  • 3篇术后
  • 3篇膝关节
  • 3篇疗效
  • 2篇早期疗效
  • 2篇早期疗效观察
  • 2篇治疗膝关节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罗哌卡因
  • 2篇关节置换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压疮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腰丛
  • 1篇腰丛神经阻滞

机构

  • 8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小娜
  • 7篇马成才
  • 3篇刘冰
  • 2篇刘伟
  • 2篇廖中亚
  • 1篇王小合
  • 1篇朱云
  • 1篇王艳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加长型PFNA与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08手术治疗的5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28例(PFNA组),采用LPFP内固定治疗28例(LPFP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切口长度较LPFP组短,且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随访时间为(11.8±3.1)个月,LPFP组随访时间为(12.2±2.9)个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PFP组,且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马成才廖中亚刘冰王小合李小娜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3年8月100例全麻联合腰丛神经阻滞下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丛神经阻滞,其中,32例采用0.25%罗哌卡因,34例采用0.30%罗哌卡因,另外34例采用0.3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5%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mHg)[(98.8±1.2),(96.4±3.4),(90.4±4.8),(84.8±2.5),P=0.208]和心率(次/min)[(78.5±6.0),(77.4±6.9),(74.7±7.3),(75.2±6.3),P=0.076]均无显著变化,相比之下,0.30%组和0.35%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情况方面,三组术后VAS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镇痛效果较更高浓度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李小娜马成才蒋宇刘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丛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
一种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涉及康复护理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临床上抬高床头后患者头部会出现左右摆动以及下颌轻微挤压的情况,从而影响气道顺畅程度;同时长期处于无枕状态,患者易出现颈部不适,增加压疮发生...
朱云张永军李小娜
文献传递
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2015年
观察曲马多缓释片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方法:2012年-2013年,在我科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术后均给予口服药物止痛。A组:仅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规律服药镇痛方案;B组:仅适用曲马多缓释片,规律服药镇痛方案。记录各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最剧烈时的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患者术后的被动活动度。结果:5-7天的疼痛最剧烈时的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术后10-14天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周对术后镇痛的总满意度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术后7—14天B组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A组术后45天两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后规律口服曲马多缓释片能有效缓解术后早中期的疼痛,有利于尽早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长期应和塞来昔布合用,镇痛效果更佳。
李小娜王艳刘冰马成才
关键词:塞来昔布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高、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择期初次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高剂量[0.6~1.0μg/(kg·min)]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镇痛,研究组给予低剂量[0.01~0.05μg/(kg·min)]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评定患者术后2、4、24 h的疼痛状况。记录2组术后5 d不良反应情况。评定术后5 d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术后1 d与术后5 d,采用人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h[(3.84±0.19)分vs.(3.92±0.22)分]、4 h[(1.69±0.24)分vs.(1.67±0.81)分]与24 h[(1.38±0.17)分vs.(1.32±0.15)分]的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 d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7.20±1.1)pg/mL vs.(11.77±2.19)pg/mL]、术后5 d[(4.72±0.22)pg/mL vs.(9.20±1.11)pg/mL]的血清CR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0.01~0.05μg/(kg·min)]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并不会影响镇痛效果,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小娜马成才刘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罗哌卡因全身炎症反应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与RP旋转平台假体两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9例(3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根据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其中,固定平台组16例;旋转平台组2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者行走步态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按时拆线出院.随访3~ 12个月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直立行走而无明显跛行.末次随访时固定平台组、旋转平台组膝关节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83.17 ±7.12)分、(81.32±5.39)分和(109.73±6.35)&#176;、(103.12±4.28)&#176;,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SS:t =22.10,ROM:t =9.21;B组HSS:t=30.69,ROM:t =9.54,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S:t =0.88,ROM:t=3.63,均P>0.05).结论 采用PFC与RP假体系统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早期均有良好疗效,两者早期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马成才刘冰李小娜廖中亚
一种多功能关节冷敷装置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冷敷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关节冷敷装置,包括第一袋体,第一袋体下部两侧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袋体,连接部上部固定设置在第一袋体上,连接部下部与第二袋体可拆卸连接;第一袋体下部中间位置为向上内...
马成才李小娜
文献传递
衰弱及营养风险对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衰弱及营养风险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关系,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64例;年龄18~85(73.82±4.04)岁。采用改良衰弱指数评估术后患者的衰弱状况,临床生化指标及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改良衰弱指数将100例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根据营养状况将100例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风险组,并分析衰弱、营养风险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cican Sc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组和营养风险组的年龄、BMI、合并症、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5例患者发生至少1个术后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占34.29%(12/35);其次为泌尿感染,占22.86%(8/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ASA分级、合并症、衰弱及营养风险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合并症、衰弱及营养风险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结论:有合并症、衰弱、存在营养风险者可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时评估及识别上述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马成才李小娜张琪琪丁超
关键词:衰弱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