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圭白

作品数:637 被引量:3,535H指数:3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4篇期刊文章
  • 130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4篇建筑科学
  • 1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化学工程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机械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2篇污染
  • 127篇水处理
  • 112篇混凝
  • 105篇饮用水
  • 102篇超滤
  • 77篇滤膜
  • 76篇锰酸钾
  • 73篇超滤膜
  • 71篇饮用
  • 64篇膜污染
  • 61篇高锰酸钾
  • 60篇活性炭
  • 60篇复合药剂
  • 49篇污泥
  • 42篇给水
  • 38篇粉末活性炭
  • 36篇有机物
  • 35篇滤池
  • 34篇浊度
  • 34篇污水

机构

  • 540篇哈尔滨工业大...
  • 13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4篇哈尔滨建筑大...
  • 29篇哈尔滨建筑工...
  • 24篇天津市自来水...
  • 22篇哈尔滨商业大...
  • 2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1篇同济大学
  • 18篇城市水资源开...
  • 15篇苏州立升膜分...
  • 9篇广东省建筑设...
  • 8篇山东建筑工程...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北京建筑工程...
  • 5篇中国工程院
  • 5篇科技实业有限...
  • 5篇广东粤海水务...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安徽建筑工业...

作者

  • 637篇李圭白
  • 185篇梁恒
  • 129篇李星
  • 122篇杨艳玲
  • 59篇瞿芳术
  • 52篇许国仁
  • 49篇田家宇
  • 42篇陈忠林
  • 37篇马军
  • 32篇陈杰
  • 22篇张永吉
  • 22篇杨威
  • 20篇韩宏大
  • 19篇高伟
  • 18篇杜星
  • 18篇丁安
  • 18篇周玲玲
  • 17篇吕谋
  • 17篇何文杰
  • 15篇齐鲁

传媒

  • 100篇中国给水排水
  • 68篇给水排水
  • 51篇哈尔滨工业大...
  • 31篇哈尔滨建筑大...
  • 2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7篇北京工业大学...
  • 15篇环境科学
  • 12篇工业用水与废...
  • 12篇工业水处理
  • 11篇水处理技术
  • 11篇膜科学与技术
  • 9篇环境工程学报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8篇城镇供水
  • 8篇哈尔滨建筑工...
  • 7篇净水技术
  • 7篇环境化学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5篇化学与粘合
  • 5篇供水技术

年份

  • 9篇2023
  • 1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24篇2017
  • 17篇2016
  • 15篇2015
  • 27篇2014
  • 31篇2013
  • 46篇2012
  • 22篇2011
  • 41篇2010
  • 21篇2009
  • 45篇2008
  • 39篇2007
  • 52篇2006
  • 34篇2005
  • 24篇2004
6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目前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简称VAE)乳液废水处理多参照其他乳化废水的工艺,存在混凝剂投药量大,浮渣量大等问题。VAE乳液废水首先进入混凝搅拌装置,同时投加高效混凝剂,混凝20-30s之后投加助凝剂...
杨艳玲方克华李星彭永臻李圭白
文献传递
流动电流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生产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抓住了混凝投药的本质──水中胶体的微观电特性,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某些水厂水量的大幅度变化对流动电流控制系统造成影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将流量信号作为前馈参数引入串级控制系统中,则可以消除瞬间流量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孙连鹏黄国忠李圭白
关键词:前馈-串级控制混凝水处理给水厂
低温条件下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了解低温条件下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对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物的强化效果,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凝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小于0.1mmo.lL-1),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大于0.2mmol.L-1),絮体的恢复情况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投加适量的腐殖酸会增加絮体破碎前后的分形维数,但过量的腐殖酸则会降低破碎前后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破碎再絮凝后其分形维数比破碎前高.腐殖酸的投加量并不会明显影响絮凝和破碎后再絮凝的FI指数.电中和絮体破碎前初始絮凝时间越长破碎后沉后水浊度越低,破碎后其浊度会比破碎前显著减小.较低投量的铝盐就能使得沉后水浊度降到很低,因此可以降低混凝剂投量而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俞文正杨艳玲卢伟李圭白
超滤处理东江水不可逆膜污染物的识别和活性炭对其吸附去除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超滤实验以及6种粉末活性炭吸附东江水有机物的水质数据,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考察东江水中造成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和活性炭吸附这些组分的效果;随后进行活性炭对不可逆膜污染组分吸附效果与对应活性炭孔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对不可逆膜污染物吸附的影响.EEMPARAFAC模型识别出东江水含有2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3,以及1个类蛋白质(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其中C2为主要不可逆膜污染物.同时,所有活性炭对3种荧光组分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对主要膜污染物C2的去除率可达54.0%~74.6%.相关性分析发现,活性炭对主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2吸附效果受活性炭微孔表面积的影响,而活性炭对两种次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1和C3吸附效果受活性炭中大孔表面积和BET比表面积影响.实验结果可为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活性炭选型提供技术指导.
杨海燕王灿鄢忠森李冬平赵焱瞿芳术梁恒徐叶琴李圭白
关键词:平行因子分析活性炭天然有机物
对受污染水体的底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对受污染水体的底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涉及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现有的将河流底泥制成的陶粒存在性能低、成本高的弊端。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将河道底泥与生活污泥混合、挤压成型后,在1100~1300℃条件下烧制20...
许国仁李圭白邹金龙
文献传递
高锰酸钾预氧化控制氯/氯胺消毒的卤乙酸生成量被引量:11
2006年
结合南方某市典型受污染水源,研究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后继氯或氯胺消毒工艺中卤乙酸(HAAs)生成量和生成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消毒比自由氯消毒可降低HAAs生成量60%~80%左右;通过一致性生成条件试验比较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投量范围是0.5mg· L^-1~1.5 mg· L^-1,在高锰酸钾为1.0mg· L^-1的条件下,后续氯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降低了30.9%;而后续氯胺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则降低了25.3%;高锰酸钾预氧化对DCAA生成量的影响相对较大;高锰酸钾预氧化可降低氯/氯胺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
陈忠林陈杰焦中志李圭白
关键词:氯胺卤乙酸
污水有机物结构改善型初沉池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氮磷高效去除是城镇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脱氮除磷所需碳源不足是最根本原因,传统的初沉池在去除无机泥砂和不可生物降解颗粒物的同时,也会吸附携带大量有机物,进一步加剧碳源不足问题,因此有些学者建议取消初沉池。但我国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存在无机组分含量过高的问题,无初沉池的污水处理系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污泥组分进入后续生物单元,在池体内形成沉积物或对设备造成磨损,导致整体效能低下,成为排水行业重大的技术难题。开发有机无机组分分离效果好,并对进水有机物结构具有改善作用的新型初沉池系统,成为行业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在三个方面开展了工程性研究:(1)以回流污泥淘洗为核心技术的活性初沉池技术;(2)集悬浮物质分离、初沉污泥发酵、絮凝沉淀于一体的初沉发酵池技术;(3)以平流式初沉池为主体,耦合机械搅拌的APT工艺技术。新型初沉池既可以有效截留SS,也可以提高出水SCOD含量,越来越受到行业的认可和重视。
祝磊祝磊李圭白李圭白殷益明
关键词:生活污水初沉池颗粒有机物
新工科背景下《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思考被引量:21
2020年
新工科建设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聚焦新工科内涵、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在充分调研和认识当前《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挖掘融合、课程知识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多样化改革,探索符合新工科内涵和外延的《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和改革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型给排水人才提供支撑。
梁恒梁恒马军李伟光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透光脉动颗粒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2003年
详细分析了基于透光脉动技术的透光脉动颗粒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理论分析表明 ,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完全不受取样管管壁的粘污以及电子元件老化、漂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检测信号的处理方法并完成了该传感器的制作。利用该传感器对水中胶体颗粒物质絮凝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 ,对饮用水中病原体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表明透光脉动颗粒传感器能有效的对水中颗粒物质进行在线连续检测 ,无论是在实验室研究还是生产应用中都极具实用价值。
刘前军李圭白
关键词:透光脉动信号处理絮凝
净水厂最佳投药量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被引量:16
2002年
混凝剂的投加是净水厂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目前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理论 ,建立了净水厂混凝剂投加量的预测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某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预测 ,对网络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很强的自学习性、自适应性和容错性 ,依靠网络的在线自学习 。
白桦李圭白
关键词:净水厂控制系统混凝投药神经网络自学习水处理
共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