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喜玲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葡萄
  • 7篇灰葡萄孢
  • 6篇致病力
  • 6篇致病力分化
  • 5篇致病力分化研...
  • 5篇分化研究
  • 3篇草莓
  • 2篇霉病
  • 2篇灰霉病
  • 2篇寄主
  • 2篇番茄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抑制活性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 1篇致病类型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菌丝

机构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李喜玲
  • 7篇高智谋
  • 3篇邱艳
  • 3篇李艳梅
  • 3篇刘小燕
  • 3篇彭梅
  • 2篇汪世军
  • 2篇曹中革
  • 2篇陈伟
  • 1篇郭艳
  • 1篇营金凤
  • 1篇伍万荣
  • 1篇宋燕
  • 1篇章战华
  • 1篇程玉峰

传媒

  • 2篇菌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农药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源自不同寄主的灰葡萄孢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本研究以分离自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株,从生长温度、pH适应性、碳源、氮源营养利用等方面对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相同,均为0-35℃;但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存在差异,来自和县番茄菌株HX12最适生长温度为2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10min,其余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均为48℃ 10min;不同菌株在相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pH对不同寄主来源灰葡萄孢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来自长丰辣椒的菌株LJ菌丝在pH2-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在pH3-6.5时生长较快,pH6时最快;其余4个菌株在pH2-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在pH3-9时生长较快,pH6左右最快。不同碳源、氮源营养对灰葡萄孢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在碳源、氮源营养利用差异均极显著。在相同碳源、氮源营养条件下,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的线性生长、菌丝干重和分生孢子产量均有显著差异。
高智谋李艳梅李喜玲章战华营金凤
关键词:灰霉病菌PH菌丝生长产孢量
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番茄的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从安徽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市、县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寄主上分离鉴定获得18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上述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对番茄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番茄果实后均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按照在番茄果实上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致病力划分为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来自番茄的菌株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较强,来自草莓、葡萄和辣椒的菌株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较弱,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供试灰葡萄孢菌株接种番茄叶片后,除CF1外,均可引起番茄叶片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番茄叶片病斑的平均直径也有显著差异;供试菌株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寄主和地域来源无显著相关。
李喜玲高智谋李艳梅曹中革陈伟汪世军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致病类型
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草莓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市、县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寄主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上述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
李喜玲高智谋邱艳刘小燕彭梅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草莓
文献传递
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本论文以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为供试菌株,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不同寄主上的致病性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并对灰葡萄孢的致病性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
李喜玲
关键词:灰葡萄孢果胶酶纤维素酶致病力分化
文献传递
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草莓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市、县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寄主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上述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
李喜玲高智谋邱艳刘小燕彭梅
关键词:草莓灰葡萄孢致病力
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番茄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当前番茄生产上重要病害,尤以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较重,一般引起产量损失20%~30%。灰葡萄孢的寄主很广,已经报道过的寄主至少有235种,能为...
李喜玲高智谋曹中革陈伟汪世军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研究番茄
文献传递
四种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草莓的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报被引量:4
2009年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结果初步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叶片后均引起发病,但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并在不同草莓品种上表现也有差异,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按照在草莓果实和叶片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来自草莓和番茄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强,来自辣椒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弱,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
李喜玲高智谋李艳梅邱艳刘小燕彭梅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草莓寄主
卡松对几种重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被引量:5
2006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1.5%卡松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红腐病菌、棉花红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疫病菌等5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及水稻白叶枯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等两种重要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5%卡松对棉花枯萎病菌的MIC和EC50分别为40mg/L和9.2034mg/L,对棉花红腐病菌的MIC和EC50分别为40mg/L和0.7845mg/L,对棉花红粉病菌的MIC和EC50分别为20mg/L和0.6951mg/L,对棉花黄萎病菌的MIC和EC50分别为20mg/L和2.8383mg/L,对棉花疫病菌的MIC和EC50分别为2mg/L和0.3459mg/L;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大白菜软腐病菌的MIC分别为1mg/L和10mg/L;说明该药剂对供试7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尤以对棉花疫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
郭艳高智谋伍万荣程玉峰李喜玲宋燕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