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力韬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结核
  • 12篇脊柱
  • 9篇脊柱结核
  • 5篇手术
  • 5篇疗效
  • 4篇腰椎
  • 4篇腰椎结核
  • 4篇耐药
  • 4篇节段
  • 4篇基因
  • 3篇肉瘤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
  • 3篇基因芯片
  • 3篇骨肉瘤
  • 2篇单节段
  • 2篇凋亡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30...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309...
  • 1篇北京阜外医院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24篇李力韬
  • 13篇马远征
  • 8篇罗展鹏
  • 7篇李大伟
  • 7篇崔旭
  • 7篇于龙
  • 5篇陈兴
  • 5篇王聪
  • 4篇张泽华
  • 4篇许建中
  • 3篇罗小波
  • 2篇李超
  • 2篇周强
  • 2篇何清义
  • 2篇罗飞
  • 2篇代飞
  • 2篇郭乔楠
  • 2篇鲍达
  • 2篇罗展鹏
  • 2篇陈兴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以腰痛为主,无神经压迫症状,死骨和脓肿范围不大。其中43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30例采用微创手术,于围术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3、6和12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痛明显减轻,发热患者体温在2周内恢复正常。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0±30 min、520±50 m L和630±110 m L,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0±35 min、350±50 m L和320±80 m L(P<0.05)。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和末次随访时,微创手术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8.7±1.2分、4.5±1.1分、3.5±1.1分、2.0±1.4分、1.3±0.5分和1.2±0.5分,ODI评分分别为(77±6)%、(31±5)%、(23±8)%、(14±6)%、(8±4)%和(7±3)%;传统手术组VAS评分分别为8.5±1.1分、2.7±0.7分、2.1±0.6分、1.9±0.7分、1.1±0.4分和1.1±0.4分,ODI评分分别为(78±5)%、(23±6)%、(14±7)%、(12±5)%、(7±2)%和(7±2)%。其中,术后1个月和3个月,微创组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可获得与传统后路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罗展鹏崔旭陈兴李力韬马远征
关键词:腰椎结核微创手术经椎间孔入路
维生素D缺乏对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25(OH)D3缺乏对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的获得性免疫的影响,为完善人群结核病防治策略补充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在本院骨科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8例为实验组,39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ELISA Kit试剂盒测定血清中25(OH)D3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美国BD公司生产)、免疫荧光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分析25(OH)D3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结果]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水平普遍下降,其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5(OH)D3与CD4+/CD8+相关性较强(P实验组=0.014,P对照组=0.002),呈正相关关系,且实验组系数比对照组更高。[结论]25(OH)D3缺乏的脊柱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的获得性免疫水平下降,补充25(OH)D3可能成为防治脊柱结核的有效措施。
林得志张泽华李力韬常正奇杨会峰许建中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脊柱结核T淋巴细胞亚群
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在腰骶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罗展鹏马远征崔旭陈兴王聪李力韬
Nell-1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年
Nell-1(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p15.1-p15.2,是一种新型生长因子,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组织矿化,最终促进新骨质形成的作用。Nell-1作为潜在的新型成骨基因,有更强的安全性和特异性,可能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李利李力韬郭乔楠
关键词:骨组织骨肿瘤
两种固定方法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对门轴侧锚定法与开门侧支撑法两组病例的比较研究,评价纳米仿生骨"Y"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椎管狭窄症(29例)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3例)颈椎后路手术适应证患者42例,均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按手术时间顺序交替采用纳米仿生骨"Y"形板固定开门侧(A组,21例)及锚定法改良单开门(B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角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CT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NDI、VAS评分、椎板掀开角度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51.1%;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48.4%;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间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掀开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均获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纳米仿生骨"Y"形板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防止"再关门"现象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案,可作为微型钛板固定的补充。
鲍达于龙李大伟李力韬王聪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
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Ⅱ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跟骨骨9例,男6例,女3例。年龄 29~56 岁。其中合并脊柱骨折2例,合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3例。受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伤为主,其次为车祸伤。骨折按术前CT,...
罗小波马远征罗展鹏李大伟李力韬于龙王聪
关键词:经皮撬拨复位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曲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对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12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5例颈椎退行性疾病,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5(60~65)个月。术前FSU曲度为(0.28±4.69)°,术后即刻为(2.09±4.15)°,末次随访时为(1.97±4.10)°;手术前后FSU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7,P=0.003),且术后即刻FSU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3),但末次随访时FSU曲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4)。术前2例FSU后凸>10°(即FSU曲度<-10°),术后置换节段仍存在后凸畸形。结论采用Mobi-C假体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可以部分矫正置换节段的后凸畸形,术后置换节段曲度维持良好,但对于术前FSU后凸>10°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不建议行该手术。
鲍达陈兴李力韬于龙马远征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结核死骨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死骨范围和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相邻双椎体脊柱结核患者96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东芝Aquillon one 320排螺旋CT对病灶区进行层厚0.5 mm的连续扫描,并进行二维重建,分别选取病灶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死骨范围最大的层面,用320排螺旋CT的面积测量工具测量该层面死骨面积。横断面的死骨面积与相邻正常椎体横断面积比值的百分数为横断面死骨范围,冠状面的死骨面积与相邻正常椎体最大冠状面积比值的百分数为冠状面死骨范围,矢状面的死骨面积与相邻正常椎体正中矢状面积比值的百分数为矢状面死骨范围;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死骨范围之和的平均值为综合死骨范围。对96例患者采用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将治疗过程中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局部疼痛缓解、死骨脓肿范围缩小、血沉和C反应蛋白下降的病例判为治疗有效者,继续保守治疗至疗程满12个月;将治疗过程中死骨、脓肿范围增大,或者达到手术指征,停止保守治疗改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判为治疗无效者。对影响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死骨范围,进行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判断各因素的相对危险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合适的死骨范围阳性参考值(即最适合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死骨范围),此范围以上就是达到手术指征的死骨范围。结果治疗过程中1例寰枢椎结核患者因无法按照其他部位脊柱结核的测量方法测量死骨范围而被排除出组,4例因耐药排除出组(其中1例脓液穿刺培养显示耐药,1例穿刺活检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耐药,2例抗结核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培养显示耐药),2例不具备手术指征但患者强烈要求手术而被排除出组。最终入组的89例患者中,58例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31例抗结核�
崔旭杨晓英马远征李力韬于龙马一光
关键词:结核病脊柱结核死骨抗结核治疗手术指征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借助Quadrant系统微创经椎间孔人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以腰痛为主,无神经压迫症状,死骨和脓肿范围不...
罗展鹏马远征崔旭陈兴李力韬李大伟
一种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和植骨固定螺钉,所述固定平台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椎固定支架的上表面,在椎固定支架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包装加强铁,在包装加强铁的下端通过椎状钉与后背盖板相连接,在后背盖板...
罗展鹏李超李力韬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