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一泉

作品数:55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5篇物理模拟
  • 15篇物理模拟实验
  • 12篇断层
  • 12篇实验箱
  • 11篇地质
  • 10篇地质构造
  • 10篇构造物理
  • 9篇地震
  • 8篇褶皱
  • 7篇盆地
  • 6篇地貌
  • 6篇实验舱
  • 5篇组构
  • 5篇磁组构
  • 4篇动力装置
  • 4篇断层相关褶皱
  • 4篇新生代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发震
  • 3篇岩石

机构

  • 55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静冈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5篇李一泉
  • 45篇贾东
  • 25篇陈竹新
  • 20篇吴晓俊
  • 20篇尹宏伟
  • 17篇杨树锋
  • 17篇袁剑英
  • 12篇罗良
  • 10篇吴武军
  • 8篇解国爱
  • 8篇王毛毛
  • 6篇胡潜伟
  • 6篇邓飞
  • 6篇贾秋鹏
  • 5篇李海滨
  • 4篇武龙
  • 4篇闫兵
  • 4篇张元元
  • 4篇鹿化煜
  • 4篇王先彦

传媒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通报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科技通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2014年中...
  • 1篇构造地质学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南段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活动断层分析
贾东王毛毛李志刚李一泉
文献传递
岩石圈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圈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鼓式离心机密封舱、鼓式离心机驱动动力舱、构造变形装置控制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离心机悬臂两端悬挂了吊篮,吊篮内放置构造变形实验箱,构造变形控制系统精确控...
贾东吴晓俊杨树锋陈汉林陈竹新尹宏伟李一泉解国爱励音骐袁剑英
文献传递
用于超重力环境的多向动力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重力环境的多向动力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和动力装置,实验箱由定长实验板和伸缩板组成封闭结构,其中,伸缩板包括伸缩固定板和伸缩移动板,定长实验板、伸缩固定板和伸缩移动板竖直布置...
贾东吴晓俊杨树锋励音骐陈汉林陈竹新尹宏伟李一泉袁剑英吴武军王彦君
文献传递
用于超重力环境的走滑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重力环境的走滑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和动力装置,实验箱包括实验箱固定挡板和两块实验箱底板,每块实验箱底板两侧各设移动挡板和移动驱动板,两侧的移动挡板和移动驱动板错位布置,...
贾东吴晓俊杨树锋励音骐陈汉林陈竹新尹宏伟李一泉袁剑英吴武军王彦君
文献传递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正演模型与实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斜向逆冲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研究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识别断层相关褶皱是否存在斜向逆冲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Trishear 4.5、Gocad以及Trishear3D软件构建一系列不同滑移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二维正演剖面,通过连接一系列不同排列方式的二维剖面建立了三种不同逆冲滑移方向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假三维模型,通过不同假三维模型的比较分析来探讨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发现,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区别于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特征主要有两点:①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层面等高线图上的最高点与后翼等高线中点的连线以及水平切面上的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断层走向垂直,而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最高点以及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断层走向斜交,并且最高点与后翼等高线中点的连线方向或者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逆冲滑移方向一致;②在褶皱平行断层走向纵剖面上,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各个层面最高点的连线是直立的,而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各个层面最高点的连线发生倾斜。通过这两个特征可以判别褶皱是否存在斜向逆冲以及逆冲的方向。将模型分析结果运用到四川盆地西南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所覆盖的邛西背斜和大兴西背斜的实例中。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背斜均存在右旋斜向逆冲,逆冲方向与各自断层走向的夹角均为70°左右,邛西背斜和大兴西背斜的逆冲方向分别是NE79°和NE77°左右,这与龙门山南段晚上新世以来的主应力方向以及反演的汶川地震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张猛贾东王毛毛李志刚李一泉
关键词:构造几何学
脆性与韧性变形相互作用的超重力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脆性与韧性变形相互作用的超重力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其中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舱、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产生超重力环境的离心机和试验箱内拉伸/挤压作用力的液压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终端、控制柜和液压控制站...
贾东吴晓俊陈汉林杨树锋陈竹新尹宏伟李一泉解国爱励音骐袁剑英
文献传递
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磁组构及其有限应变被引量:5
2014年
龙门山南段位于四川盆地以西,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在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不同构造部位选取48个采样点开展磁组构研究,分析断层转折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及区域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邛西地区上白垩统中主要载磁矿物为高矫顽力的赤铁矿,背斜整体应变较弱,且存在3种类型的磁组构,以沉积磁组构和初始变形磁组构为主,铅笔状磁组构少见,主要存在于靠近褶皱中段的前翼部位,说明断层转折褶皱前翼较后翼和核部应变强,且中段地层应变较其他部位更为强烈。此外,各采样点磁线理的优势方位为近南北向(N10°E),表明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的形成与龙门山南段晚新生代近东西向的地壳水平缩短有关,暗示龙门山南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晚新生代存在转变的可能。
王开贾东罗良张明正李一泉
关键词:磁组构
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维构造建模——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与汶川地震的实例分析
对于活动断层三维形态的了解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非常基础的作用,包括地震灾害分析,油田开发以及区域构造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基础数据和工具,详尽的三维断层模型只局限于浅表,大量三维断层建模的技术方法将在此...
李一泉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汶川地震四川盆地
全球大型油气田的盆地类型与分布规律被引量:19
2011年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图及其8幅盆地类型与大型油气田对比关系直方图,明确了全球大型油气田主要赋存的盆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而比较分析不同原型盆地分类方案对大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考虑这些盆地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尝试以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或继承关系为主线,进行叠合盆地分类。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从叠合盆地类型来看,正反转盆地最有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发育,继承裂谷盆地和继承前陆盆地居其次,负反转盆地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贾东武龙闫兵李海滨李一泉王毛毛
关键词:原型盆地叠合盆地
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三维模型:对龙门山冲断带地震灾害评估的启示
本研究通过工业地震反射剖面分析重新定位的余震资料和震源机制解建立了同震断层的地下三维几何学模型。这些剖面以及三维模型揭示了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在山前隐伏断层上,而该断层贯穿了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本次地震只破裂了其中一小部分...
李一泉贾东John H.Shaw何建坤
关键词:地震学发震断层三维模型灾害评估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