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中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探讨Hp感染与抑癌基因p16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 57例原发性胃癌 ,54例慢性胃炎和 15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Hp感染。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及良性病变中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 胃癌组中Hp感染率为 4 9.1% ,胃癌、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5)。各型胃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 (P <0 .0 5)。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1)。Hp感染与p16基因过度表达相关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16异常表达导致胃癌的发生。
- 李贵新李国庆丰义宽朱素华李娟丽吴建元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抑癌基因P16基因表达
- 急性上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与转归探讨
- 本研究对1984994年10年间因急性上胃肠道出血(AUGIB)住院的591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本组AUGIB的首位病因为急性胃粘膜病变(AGMD
- 王清图丰义宽宋光莹辛桂霞康宝林李国庆朱素华
- 文献传递
-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mRNA联合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众多研究显示,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可检出胃癌患者周围静脉血中微量癌细胞,并经随访发现,这些播散癌细胞有明确预后意义.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李国庆丰义宽曲红梅田强管立学朱素华
- 关键词:癌胚抗原MRNA细胞角蛋白胃癌患者外周血巢式逆转录PCR技术
- 胃癌组织DPC_4基因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周海波颜云李国庆辛桂霞田强朱素华
-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DPC4基因
- 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孙善明朱素华丰义宽李国庆
- 关键词:三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
-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季节因素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已逐渐成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降低AGML的发生,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本文将1992年~1996年五年中AG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潍坊地区的季节特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探求AGML与季节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有用的证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6例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1992年~1996年经内镜确诊的住院患者,但不包括严重烧伤。
- 丰义宽李国庆辛桂霞荆巧玲朱素华代龙井王敬春
- 关键词:急性胃粘膜病变
- 结直肠癌组织中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
- 钟延美卢克良宋光莹孙善明李文通朱素华
- 关键词:直肠癌组织蛋白水平饮食结构癌发病率结直肠
- 血清前胶原Ⅲ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 1994年
- 我们用^(125)Ⅰ标记血清前胶原Ⅲ(hPcⅢ)试剂盒检测慢性肝病及非肝病患者174例,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将1993年1~10月我院收治的131例慢性肝病患者(按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诊)和43例非肝病患者分为:①慢性HBsAg携带组(Ⅰ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0~45岁,②慢性活动性肝炎组(Ⅱ组):38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21~61岁,③肝炎后肝硬化组(Ⅲ组):38例,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20~56岁,④原发性肝癌组(Ⅳ组)
- 王清图戴龙井朱素华宋光莹丰义宽张奇亮
- 关键词:血清前胶原肝疾病
- 156例大肠息肉临床分析
- 2002年
- 文章分析了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通过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的分析 ,得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1 0 .71 %。其中腺留性息肉 42 .3 0 %。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绒毛状腺瘤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
- 辛桂霞田强朱素华
- 关键词:大肠息肉大肠癌大肠镜检查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室指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测定3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变化.方法:ESR采用温氏法测定,CRP、尿微量白蛋白分别采用乳胶法和放免法测定.结果:病变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组ESR、CRP、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分别为23 ± 17.1、0.45、6. 30± 6. 88;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组分别为25±18.6、0.6、7 25土2.52;病变累及降结肠以上部位则为40±15.2、0.78、1752±15.9. 即病变肠管长度越长,ESR、CRP、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改变越明显(P<0. 05);相关分析发现,三者的变化与病变肠管的长度呈明显正相关(γ值分别为 0 .95、0 .45、0.86).结论:ESR、CRP、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可以做为反映活动期UC的实验室指标.
- 李国庆丰义宽辛桂霞荆巧玲朱素华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沉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