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浒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9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胡人
  • 8篇佛教
  • 6篇画像
  • 6篇汉画
  • 6篇汉画像
  • 5篇图像
  • 4篇汉代
  • 3篇艺术
  • 3篇壁画
  • 2篇遗址
  • 2篇艺术交流
  • 2篇图像学
  • 2篇图像学研究
  • 2篇美术
  • 2篇南朝
  • 2篇胡人形象
  • 2篇画像石
  • 2篇贵霜
  • 2篇汉画像石
  • 2篇北朝

机构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朱浒
  • 1篇阮荣春
  • 1篇李雯雯

传媒

  • 4篇中国美术研究
  • 4篇形象史学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装饰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原文物
  • 1篇民族艺术
  • 1篇美术大观
  • 1篇中国钱币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画像胡汉战争图的叙事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是对汉画像胡汉战争图叙事性的研究。本文首先根据其胡汉战争图的逻辑层次,区分其核心元素和辅助元素;随后从具体的案例分析,将胡汉战争图的叙事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时间的不同做一个排序,将核心元素归为四种顺序:"狩猎—出行—战斗—献俘"。另一类是根据辅助元素如"桥"、"楼阙"、"山包"等,将画面分隔成几种意义迥异的空间,在不同的空间中构建各自的情景。因此,汉画像胡汉战争图的叙事模式可以视为以时间为中心的故事性和以空间为中心的情景性的结合。本文希冀为作为"文艺作品"的汉画像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
朱浒
关键词:汉画像叙事
北朝器物中的域外设计因素:以胡人形象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在域外文化的影响下,北朝器物中出现了一批具有浓郁西方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北朝陶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器物的艺术分析,以胡人形象为中心,对其中的外来设计因素进行了条分缕析。粟特、波斯、嚈哒、拜占庭等国的器物及其艺术因子,糅合到中国人的审美中,最终形成北朝器物独特的设计理念。这对当代艺术设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朱浒
关键词:北朝陶瓷器金银器胡人
胡貌异征:魏晋南北朝考古图像中的胡人外貌被引量:5
2015年
魏晋南北朝历史中的胡人外貌问题,前人时有涉及。其中,既有对胡状容貌的关切,亦有对胡服问题的探讨。然而,大多数研究多基于文献,同图像之间的关联并不深入。近年来,随着大量魏晋南北朝考古资料的发现,文献与图像之间的关联愈发引人重视,使得对这一问题新的研究成为可能。魏晋时,士族注重人物品藻,容貌成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世说》载胡僧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晋书·石勒载记上》载石勒'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
朱浒
关键词:容貌考古图像
“胡人礼佛”模式与汉代佛教图像的本土化进程被引量:2
2013年
一缘起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年代、路线和华化过程,一向是学者孜孜探求的课题。但由于正史记载有限,佛经记载的求法传说又多不可靠][[21],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佛教初传中国的脉络并不清晰。梁启超、吕澂、汤用彤等人从史料角度对佛教入华诸传说进行了考订,'汉代说'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从上世纪始,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代文物被陆续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图像材料,对它们的研究也成为考古界和美术界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
朱浒
关键词:学术界
六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是从美术考古角度,对六朝胡俑进行的图像学研究。六朝胡俑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文物,是研究六朝文化的重要参照,对我们研究六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胡汉关系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六朝胡俑考古成果的收集、整理,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期与分区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六朝时期寓居南方的胡人族群的外貌、服饰、身份、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图像证史"。
朱浒
关键词:六朝胡人陶俑
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中国北方发展、演化的规律。同时,胡俑的容貌、服饰、族属等特征忠实反映了魏晋北朝时期胡汉之间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交流等问题。
朱浒
关键词:魏晋北朝粟特图像学
从孟买到金奈——南印度佛教美术遗迹考察笔记被引量:1
2013年
"南印度佛教艺术遗迹考察团"辗转了孟买、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奥兰加巴德和金奈五个城市,针对早期佛教在印度南部的传播和发展的主要遗迹,考察了象岛石窟、巴贾石窟、奥兰加巴德石窟、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龙树山等地,参观了若干重要的博物馆,收获了极为丰富、珍贵的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图文资料。
阮荣春朱浒
关键词:佛教壁画
宁夏首次出土篆书乾祐元宝
2016年
2012年初,宁夏同心县农民掘土时发现一批西夏时期钱币窖藏,其中拣选出一枚篆书"乾祜元宝"(彩页5下图1)。在前人著录的西夏钱币中,汉文"乾祜元宝"仅见楷书与行书,未见篆书。篆书"乾祜元宝"为罕见的新品,是继篆书"光定元宝"后发现的第二种西夏篆书汉文钱,为西夏钱币增添了新品种,对研究西夏的历史、制度、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这枚钱币直径25.4、厚1.5mm,重3.3g。四字均为篆书,旋读。文字纤细端庄,
朱浒
关键词:西夏时期西夏文化宋钱
西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刍议被引量:2
2015年
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分布着印度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起源于阿育王时期,最初为外道所用,后被佛教徒发展壮大。其形式可分为支提窟、僧房窟、方形窟,其建筑、雕塑和壁画见证了佛教艺术从"象征物时期"至佛像蓬勃发展时期的过渡,同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蒂的佛教艺术相比,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西印度佛教石窟对中亚与中国的佛教石窟开凿观念与佛教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浒
关键词:艺术交流
世界文化遗产:波隆纳鲁瓦城
2016年
经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方遗址联盟和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Central Cultural Fund)协商,邀请中央文化基金总干事普山塔-古纳瓦德纳(Prishanta Gunawardhana)博士一行在华东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5月27日-5月30日),并在考察中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双方为后续的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三方协议。本文是普山塔先生此次访华的演讲稿。经普山塔先生授权发表。主要向各位读者介绍斯里兰卡重要的古都与佛教遗址、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波隆纳鲁瓦古城。此外,普山塔博士还以此演讲稿在南京博物院和位于同济大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宣读了两次。
普山塔·古纳瓦德纳朱浒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教遗址南京博物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