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冰莹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知识
  • 4篇知识生产
  • 3篇学科
  • 3篇高校
  • 3篇拔尖
  • 3篇拔尖创新
  • 3篇创新型
  • 3篇创新型人才
  • 2篇学术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知识
  • 2篇契合
  • 2篇契合度
  • 2篇文本
  • 2篇教育
  • 2篇冷启动
  • 2篇高等农业
  • 2篇创新型人才培...
  • 2篇大数据

机构

  • 2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作者

  • 24篇朱冰莹
  • 12篇董维春
  • 3篇余德贵
  • 3篇黄骥
  • 2篇侯喜林
  • 2篇宋俊峰
  • 2篇李友生
  • 2篇雷颖
  • 1篇李玉清
  • 1篇沈明星
  • 1篇袁家明
  • 1篇陆长婴
  • 1篇施林林
  • 1篇杨海水
  • 1篇刘晓光
  • 1篇马娜娜
  • 1篇董佳
  • 1篇吴梦娇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教育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高教探索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2011年中...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术抑或市场: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逻辑与路向被引量:4
2017年
大学的知识生产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分别要求以学术为本与适应社会需要。随着大学内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知识生产的契约关系及大学学术观内涵的改变,使大学知识生产传统的学术逻辑亦发生改变,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既有二元对立也有交叉融合,且二者在持续的交互作用中实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要在回应学术逻辑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逻辑,"学术性企业"将成为除传统大学类型之外大学发展的新向度;形成连续一体化的多维度制度安排,大学将与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等主体构成"四重螺旋"创新体系的知识生产新范式。
朱冰莹董维春
关键词:路向市场逻辑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科技服务智能分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科技服务智能分拣方法,实现农技问题能够精准推送给农业专家,包括关键步骤为:基于问题文本语料库的大数据挖掘和农业知识图谱分析,构建农技问题模型Q和专家模型E,计算当前农户问题Q与历史推送问题Q的...
余德贵朱冰莹侯喜林崔亚男何成灏宋俊峰雷颖
文献传递
创新型人才培养进程中我国大学科研基础夯实研究--基于伯顿·克拉克“科研漂移”观点的分析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大学不断夯实科研基础,实现教学—科研的高度融合,是承担起创新型人才培养艰巨任务的必条件。在梳理国内外大学教学—科研统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脉...
朱冰莹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环境保障
文献传递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解析被引量:19
2016年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基于卓越的基本内涵,拔尖创新是卓越农林人才的应有之意。概念模型层面,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三维结构要素:基于宏观农业科学体系的"T"型知识结构,知识社会背景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中的三角式能力结构及全方位素质标准。实践探索层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实现培养进程分类化、教学过程贯通化、实践环节多样化、评价标准综合化。理论层面,卓越农林人才要实现拔尖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应建构跨学科协同、产学研合作及全要素整合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
朱冰莹董维春黄骥
关键词:拔尖创新
稻麦两熟系统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基于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稻麦两熟系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稻麦两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近20年的文献数据,使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长江流域稻麦产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稻麦产量,但是,水稻产量的响应程度要显著强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小麦秸秆还田量大于3 750 kg·hm^(-2)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长江下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小麦产量,而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在长江流域,小麦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基肥N肥以尿素形态施用下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但以复合肥形态施用下小麦产量对水稻秸秆还田的响应不显著。在稻秸还田条件下,全生育期N肥用量大于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N肥用量不超过200 kg·hm^(-2)时,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全生育期P肥最适用量为40~60 kg·hm^(-2),在此条件下,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稻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0 g·kg^(-1)时,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但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如大于30 g·kg^(-1))时,水稻秸秆还田却降低了小麦产量。旋耕显著降低了稻秸还田下小麦产量,但其他耕作方式却能够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正效应。此外,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间也存在差异。[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加稻麦产量,但还田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土壤本底条件、耕作栽培及水肥管理等因素。
朱冰莹马娜娜余德贵
关键词:稻麦两熟秸秆还田META分析长江流域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内涵及建设路径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知识生产的理性判断,作为"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是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农业及相关学科的大学,具有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征及农科优势、公益行为等个性特征。基于QS、NTU及ESI学科等排行指标,对世界顶尖涉农大学及中国涉农高校进行现实考察。借鉴世界顶尖涉农大学的发展经验得出:保持农业学科竞争优势、突破知识瓶颈以及推动协同创新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必然路径。
朱冰莹董维春
关键词:农业学科
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制度化及变迁研究——组织与制度的链接
科学研究历经个人爱好到松散的学会、再到集体研究、最终至国家规模的大科学研究,在100多年制度变迁的历程中,科研职能逐渐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大学三大社会机构中实现了制度化。正是科学研究在大学的制度化,促进了大学中新的组织...
朱冰莹
关键词:制度化
涉农高校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调查
2016年
涉农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生力军。明确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完善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高校农技推广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通过实证研究涉农高校学生农技推广活动的参与状况与影响因素,发现:只21.5%的学生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应用因子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专业领域、对自我参与农技推广情况的评价、教师学生家长等的外部支持对学生农技推广活动的参与具有较高统计显著性。政府、涉农高校和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协同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
刘晓光吴梦娇朱冰莹
关键词:农技推广
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科学中心——对发展极理论的验证被引量:1
2013年
以我国部属涉农(林)高校为例,通过对其2000-2010年论文发表情况的动态分析,证明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存在极化效应。通过对2007-2009年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第二轮)的静态评判,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并对发展极理论进行了验证。应发挥我国研究型大学科学中心的扩散效应,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董维春朱冰莹
关键词:知识创新发展极理论
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构建的发展演进及思考
随着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逐渐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作为大学三大职能之一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大学自身和整个社会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界定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及特点,并对我国高等学校社...
朱冰莹
关键词:社会服务历史演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