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亚文

作品数:38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神经节
  • 5篇腰椎
  • 4篇解剖学
  • 4篇不育
  • 4篇穿刺
  • 3篇血管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支原体
  • 3篇支原体感染
  • 3篇三叉神经
  • 3篇体感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脲支原体
  • 3篇脲支原体感染

机构

  • 38篇南京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市公安局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南京市玄武区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38篇朱亚文
  • 10篇董平
  • 9篇詹朝双
  • 9篇韩晓冬
  • 8篇林建
  • 7篇陶高见
  • 6篇陈伟
  • 5篇王勇
  • 3篇庄君龙
  • 3篇邱勇
  • 3篇史本龙
  • 2篇孙栋
  • 2篇纪祥军
  • 2篇姚根宏
  • 2篇陈建秀
  • 2篇翁文杰
  • 2篇许象成
  • 2篇侯亚义
  • 2篇王渭君
  • 2篇孙光孝

传媒

  • 10篇解剖与临床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 1篇第二届全国解...
  • 1篇全国解剖学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 方法 解剖尸体头颅 2 0例 4 0侧 :打开颅盖 ,去除大脑组织并打开小脑幕 ,观察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观察小脑上动脉的走行。 结果 本组与三叉神经最近的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 ,二者距离 0~ 8 1mm ,平均 2 19mm。 4 0侧小脑上动脉均发出分支 ,4 7 5 % (19/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 ,87 5 % (35 / 4 0 )的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结论 小脑上动脉可发出嘴侧和尾侧 2个分支 ,小脑上动脉主干和分支的结合处距离三叉神经最近。
王渭君朱亚文谢康民
关键词: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解剖学
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个干性颅骨标本上对翼腭窝相关孔道和穿刺路径进行解剖观测.应用SPSS17.0分析并比较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不同穿刺测量法测量翼腭窝的长度,分别为:颧弓下法之侧入法,左侧为(54.87±3.44)mm、右侧为(54.79±2.81)mm;颧弓下法之侧前入法,左侧为(52.90±3.39)mm、右侧为(52.98±2.76)mm;颧骨上法,左侧为(47.59±2.93)mm、右侧为(47.34±3.05)mm.穿刺针与颅骨正中矢状面的角度上述3种方法依次为:左侧(75.5±6.4)°、右侧为(73.4±4.7)°,左侧(83.0±7.1)°、右侧(82.7±5.2)°,左侧(101.4±7.4)°、右侧(101.9±6.6 )°.结论:翼腭窝神经阻滞术以颧骨上法、颧骨下法应用较多.以颧骨上法风险较小,效果较好.
孙光孝朱亚文陶高见
关键词:翼腭窝翼腭神经节穿刺路径
三叉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术进针安全深度的解剖与CT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术(PRT)进针安全深度,为颅内进针避免损伤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1例成人颅底解剖标本,用游标卡尺从颅内测量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破裂孔外侧缘中点的距离(A)和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三叉神经压迹上缘最高点的距离(B);同时从颅外同一方向测量卵圆孔内侧缘至破裂孔外侧缘的距离(c)和破裂孔外侧壁垂直深度(D);用螺旋CT扫描颅底,测量颅底水平位颅中窝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同一方向卵圆孔内侧缘至破裂孔外侧缘的距离(E)。然后对距离c和安全距离及距离E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距离E是否可以作为指导不同患者进行PRT治疗时个体化的颅内安全进针深度。结果:①颅内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破裂孔外侧缘中点的距离为右侧(1.19±0.15)cm,左侧(I.20±0.14)cm;②颅内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三叉神经压迹顶点的距离为右侧(1.51±0.17)cm,左侧(1.49±0.16)cm;③颅外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破裂孔外侧缘中点的距离为右侧(0.92±0.09cm),左侧(O.92±0.10)cm;④破裂孔外侧壁中点垂直深度为右侧(0.55±0.07)cm,左侧(0.55±0.07)cm;⑤中颅底水平位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同一方向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破裂孔外侧缘中点的距离为右侧(1.00±0.17)cm,左侧(1.00±0.17)cm,与距离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PRT治疗时颅内进针深度不应超过1.00Gm,临床上可用中颅底水平位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显示与相同方向卵圆孔内侧缘中点至破裂孔外侧缘中点的距离的一致性,来指导不同患者进行PRT治疗时个体化的颅内安全进针深度。
沈兴模朱亚文林建陶高见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卵圆孔
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及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期有关此项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睫状神经节的形态及毗邻结构,比较各种临床麻醉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结果:睫状神经节是眼科手术麻醉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传统的球后麻醉并发症较多.改良的球后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少,但这些新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结论:掌握睫状神经节的解剖与麻醉要点,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
孔文成陈玉辉蒋鹤松朱亚文
关键词:睫状神经节球后麻醉视神经并发症
三七总皂苷对麻醉大鼠意识状态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麻醉大鼠的意识状态和大鼠海马内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将其随机分成6组,其中空白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3个剂量PNS组分别15只,PNS组预先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PNS溶液。给药3天后,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记录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NS预处理对麻醉大鼠海马内GABA、Glu、β-EP表达的影响。结果PNS预处理可以延长麻醉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缩短其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各组大鼠大脑海马内均有GABA、G1u、β-EP表达;PNS预处理能够降低GABA在麻醉大鼠海马(P<0.01或p<0.05)。上调β-EP在麻醉大鼠海马内的表达(P<0.01或p<0.05),但对Glu无影响。结论PNS改善麻醉大鼠意识状态可能与PNS降低GABA、上调β-EP在麻醉大鼠海马内的表达相关。
丁亚军朱亚文杨翔林建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SD大鼠
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对31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耻骨支骨折23例,髋臼前柱骨折8例)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取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的内外侧两端切口,分别自内外两个切口紧贴骨面向中间潜行剥离,相互贯通,形成耻骨支、髋臼前柱相通的隧道,并用骨膜剥离器撬拨扩大通道。根据通道内骨面预弯重建钛板,自外侧切口紧贴骨面插入预弯钛板,分别于钛板远近端钻孔拧入3枚左右螺钉固定钢板。结果本组患者获得5~29个月随访,平均14.1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照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4例,复位良好16例,复位较差1例,优良率96.7%。按照Majeed评分,优19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7%。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许科峰汪建良朱亚文肖俊卢绪刘卫峰谭章勇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微创
射频双电极针平行错位排列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电极针工作端平行错位排列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择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20G5mm工作端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间距4、8、12mm时错位0、2.5、5.0、7.5、10mm平行排列,均给予90℃180s的射频热凝,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除外间距10mm和电极针工作端平行错位12mm,其余都可形成带状热凝物。热凝物面积随电极间距及错位距离增大而增大,但热凝物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未有相应变化。结论在射频双电极针工作端等位平行排列形成带状热凝物有效距离内,增大工作端错位平行排列距离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面积;而热凝物最大宽度、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并不明显增加。
杨扬朱亚文林建
正常人脊柱T_(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脊柱T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解剖组共10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影像组共30例正常脊柱患者T5~12的CT平扫片,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与椎体表面垂线相切的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结果:从T5~12,两组的SR/SL比值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解剖组各节段SR/SL平均值与影像组CT片各节段SR/SL平均值相比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片可测两侧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并可作为前路手术处理该血管的解剖学依据。
芮碧宇邱勇朱亚文费剑朱锋
关键词:胸椎解剖学影像学
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与小脑动脉、岩静脉等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三叉神经痛诊治提供解剖学资基础。方法:解剖20例(40侧)湿整颅标本,打开颅盖,去除硬脑膜后,小心切除大脑组织保留小脑及脑干,打开小脑幕,观察三叉神经根和小脑动脉、岩静脉间的关系,并拍照,最后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结果:有17.4%(8支)岩静脉主干或属支与三叉神经根接触,6.5%(3支)主干或属支压迫神经根,42.5%(17支)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接触,12.5%(5支)压迫神经根,27.5%(11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结论: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为造成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责任动脉,而岩静脉不仅是造成三叉神经痛原因之一而且与临床手术关系密切。
朱亚文乔威
关键词:三叉神经岩静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3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22例AS相关MCA狭窄患者,术后随访2年;根据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别设为再狭窄组与正常组,调查疾病史、狭窄情况、支架植入等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2例AS相关MCA狭窄术后动脉再狭窄25例,再狭窄率20.49%;2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动脉狭窄程度、饮酒史、动脉狭窄Moil分型、年龄有明显差异(P<0.05);2组病变血管长度、支架种类、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443,95%CI=1.125~11.254)、合并高血压病(OR=4.827,95%CI=1.432~16.763)、合并糖尿病(OR=3.644,95%CI=1.243~12.043)、合并高脂血症(OR=3.923,95%CI=1.443~13.652)、术前动脉狭窄程度>75%(OR=2.787,95%CI=1.032~9.691)是AS相关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相关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容易出现动脉再狭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动脉狭窄程度>75%均会增加其复发风险。
单树崇朱亚文朱武生王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再狭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