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5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动脉内注入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内皮快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内皮祖细胞(EPC)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Quots 培养基培养,鉴定 EPC 表面标志,并标记。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在动脉球囊损伤的即刻,将体外培养的自体 EPC 经损伤动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手术后7、14天处死动物。检测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情况,计算内膜中膜比值(I/M 比值)并检测注入的细胞在血管损伤局部的分布。结果 EPC 治疗组在7、14天的内皮覆盖率分别为(50.923±2.476)%和(82.609±2.6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C 治疗组14天的 I/M 比值为0.378±0.02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 EPC 治疗组损伤血管局部有标记的 EPC 分布。结论内皮球囊损伤后动脉内注入EPC 能有效促进内皮修复,减少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王朗 江洪 朱丽华 温华知关键词:干细胞 内皮细胞 再狭窄 静脉输注内皮祖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体外培养扩增的内皮祖细胞(EPC)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 Quots培养基培养,鉴定EPC表面标志,EGFP-Ad标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4 h,将体外培养的EPC经尾静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细胞输注后7,14,28 d,检测输注细胞在心肌梗死周边区的分布、新生血管密度、心梗面积以及心功能等多项指标。结果:细胞输注后第7天,EPC治疗组心梗面积(25.08±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3±1.16)%;细胞输注后第14天时,EPC治疗组梗死周边区可见大量EGFP阳性细胞,并形成管腔样结构,EPC治疗组血管密度为(14.36±1.48)/m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0.69)/mm2;细胞输注第28天,EPC治疗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的EPC能有效的向心肌梗死周边区募集,形成新生血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王朗 江洪 张元元 朱丽华 陈静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种植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04年 内皮细胞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破坏及功能紊乱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塑有密切的关系。内皮细胞移植能替代、修复受损内皮的功能并抑制内膜过度增生。本文就内皮细胞种植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朱丽华 江洪关键词:内皮细胞种植 支架内再狭窄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性,52岁,阵发性心悸1个月,心悸时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宽窄QRS波交替出现,偶可见成串宽QRS波,宽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诱发心动过速时及冠状窦电极起搏时可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形态与心悸时心电图一致。射频消融阻断旁道后心动过速不能再诱发。诊断为左侧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何文博 鲁志兵 谢菁 朱丽华 江洪关键词:电生理学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 定量血流分数及其衍生指标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冠状动脉的功能学评价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定量血流分数(QFR)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流体力学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时某血管所供应心肌区域可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该区域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比值,评估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金标准”FFR可更安全、高效、便捷地识别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性病变并提供预后指导,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预后效能,并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特殊临床场景中。另外,QFR与SYNTAX评分、回撤压力梯度指数及微循环阻力指数等传统冠状动脉指标结合发展出功能丰富的衍生指标,为患者危险分层、病变模式及微循环阻力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崔颖 朱丽华关键词:冠心病 自体移植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促进兔颈动脉内皮损伤修复 2007年 目的将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自体移植于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内皮修复及管壁组织结构的变化,以探讨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组移植2ml密度为10^6/ml的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照组输注2ml磷酸盐缓冲溶液。Evan’s蓝染色检测各组内皮覆盖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内膜的分布,HE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内皮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第7天为(54.1%±8.2%)和(30.0%±5.5%),移植后第14天为(81.8%±6.0%)和(63.6%±8.4%)。移植的细胞参与内膜修复,术后第7天荧光面积比值为(2.3%±0.5%),第14天为(4.2%±1.7%),实验组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移植是促进内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朱丽华 江洪 陈静 崔博 赵冬冬 简小丽关键词:骨髓细胞 细胞移植 内皮 犬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分化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分离并诱导犬骨髓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并探讨不同培养条件、血清浓度和接种密度对分化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以不同密度分别接种于DMEM和EBM 2 +SingleQuots培养基中 ,在不同浓度胎牛血清条件下培养。随后鉴定细胞并比较各组分化率。结果 :接种密度较低时细胞无法成活 ,接种密度达 10 5/cm2 时细胞能表达内皮细胞标志并具有内皮细胞功能。 2 %和 2 0 %胎牛血清培养细胞 ,其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犬骨髓能够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能在体外分化为内皮细胞 ;接种密度过低对其分化不利 ;低浓度胎牛血清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朱丽华 江洪 赵冬冬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 骨髓血 EC 诱导分化 内皮层 天麻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一BB(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B,PDGF—B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主动脉VSMC并传代纯化。免疫荧光染色法对VSMC标记蛋白进行鉴定。建立PDGF—BB诱导细胞迁移模型。Transwell小室法评价天麻素对PDGF—BB诱导VSMC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JunN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kinase,JNK)磷酸化水平。结果原代培养的VSMC纯度达99%以上。PDGF—BB组VSMC迁移数量为(85.2±3.486)个觎野,显著多于对照组的(42.5±1.927)个/视野(t=9.981,P〈0.001),而天麻素能使PDGF—BB诱导VSMC迁移数量显著减少为(71.3±1.783)个觎野(t=3.550,P=0.002)。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天麻素能抑制PDGF—BB诱导的YNK磷酸化(0.190±0.015对0.190±0.015;t=14.548,P=0.000)。结论天麻素可抑制PDGF—BB诱导VSMC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朱丽华 关红菁 王朗 田松 杨妲 付明月 江洪关键词:天麻素 细胞运动 血管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并评价该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3)和对照组(n=27)。模型组小鼠按50mg/kg体重连续5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对照组小鼠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每周观察小鼠食量、饮水量、体重、精神活动等基本状况。每2周剪鼠尾取血,检测血糖,评价建模情况。实验第13周处死小鼠,取心脏石蜡包埋,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病理改变,Image-pro plus 6.0分析软件计算胶原面积占总面积比值。结果:模型组小鼠饮水量、食量分别自第2、3周开始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0.01);注射STZ后第2周体重逐渐减轻,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空腹血糖在建模第1周开始,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肌细胞间质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该模型可行性强,稳定性好。 汪心安 艾文 朱丽华 王朗 李红良 江洪关键词:心肌疾病 链脲佐菌素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检测SDF-1在体外对EPCs迁移和存活能力的影响。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SDF-1+EPCs组、EPCs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心梗后24h,将SDF-1预处理或未处理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对照组注射不含细胞的培养基。细胞输注后的14d和28d,分别检测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结果细胞输注后14d,SDF-1+EPCs组血管密度高于EPCs组及对照组。细胞输注后28d,SDF-1+EPCs组大部分心功能指标优于EPCs组和对照组,心梗面积低于EPCs组和对照组。结论SDF-1预处理能促进EPCs的迁移和存活,促进体内EPCs介导的新血管生成,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王朗 江洪 陈思思 张元元 朱丽华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内皮祖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