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洪流

作品数:14 被引量:439H指数:9
供职机构:德克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沉积学
  • 7篇地震沉积学
  • 6篇盆地
  • 5篇陆相
  • 4篇地层
  • 4篇地震
  • 3篇层序
  • 2篇地层切片
  • 2篇地质
  • 2篇岩性
  • 2篇三角洲
  • 2篇石油地质
  • 2篇碎屑
  • 2篇浅水
  • 2篇浅水三角洲
  • 2篇陆相盆地
  • 2篇古近系
  • 2篇层序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反射

机构

  • 1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4篇曾洪流
  • 7篇朱筱敏
  • 4篇朱红涛
  • 3篇董艳蕾
  • 3篇姜在兴
  • 2篇边树涛
  • 2篇刘长利
  • 1篇张庆石
  • 1篇张厚福
  • 1篇梁全胜
  • 1篇解习农
  • 1篇张万选
  • 1篇杨香华
  • 1篇赵东娜
  • 1篇高先志
  • 1篇徐兆辉
  • 1篇成克男
  • 1篇陈开远
  • 1篇赖生华
  • 1篇孙海涛

传媒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球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全国第五届油...
  • 1篇第五届全国沉...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3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相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耦合研究进展被引量:72
2017年
源-汇系统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陆相盆地作为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相对于洋陆边缘源-汇系统,其源-汇系统要素多样、过程复杂、沉积体系多变,耦合模型预测难度大,且尚处于起步阶段.陆相盆地源-汇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深时古气候、沉积盆地古物源区演化恢复与古水系重建、源-汇系统要素分析及剥蚀-搬运-沉积过程单因素分析与耦合模式探讨.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数据的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震地貌学或地震沉积学分析,为地下陆相盆地古源区恢复、古水系重建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貌和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关注不同母岩区源-汇系统差异,开展现代考察与古代源-汇相结合,并尝试定量化源-汇系统耦合-过程研究,最终形成工业化标准与规范是陆相盆地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朱红涛徐长贵朱筱敏曾洪流姜在兴刘可禹
关键词:沉积学陆相盆地
煤层对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及其地震岩性学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2段煤层直接上覆或下伏于砂岩的地层结构特征,设计了六个地质模型(包括3个层状砂岩模型及3个楔状砂岩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将相应的反射系数模型与主频为5~120Hz、步长为5Hz的0°和90°相位的雷克子波进行褶积(采样间隔为1ms),从而得到了不同子波主频的合成地震记录。通过提取合成地震记录的砂岩顶、底界面或砂岩中心振幅,首次模拟了0°和90°相位子波情况下煤层对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的厚度、位置及与砂岩的距离对砂岩地震反射的调谐频率、振幅及极性都会产生影响,煤层可以使砂岩地震反射同相轴极性反转,以致于难以预测薄层砂岩厚度,特别是当煤层厚度不稳定或煤层与砂岩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砂岩顶、底界面或中心的振幅不能反映薄层砂岩的厚度;在存在不同厚度、位置煤层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其他方式预测薄层砂岩的厚度,如利用不同位置的振幅地层切片等。
赖生华梁全胜曾洪流李鹏飞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煤层
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被引量:27
2018年
不同于具有相对稳定构造-沉积背景海相盆地的层序构型,陆相盆地的层序构型具有多样性.针对陆相盆地具有局限、封闭、类型多样、控制因素多变、多物源、古地貌差异大等典型特征,提出"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的观点."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是指不同类型陆相盆地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层序构型、沉积充填样式,构成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该体系包含经典层序构型和特征性层序构型两大类,在系统总结不同类型陆相盆地经典层序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断陷盆地非同步叠加、迁移型、陆内克拉通盆地"溯源退积"等多种新的特征性层序构型,补充、丰富了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反映了陆相盆地沉积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可以将不同类型陆相盆地所发育的不同层序构型纳入到一个统一体系,有利于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系统化,丰富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体系.
朱红涛刘可禹朱筱敏姜在兴曾洪流陈开远
关键词: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地层学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3
1993年
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即(1)砂泥岩压实模型;(2)地震层速度转换模型;(3)速度校正模型,(4)砂岩指数转换模型。辽东湾地区的实际资料证明,上述四个子模型不但决定了岩性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严格控制岩性预测的精度。
刘震高先志曾洪流
关键词:下第三纪地震速度油田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被引量:134
2012年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薄层浅水三角洲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杜晓峰徐长贵朱红涛解习农朱筱敏刘可禹姜在兴曾洪流
关键词:储层预测渤海海域
中国东部陆相单断式盆地地震相模式被引量:19
1989年
本文描述了中国东部陆相断陷在其早、中、晚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中,其一侧发育有单断湖盆的四个沉积背景区(陡坡区、缓坡区、湖心区和长轴入口区),在背景区上有序地分布着17类21种地震相的模式,并逐一描述其特征。双断式湖盆一般有中央隆起带的存在,其两翼次凹通常可与单断型盆地类比,故单断型模式的建立与分析,即可概括东部断陷的地震相模式.
张万选曾洪流张厚福
关键词:陆相盆地
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被引量:145
2011年
介绍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史,讨论了地震沉积学的涵义、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关键技术以及近期发展展望。地震沉积学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得到西方石油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扶持,也得到了中国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和支持。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有着内在联系,但在内容上更注重研究沉积岩和沉积作用。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地震沉积学体现为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地震沉积学得益于对地震水平分辨能力的利用,对地震反射穿时性的认识,及利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虚拟作图解决薄层水平成像问题的顿悟。地震沉积学经济实用的两项关键技术是地震道90°相位化和地层切片。中国地震沉积学的近期发展可能出现在陆相盆地地震岩性学方法、陆相盆地的地震沉积相模式、及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等方面。
曾洪流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
云南洱海现代湖盆源—汇系统划分、特征及差异被引量:16
2017年
现代湖盆源-汇系统分析,可为古代源-汇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将云南洱海现代湖盆源-汇系统划分为西(S2SW)、东(S2S-E)、北岸(S2S-N)3个独立的源-汇系统,S2S-E物源区母岩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体数量少、规模小(<10km2);S2S-W物源区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及少量花岗岩、碳酸盐岩,沉积体数量多、规模大(>40km2),相互叠置、连片分布;S2S-N为轴向物源型源-汇系统,母岩主要为碎屑岩,沉积物供应充足,形成大型沉积体.研究表明,同一盆地(洼陷)内可存在多个源-汇系统,由于母岩类型、构造活动、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可造成不同源-汇系统的流域面积、沉积区面积及沉积响应存在差异,在古代源-汇系统研究中需重视不同源-汇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朱秀朱红涛曾洪流杨香华
关键词:洱海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
朱筱敏赵东娜曾洪流孙玉朱如凯黄薇朱世发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地震沉积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