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雨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湿地
  • 1篇时空异质性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驱动力
  • 1篇转移矩阵
  • 1篇熵权
  • 1篇下辽河平原
  • 1篇辽河平原
  • 1篇流域
  • 1篇流域湿地
  • 1篇黄河流域
  • 1篇河流域
  • 1篇放量

机构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曾庆雨
  • 1篇刘玉玉
  • 1篇孙才志
  • 1篇王言鑫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2023年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值集聚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吕梁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低-低值集聚区位于西宁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利用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优于GWR模型;(3)GDP有显著空间异质性,GDP、人口规模和土地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影响为正效应,人口密度对碳排放量为负效应。
孙才志曾庆雨
关键词:碳排放量黄河流域
基于RS和GIS的绕阳河湿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1975-2007年丰水期TM、ETM+、CBERS遥感数据资料,利用RS和GIS软件提取湿地类型转移矩阵,结合重心模型,分析了自1975年以来绕阳河沼泽湿地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75-2007年绕阳河沼泽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百分比由1.908%下降到0.068%,沼泽湿地主要转出类型为水稻田、裸地;1975-1988年绕阳河沼泽湿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58km,1988-2007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3.21km,32a间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2.36km,距河流垂直距离缩短了1.79km;水稻田的时空变化是沼泽湿地时空演变的直接驱动因子,人口是其最根本的驱动因子,地下水水位埋深、经济活动与沼泽湿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河流面积与沼泽湿地面积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概括来说,人类活动是绕阳河沼泽湿地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孙才志曾庆雨刘玉玉
关键词:RS和GIS转移矩阵驱动力
基于复合权重-GIS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在传统的DRASTIC模型基础上,结合下辽河平原的实际情况,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考虑,建立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在满足主客观条件下的综合权重。结合GIS的地图计算功能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同时用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50.39%的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并且相对于脆弱性低的地区有较高的硝酸盐氮浓度。
曾庆雨田文英王言鑫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GIS下辽河平原熵权水质评价
GIS和RS支持下的绕阳河流域湿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湿地是介于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为湿地具有非常大的水文和元素的循环功能,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但同时,湿地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
曾庆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