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78例;B组,伴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50例;C组,PVTT,92例;D组,癌旁组织,32例。结果内皮钙黏附蛋白(ECD)的表达为癌旁组织(D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的表达规律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结论PVTT组织中VEGF、PCNA、uPA/uPAR高表达,ECD低表达为共同参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陈孝平裘法祖吴在德何松青张万广刘安重孟春城江斌乔森潘华锋史光军曹斌
- 关键词:肝细胞门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分子生物学门静脉癌栓形成肝细胞癌组织分子生物学机制
- 肝切除、冷冻及射频治疗对肝细胞癌血源性播散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对肝癌细胞的血源性播散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手术前后采取接受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的36例、11例及1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外周血,提取有核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 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检测外周血甲胎球蛋白(α-fetoprote in,AFP)mRNA。结果肝切除组阳性例数由术前的11例增加到术后的13例,冷冻治疗组由4例增加到5例,射频治疗组无变化;各组的阳性率分别由术前的30.56%、36.36%、38.46%升至术后的36.11%、45.45%、38.46%。经统计学分析AFPmRNA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没有造成原发性肝癌的血源性扩散,是原发性肝癌可靠的外科治疗方法。
- 侍作亮陈孝平张志伟罗鸿萍曹斌张万广
-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冷冻疗法
- 溴隐亭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溴隐亭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处理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后对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转染TNF-α基因至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HepG2(A组)、耐药组HepG2/ADM(B组)、转染TNF-α基因组(C组)及联合溴隐亭和TNF-α组(D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罗丹明123细胞内潴留率变化、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C、D两组细胞耐药指数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各组PKC-α、P-gp蛋白、MDR1mR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AnnexinV-FITC,PI双标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化疗后凋亡的变化。结果MTT测定C、D两组之间耐药逆转率有显著差异(P<0·01),罗丹明123潴留率实验发现C、D两组均能明显增强其潴留作用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蛋白和MDR1基因表达显示C、D两组之间MDR1基因和P-gp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C-α蛋白表达在D组明显下调(P<0·01);B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C、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隐亭和TNF-α通过不同的机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两者联合明显加强抗肿瘤药物对细胞的毒力。
- 丁磊陈孝平张志伟靖凯曹斌朱鹏李杰张德勇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溴隐亭
- 干扰素α-2b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2只人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按IFN-α-2b不同用量分为治疗A组(10000IU/d),治疗B组(20000IU/d),治疗C组(40000IU/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35d,观察4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增殖状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OX-2和VEGF的蛋白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治疗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27.78%,65.22%和49.64%;治疗组肿瘤组织COX-2和VEGF表达水平及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B组肿瘤重量和体积、COX-2和VEGF表达水平及MVD、凋亡指数与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瘤效果显著;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α-2b抑制荷瘤裸鼠肝癌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COX-2和VEGF表达有关;干扰素-α-2b治疗肝癌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中等剂量(20000IU/d)抑瘤作用最明显。
- 曹斌陈孝平朱鹏丁磊关剑侍作亮
- 关键词:肝细胞癌干扰素Α-2B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B超引导下建立裸鼠原位肝细胞癌多药耐药模型被引量:2
- 2006年
- 为更好地反映活体肿瘤的情况,我们利用已建立的耐药细胞系在B超引导下建立一种原位肝癌耐药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提供良好的动物平台。
- 丁磊陈孝平张志伟靖凯曹斌王志辉黎春蕾
- 关键词:耐药模型B超引导肝细胞癌裸鼠耐药细胞系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病人门静脉癌栓 (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PVTT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与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至 2 0 0 2年间的 2 6 0例HCC伴PVTT病人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①肿瘤切除并门静脉取栓组 (S1 =6 2 ) ;②门静脉取栓组 (S2 =5 4 ) ;③介入治疗组 (N1 =4 8) ;④保守治疗组 (N2 =96 )。比较各组间不同的疗效。实验研究对 1 2 3例HCC病人手术切除标本分为 3组 :无PVTT肝癌组 (B)、伴有PVTT的原发癌组 (A1 )及门静脉癌栓组 (A2 )。分析多种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结果 S1 组中位生存期为 1 7.2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7.7%、4 0 .3%和 2 0 .9% ;S2 组中位生存期为 1 2 .6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2 2 .2 %和 7.4 %。N1 组中位生存期为 4 .8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0 .8%、6 .2 %和0 ;N2 组中位生存期为 1 .5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2 %、0、0。各组生存率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VEGFmRNA、蛋白的表达率及MVD计数A1 组、A2 组织组均高于B组 ,表达强度A2 组高于A1 组 (P <0 .0 1 ) ;uPA、uPAR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A2 组和A1 组均高于B组 ,表达强度A2组高于A1 组 (P <0 .0 1 )。E
- 陈孝平张志伟张必翔何松青张万广江斌乔森潘华锋史光军曹斌黄志勇
-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肿瘤切除术并发症
- 肝细胞肝癌中COX-2、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 4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的COX- 2、VEGF的蛋白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高分化HCC中COX-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HCC(P<0 .0 5 ) ;转移组COX-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转移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 ;无包膜HCC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有包膜HCC(P<0 . 0 5 )。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COX- 2和VEGF及VEGF和MVD之间表达的强弱呈强正相关(分别r=0 .6 2 6 1,r=0 .6 0 97;均P<0 .0 0 1) ;COX- 2和MVD之间无相关性(r=1.30 4 ,P>0 .0 5 )。结论 COX- 2的过度表达可能与高分化HCC致癌有关;COX- 2及VEGF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COX- 2表达与VEGF表达可能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 曹斌陈孝平朱鹏关剑朱虹侍作亮
- 关键词:环氧合酶-2肿瘤血管形成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溴隐亭对人肝癌裸鼠耐药模型耐药性逆转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溴隐亭(BCT)对人肝癌裸鼠耐药模型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其经阿霉素(ADM)诱导建立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和转染TNFα基因后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TNFα分别原位种植BALB/C裸鼠肝脏,建立裸鼠原位肝移植瘤模型。64只裸鼠分为4组:HepG2组(HepG2细胞系种植瘤裸鼠),ADM组(HepG2ADM细胞系种植瘤裸鼠),TNFα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和BCT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同时口服BCT),成瘤后均给以每天腹腔内注射0.15g/kg的氟脲嘧啶+1.5mg/kg的丝裂霉素+10mg/kg的ADM,连续3d;BCT组化疗的同时另行BCT灌胃治疗(6.25mg·kg-1·d-1)。B超观察种植瘤的大小变化,病理观察组织学结构及裸鼠生长状况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种植瘤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化疗后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情况。结果细胞系原位种植裸鼠肝脏成功率100%,种植瘤组织学特点符合人肝癌特征;TNFα组和BCT组种植瘤生长速度慢,与HepG2和AD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4d后,BCT组重量抑瘤率(67%)最明显,与HepG2、TNFα和AD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有MDR1和LRPmRNA表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TNFα和BCT组肿瘤组织MDR1蛋白表达比ADM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ep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T、TNFα组凋亡指数比ADM组高(P<0.05),且TNFα和BCT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epG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能下调MDR1和LRP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BCT能加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丁磊陈孝平张志伟王海曹斌王志辉黎春蕾
- 关键词:溴隐亭裸鼠人肿瘤坏死因子Α肝癌裸鼠耐药性逆转耐药模型人肝癌细胞系HEPG2
- 人TNFα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中的稳定表达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hTNF-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TNF-α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分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LPS刺激)中,扩增出hTNF-αcDNA,连接至载体pMD18-Tvector中,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以亚克隆法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最后将表达的pBK-hTNFα重组蛋白行SDS-PAGE电泳,并作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Westernblot鉴定;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pG2/ADM细胞后,经G418筛选,通过ELISA、RT-PCR方法检测其在体外转染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后h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自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的hTNF-αcDNA成功连接到pMD18-Tvector,用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pBK-hTNFα的克隆表达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证实此蛋白为hTNFα。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BK-CMV中。pBK-hTNFα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耐药细胞后,ELISA、RT-PCR方法检测到其在转染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可在体外稳定表达hTNF-α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BK-hTNFα。
- 丁磊吴挺陈孝平张志伟曹斌靖凯赵旭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原发性肝癌耐药性体内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癌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及对原位种植耐药动物模型抑瘤效应。方法:不同方法检测转染TNF-α后耐药细胞耐药指数及细胞对罗丹明潴留率和细胞P-gp蛋白的变化;建立耐药动物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及检测肿植瘤的耐药蛋白表达和肝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TNF-α耐药逆转率范围为21.3%~92.2%,其中对ADM、MMC和5-FU在逆转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罗丹明(Rho123)试验显示,转染细胞内Rho123的积累明显增加,逆转前后细胞内荧光强度3h后达到高峰为2.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后细胞内P-gp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吸光度值TNF组为(10.6±4.6)%,与ADM组(97.9±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与亲本细胞HepG2组(8.6±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体内试验显示,转染TNF-α基因的肝癌细胞种植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抑制率在转染TNF-α基因组(TNF组)分别为58%和57%,明显高于耐药细胞组(ADM组)的14%和18%,P=0.0287,接近于亲本细胞系HepG2种植肿瘤的57%和54%,P=0.0652。同时,Western blot测定P-gp蛋白表达显示,转染组为(0.12±0.03)%,较耐药组的(0.95±0.26)%显著下降,P=0.0287;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TNF组为21.9±2.1,与ADM组2.3±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与HepG2组的23.7±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结论:外源性TNF-α基因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逆转肝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增加耐药肝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肝癌的致瘤性。
- 丁磊陈孝平张志伟曹斌朱鹏王志辉黎春蕾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坏死因子药物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