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姗姗
- 作品数:13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近三十年关于西南联大研究论文简评
- 2019年
- 近三十年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论文按照内容来分,大致有西南联大人物、师生活动、精神、研究路径等四个大的主题。现代学者研究西南联大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整理和挖掘史料中的价值,如何合理地编排史料、解读史料。
- 曹姗姗
- 关键词:西南联大教师群体文学社团
- 《藏书》中的汉代君臣关系论
- 2018年
- 《藏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晚年的著作,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间有作者的评论。其中有关汉代君臣关系的记述和评论,李贽皆以褒扬为主,肯定了汉代君主的容人气度和臣子的忠信及明哲保身的智慧。李贽之所以对汉代君臣关系较为推崇,原因一是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是平等的;二是深受心学王门左派"君臣师友"论的影响。
- 曹姗姗李艳红
- 关键词:汉代君臣关系
-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 2023年
-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文章作者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分析了历史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后从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 曹姗姗
-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
- 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路径
- 2021年
- 中国古代创立了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历朝历代的正史也以纪传体为主,因此,在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众多史家所关注,同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纲常伦理为主。明代随着心学的发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以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宋明理学提出挑战。史学上,一些学者也在实践着这一思潮的变化,明代思想家李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贽《藏书》对历史上的800多个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以义理纲常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李贽提出历史人物评价具有相对性,他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评价帝王,在以史实为依据中评价臣子,提出了"无求备于一人"的大臣观,急世之所急、注重功效的名臣观,德行合一的儒臣观,智信仁勇严的武臣观,修己安民的外臣观等。李贽在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上走出新路径,敢于依据时代、人物特性透析人物行为,揭示政治、社会、经济等与历史的关系,为历史人物评价树立新范式。
- 曹姗姗李艳红
- 关键词:历史人物宋明理学纲常伦理
- 近十年明代土司研究综述
- 2021年
-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它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是土司制度的兴盛阶段,近十年关于明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关于明代土司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代土司的个案研究、明代土司的改土归流、“土司学”以及明代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思想等五方面。
- 曹姗姗
- 明代中后期学者对史学地位的论述
- 2017年
- "六经皆史"并非章学诚的创见。明代中后期,王守仁、薛应旂等从心学角度出发,分别提出"六经,吾心之记籍""经史一也"的观点,这从理论上为"六经皆史"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王世贞从史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进一步扩大了史学的范围。李贽则认为"经史相为表里",两者相互补充,经不再对史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为史所用。这些思想都为清代章学诚系统论述"六经皆史"奠定了基础。
- 曹姗姗李艳红
-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六经皆史
- 李贽对朱熹的厌恶
- 2013年
- 李贽,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公开喊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对儒家经典表示蔑视。事实上,李贽反对神学化的儒学,而儒学僵化正是由朱熹开始的。因此李贽对朱熹的是很厌恶的。
- 曹姗姗
- 关键词:理学
- 李贽《藏书》的士大夫情怀探究
- 李贽(1527-1602)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藏书》是其晚年思想成熟后的著作,体现了他对明代之前的士大夫的整体判断。李贽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的理论,在明代经济因素出现新变化的大环境下,...
- 曹姗姗
- 关键词:明代史论
- 文献传递
- 抗战时期“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与民族认同——以西南联大学者云南边地考察作品为中心
- 2024年
-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民族认同构建多民族国家的边地印象;二为聚焦边地人民生存之苦塑造“等待曙光”的边地形象;三是作者将家国忧患意识及学者严谨态度相结合,从学术文化、政府政策等理论学识视角出发搭建“忧思中的边地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边地书写提供了新的创作样本及审美体验,也为现今民族工作的开展、中华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 何欢曹姗姗
- 关键词:西南联大民族认同
- 论李贽《藏书》的编排标准
- 2013年
- 《藏书》系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的代表作之一,其编排标准一是道不虚谈,注重实效;二是审时度势,适时变通;三是人格独立,修己安人。这些标准最终归结为国家、人民的利益上。
- 曹姗姗
- 关键词:藏书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