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双

作品数:22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血液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血液病
  • 5篇肿瘤
  • 5篇恶性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综合征
  • 3篇粒细胞
  • 3篇恶性血液病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并发
  • 2篇血液病患者
  • 2篇替莫唑胺

机构

  • 22篇福建省立医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曲双
  • 18篇陈碧云
  • 14篇廖丽昇
  • 13篇谢颖
  • 8篇林芸
  • 6篇郑志海
  • 6篇陈为民
  • 2篇廖丽升
  • 2篇张瑞春
  • 1篇滕清霞
  • 1篇尚晋
  • 1篇陈燕辉
  • 1篇蔡鹏威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二届全国深...
  • 1篇2008北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AG联合米托蒽醌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FLAG加MIT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例患者中,难治病例4例,复发病例8例,福达拉宾(Flu)30mg/m230min静脉滴注,第1~5天;阿糖胞苷(Ara-C)0.5~1.0g/m24h静脉滴注,第1~5天(福达拉宾开始输注4h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WBC<1.0×109/L开始直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米托蒽醌(MIT)6~10mg,第1~3天。结果:第1疗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2例。CR中8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1例为AML-M4,NR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发热和感染最常见。胃肠道反应较低,各例均可耐受,按WHO分级属1~2级;2例发生静脉炎;心脏损害1例,通过支持治疗可控制,无早期死亡。结论:FLAG加MIT对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较好,对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林芸陈碧云廖丽昇曲双
关键词:米托蒽醌FLAG方案
恶性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48例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就白血病与非白血病两组间病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的基础病变以血液系统肿瘤多见,其中急性白血病28例,占58.3%。经化疗、抗凝、输血等治疗,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死亡率分别为39.3%(11例)和60.0%(1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应用肝素抗凝,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曲双陈为民
关键词:恶性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F79.替莫唑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陈碧云谢颖林芸料丽升曲双
文献传递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TLS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82例患者中,28例患者并发TLS,发生率15.4%。并发TSL患者均出现血尿酸升高,血乳酸脱氢酶升高25例(89.3%),高磷血症21例(75.0%),低钙血症16例(57.1%),尿素氮和肌酐升高9例(32.1%),高钾血症7例(25.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肿块直径、肌酐、尿酸、血清乳酸脱氢酶与并发TLS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50×10^(9)/L(β=1.260,OR=3.500,P=0.012,95%CI:1.862~7.144)、肿块直径≥5 cm(β=0.094,OR=1.986,P=0.028,95%CI:1.357~6.553)、肌酐≥123μmol/L(β=1.370,OR=3.742,P=0.011,95%CI:1.195~5.832)、尿酸≥476μmol/L(β=0.071,OR=1.934,P=0.036,95%CI:1.580~4.748)、乳酸脱氢酶≥245 U/L(β=2.890,OR=6.843,P=0.009,95%CI:1.468~8.74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LS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警惕其危险因素,及时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郑志海陈碧云廖丽昇曲双谢颖
关键词:肿瘤溶解综合征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
肺部真菌感染早期经验性诊治分析
本文报告4例肺部真菌感染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41—75岁。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具有以下早期经验型抗真菌治疗高危因素:1.曾接受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方案化疗。2.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3.经广谱抗生素治疗,体温下降后再...
曲双陈碧云
文献传递
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血液病并革兰阳性菌感染1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8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合并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8例,采用利奈唑胺600mg静脉滴注,每12h1次,直至临床感染症状缓解和影像学改善时停药。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有明确感染灶,包括肺部8例,皮肤软组织3例,牙龈1例。所有患者中8例合并粒细胞缺乏,4例合并粒细胞低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4d后获得临床症状改善,其中8例肺部感染明显好转,3例皮肤感染痊愈。未发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副反应小,安全性好。
陈碧云谢颖曲双
关键词:血液病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菌
降钙素原在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血流感染中的临床评估及感染转归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50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资料,送检血培养标本,同时检测血清PCT,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样本分为血培养阳性组68例和血培养阴性组582例;再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50例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8例,统计并研究PCT水平的不同,以及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和感染相关性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血培养阳性组的PCT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00),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00),血流感染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比例随血清PCT水平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血清PCT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血流感染者较非血流感染者显著上升,可作为早期评估指标,PCT可作为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血流感染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郑志海廖丽昇谢颖曲双杨彤陈碧云
关键词:血液病血流感染降钙素原感染性休克
基于老年综合评分体系设置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的研究
目的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是临床最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总体缓解率高。而老年淋巴瘤患者因体质弱、脏器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疾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导致化疗剂量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总体生存期短。
杨彤谢颖廖丽昇曲双郑志海陈碧云
关键词:老年肿瘤淋巴瘤
心功能指标监测老年淋巴瘤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蒽环类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干预中的引入,被公认起到里程碑性的作用,尤其对于侵袭性淋巴瘤。但是它对心脏毒性的副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老年淋巴瘤干预。因此,能否早期、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时预防及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是减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关键。本文通过对24例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老年患者干预前后ECG异常发生率,
陈碧云曲双谢颖谢颖廖丽昇尚晋陈为民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心功能侵袭性淋巴瘤ECG异常
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重症感染伴神经精神症状4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 探讨粒细胞缺乏重症感染患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粒细胞缺乏重症感染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其中20例为感染中毒性脑病,占41.7%.脑出血5例,均死亡,其余患者除5例死亡外均治愈.结论 对于粒细胞缺乏重症感染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抗感染,尽早寻找病因、综合性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曲双陈碧云廖丽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