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可

作品数:57 被引量:76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5篇水利工程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黄土高原
  • 15篇水土
  • 13篇泥沙
  • 10篇生态
  • 10篇水土保持
  • 9篇土壤
  • 8篇输移
  • 8篇土壤侵蚀
  • 7篇生态环
  • 7篇生态环境
  • 7篇生态环境建设
  • 7篇水土流失
  • 7篇泥沙输移
  • 7篇环境建设
  • 7篇黄河中游
  • 6篇泥沙输移比
  • 6篇侵蚀量
  • 5篇侵蚀环境
  • 5篇流域
  • 5篇产沙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地...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利部海河水...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淮河水利委员...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57篇景可
  • 11篇申元村
  • 9篇杨勤业
  • 9篇焦菊英
  • 6篇李凤新
  • 6篇许炯心
  • 4篇李林育
  • 4篇李钜章
  • 3篇郑粉莉
  • 3篇李秀彬
  • 3篇朱会义
  • 2篇马志尊
  • 2篇师长兴
  • 2篇张信宝
  • 2篇李子君
  • 2篇王万忠
  • 2篇姚孝友
  • 2篇李炳元
  • 2篇张世杰
  • 1篇张欧阳

传媒

  • 13篇中国水土保持
  • 6篇地理研究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科技导报
  • 4篇泥沙研究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2篇人民黄河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 2篇中国减灾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全国地貌与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被引量:24
2011年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确立治理目标,然后是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运用这一评价程序和自然环境特点,拟定了安塞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目的,是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尽量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以此思路设计和预测了安塞县进行全面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规模及生态、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最终可达到粮食自给,林草覆盖增加到30%~40%,人均增加3 000元/a的经济收入,预计能在3~5a内收回治理成本。
景可焦菊英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何针对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发展适应环境的农林牧生态经济,这是做生态经济分区的目的。生态经济区划原则是地带性原则、非地带性原则和社会经济学原则。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把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拟定为二级分区,一级为生态经济带,二级为生态经济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特点将黄土高原分成4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即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经济带(Ⅰ)、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生态经济带(Ⅱ)、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经济带(Ⅲ)、温带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经济带(Ⅳ)。在各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内又根据地貌形态类型的差异性划分出42个二级生态经济区。
景可
关键词: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区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半干旱带的侵蚀环境特征被引量:1
1993年
黄河中游半干旱带形成于地质时期,自然环境特征随之出现。其主要特征是:1.降雨具有集中性与波动性;2.地表组成物质结构松散;3.植被类型简单、盖度小。而由侵蚀环境所引起的侵蚀产沙特点是:1.侵蚀产沙类型复杂;2.产沙地层多样性;3.产沙具有集中性与波动性。并指出:半干旱带的生态环境属性难以改变,但人们可以通过调整人地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来抑制侵蚀环境的恶化。
景可李凤新
关键词:干旱区产沙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被引量:5
2001年
当前的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实践 ,存在很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现在水利、林业、计委、民政等部门都在搞退耕还林还草 ,其结果是重复投资、重复统计成绩 ,上报数字为虚玄数字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国务院成立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辩证关系 。
景可申元村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效益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被引量:16
2002年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徐勇Roy C.Sidle景可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被引量:22
2000年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申元村杨勤业景可许炯心
关键词:沙暴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土壤侵蚀态势初见被引量:7
2011年
前人对地质时期强土壤侵蚀发生期与气候期对应关系存在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而对现代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侵蚀影响加大的看法则基本一致。在分析影响土壤侵蚀因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的直接因子是降雨量,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存在不确定性;前人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降雨变化研究结论是降雨变化不属全球同步性而存在区域差异,全球气候变暖的降雨变化具不确定性,因此土壤自然侵蚀量的增或减与气候变化的真正关系仍具不确定性。
景可焦菊英
关键词:气候变暖土壤侵蚀气候期降雨量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38
2008年
北方土石山区现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3.49万km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95%,水蚀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但水土流失仍然是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山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区域水土保持已成为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坡耕地改造、"坡林地"水土保持、"节水型"措施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依据自然地带性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北方土石山区可分为8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各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李秀彬马志尊姚孝友景可朱会义
关键词:水土流失北方土石山区
自然侵蚀量和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水土流失治理标准被引量:11
2008年
在总结分析国内有关自然侵蚀量、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自然侵蚀量与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关系,讨论制订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思路。认为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确定有3个参考值:1)标准值,即一定条件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水土流失治理至少要达到的目标,且随着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功能需求与可实施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的侵蚀危害与治理约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2)理想值,即正常自然侵蚀状态下的土壤流失量;3)极端值,即土壤流失量为0,不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应是先控制到现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范围内,逐步达到自然正常侵蚀量或制止水土流失的发生;还应引入环境伦理、环境美学及景观设计等理念,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发展。
焦菊英贾燕锋景可王万忠
关键词:自然侵蚀
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存在有效治理程度低、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缓慢等问题。有效防治该区水土流失 ,必须搞好坝系高效基本农田建设 ;依靠自然恢复功能 ,以水定树搞好植被建设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 ,走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相应的实施对策为 :建立和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构 ,制定统管全局的水土保持科学规划 ,扩大融资渠道 。
申元村景可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