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晓雷

作品数:171 被引量:41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0篇细胞
  • 45篇衰竭
  • 42篇干细胞
  • 40篇肝细胞
  • 33篇肝移植
  • 32篇急性肝
  • 31篇人工肝
  • 31篇肝功
  • 31篇肝功能
  • 30篇功能衰竭
  • 28篇生物人工
  • 28篇生物人工肝
  • 28篇间充质干细胞
  • 28篇肝功能衰竭
  • 26篇充质干细胞
  • 21篇肝脏
  • 18篇术后
  • 17篇骨髓间充质
  • 16篇切除
  • 16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151篇南京大学医学...
  • 3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篇东南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鼓楼医院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分...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栖霞区...

作者

  • 170篇施晓雷
  • 111篇丁义涛
  • 45篇任昊桢
  • 32篇吴亚夫
  • 27篇韩冰
  • 25篇顾劲扬
  • 21篇肖江强
  • 21篇张悦
  • 20篇马虎成
  • 18篇仇毓东
  • 17篇江春平
  • 15篇褚薛慧
  • 12篇吴星宇
  • 12篇檀家俊
  • 11篇汤宁
  • 10篇袁献温
  • 9篇朱新华
  • 9篇徐庆祥
  • 8篇王帅
  • 7篇张炜炜

传媒

  • 16篇世界华人消化...
  • 16篇中华肝胆外科...
  • 15篇肝胆胰外科杂...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肝胆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2012中国...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2013中国...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3篇现代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16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iPSC来源肝细胞的仿生微球大规模培养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iPSC来源肝细胞的仿生微球大规模培养的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GelMA细胞微载体,在其表面包裹Bcl‑2重组蛋白以增强特异性抗凋亡活性,在镜下观察其形态,将包裹Bcl‑2重组蛋白的GelMA细胞微载体与...
施晓雷王经琳赵远锦任昊桢
文献传递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由生物反应器和细胞材料组成,治疗过程中可部分替代肝脏的主要功能如解毒、合成、分泌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目的:回顾和评价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近15年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检索1995至2009年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有关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被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病例报告。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研究,在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之后,患者生化指标呈现好转趋势,且大部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多数患者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说明尽管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被证明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今后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顾劲扬施晓雷施晓雷肖江强任昊帧
关键词: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生物人工肝肝功能衰竭生化指标
成人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成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冻存方法,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慢性肝病以及肝细胞体外应用模型提供潜在的肝细胞资源.方法:20例供肝采用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注技术分离成人原代肝细胞.选择7个不同的预培养时间点(2、6、12、24、36、48和72h),分离所获肝细胞按上述不同预培养时间在4℃人无血清培养基(HepatoZYME-SFM)中培养,然后收集预培养肝细胞转移到含100mL/L胎牛血清和DMSO的HepatoZYME-SFM中,再立即放入-80℃异丙醇冷冻盒过夜,次日投入液氮.分析比较各肝细胞在解冻后细胞活力率、贴壁率、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结果:在部分肝叶切除后使用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流技术分离所得肝细胞活率和贴壁率分别是75.0%±4.6%和72.0%±6.0%.4℃预培养12或24h被证明是最适预培养时间,这两个时间点的白蛋白分泌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与立即冷冻组相比较,预培养12或24h肝细胞解冻后活力(61.4%±4.8%,62.0%±5.6%vs53.4%±4.2%)、贴壁率(63.2%±5.8%,62.6%±3.6%vs55.2%±4.6%)、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水平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人肝细胞在冷冻前4℃预培养12-24h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肝细胞,为药理毒理学、生物人工肝以及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杭化莲张磊施晓雷卞建民丁义涛
关键词:冷冻保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机制及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症,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亟待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将从抗炎、抗凋亡、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机制以及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疗效的方法。
张志恒李俊生施晓雷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比较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原代肝细胞构建共培养体系前后肝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体外建立肝细胞与MSCS最适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选共培养肝细胞),并设立肝细胞、MSCS单纯培养组作为对照.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后,将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原位切割、酶解后,获得肽质指纹谱.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验证.结果 经质谱鉴定出34个蛋白点,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白细胞介素(IL)-6、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1变化水平与蛋白质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这些功能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MSCS和原代肝细胞体外共培养下肝细胞特异性功能改善、细胞生存时间延长、免疫调节存在必然联系.
顾劲扬施晓雷袁献温张悦肖江强丁义涛
关键词:猪肝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蛋白质组
膜截流分子量在新型生物人工肝免疫安全性中的作用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膜截流分子量对新型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liver,BAL)支持系统免疫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滴注比格犬建立肝功能衰竭模型。急性肝功能衰竭犬根据BAL隔离膜截流分子量的大小分为两组:A组:200kD组;B组:1200kD组。两组均接受新型2次BAL治疗,每次6h。观察各组体内IgG、IgM、50%补体溶血单位(CH50)变化及反应器内抗体漏过情况。结果在第一次BAL治疗后两组的IgG和IgM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第2次治疗后第7天,1200kD组的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200kD组IgG和IgM水平仍未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在第一次BAL治疗后,两组CH50都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在治疗后1h达到最低值,而后缓步上升,在7d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反应器内培养液中IgG、IgM及CH50检测结果显示,1200kD组在治疗结束后IgG、IgM及CH50含量显著高于200kD组。结论膜截流分子量可能是影响BAL异种免疫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悦施晓雷韩冰顾劲扬褚薛慧肖江强任昊桢檀家俊丁义涛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猪肝细胞
枯否细胞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移植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当发生IRI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引起肝脏损伤,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激活与其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肝移植供肝的需求不断增多,脂肪供肝在肝移植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脂肪供肝发生脂肪变性,导致脂质过氧化、ATP合成酶活性下降和微循环损伤等病理生理变化。这一方面使KCs加剧脂肪供肝的IRI,另一方面也影响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使KCs的总体作用向损害肝脏的方向偏移。因此,探索KCs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IRI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KCs的形态、功能及其在肝移植脂肪供肝的IRI中发挥的作用。
蔡佳晖王经琳任昊桢施晓雷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肝移植
内胚层干细胞在预防和/或治疗肝脏免疫失调疾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内胚层干细胞在预防和/或治疗肝脏免疫失调疾病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预防和/或治疗肝脏免疫失调疾病的组合物或制剂,本发明的内胚层干细胞可显著提高动物生存率,并且对肝功能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抑制凋亡和...
程新施晓雷徐艺林王经琳任昊桢
人骨髓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中诱导分化构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以人骨髓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中直接扩增并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从而直接构建成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 方法 取志愿者骨髓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至107数量级后种植入中空纤维滤器,继续培养扩增10 d后,以含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rhFGF-4)、重组人制瘤素M(rhOSM)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诱导分化,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甲胎蛋白(AFP)水平;诱导18 d后检测氨代谢、安定代谢及尿素合成等功能.培养结束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消化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培养全过程监测滤器内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变化. 结果 ①扩增培养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内种植后的葡萄糖摄取量呈进行性升高,在诱导分化期保持相对平稳,诱导培养结束时细胞总数达109数量级.②进行诱导培养后6 d,培养上清液中出现AFP,12 d达到峰值;9 d出现白蛋白并持续进行性升高;诱导培养18 d时,滤器内细胞总体氨清除速率为2.0~2.7 mmol/24 h,尿素产生速率为1.8~2.2 mmol/24 h,安定清除速率为3.2~3.8 mg/24 h.③21 d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为66.18%~76.91%. 结论 人骨髓干细胞可在中空纤维滤器内扩增,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朱章华仇毓东施晓雷谢婷丁义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人工肝生物反应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研究进展
2000年
施晓雷姚茂银
关键词:膀胱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