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小芳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末端病
  • 5篇跟腱
  • 4篇火针
  • 4篇火针治疗
  • 4篇跟腱末端病
  • 2篇鼠组织
  • 2篇IL-6
  • 2篇大鼠跟腱
  • 2篇大鼠组织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诱导型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四肢
  • 1篇四肢关节
  • 1篇四肢关节部位
  • 1篇体育
  • 1篇推拿
  • 1篇推拿手法
  • 1篇全民健身

机构

  • 7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方小芳
  • 6篇史清钊
  • 5篇周军
  • 4篇郭佳佳
  • 1篇张玉芹
  • 1篇马丽华
  • 1篇张凡
  • 1篇胡精超
  • 1篇唐虎
  • 1篇王丛笑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末端病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09年
末端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发生劳损性变性而引起的疾患,末端病的发病部位多发生在四肢关节部位,如常见的有网球肘、肩袖损伤、肌腱炎、跳跃膝、跟痛症等。末端病的发病率在运动员中较高,
方小芳史清钊周军
关键词:四肢关节部位末端病发病部位肌腱炎劳损性
火针治疗对跟腱末端病大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诱导型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8周"电击跳跃法"训练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观察比较火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一次与四次火针治疗后末端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末端止点部位IL-6、iNOS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探讨火针治疗末端...
史清钊方小芳周军郭佳佳
不同推拿手法对延迟性肌肉疼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延迟性肌肉疼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最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做离心运动时更加明显,常在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延迟性的疼痛和肌肉力量下降,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带来极大困扰。
胡精超马丽华史清钊张凡唐虎王丛笑方小芳周军
关键词:推拿手法离心运动肌肉力量全民健身竞技体育
火针治疗对大鼠跟腱末端病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比较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大鼠跟腱末端区HSP70表达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火针治疗。采用ABC法检测HSP70表达,在40倍物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治疗1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2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3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3组(P<0.05);治疗4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4组(P<0.05);治疗5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5组(P<0.01)。得出结论:1)1次火针治疗诱导末端区合成大量HSP70,主要表现在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2个部位,使末端区组织和细胞对坏死、损伤产生抵抗,同时促进坏死、损伤组织和细胞的修复,对末端病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4次火针治疗后这2个部位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次火针治疗,4次火针治疗能更进一步促进末端病的恢复。
史清钊郭佳佳张玉芹方小芳
关键词:火针跟腱末端病HSP70
火针治疗对跟腱末端病大鼠跟腱止点组织IL-6与i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在跟腱末端病的治疗中火针对跟腱止点处IL-6与i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80只)。采用电击跳跃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跳跃训练。造模装置内一次放入8只大鼠,通电电压由小渐大,直至大鼠出现有效跳跃,每15 s通电1次,持续20 min,休息10 min,再持续20 min。每天造模1次,每周6天,周日休息,持续8周。造模组跳跃训练8周后,随机分为1次火针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32只,即治疗1、2、3、4组和对照1、2、3、4组)和4次火针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8只,即治疗5组和对照5组),于第2天用火针分别对治疗1、2、3、4组(只进行1次治疗)和治疗5组(1次/3天,共4次)大鼠跟腱止点处点刺(快进、快出)施针,深度约为0.1寸,每次治疗只施针1次。治疗1、2、3、4组分别于施针后第1、2、3、4天取材,治疗5组完成第4次治疗2天后取材,其对照组同期取材,正常组于第1天取材。取大鼠右后足跟腱和完整跟腱末端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末端区细胞和组织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区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跟骨、跟骨骨髓区、腱骨关节面处IL-6、iNOS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1)HE染色观察:对照组组织形态与安静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症,如跟腱胶原纤维波状排列变得平直,出现互相融合或断裂;潮线呈"火焰"锯齿状向纤维软骨区推进;骨髓腔向腱方向推进而形成腱内骨刺;软骨面有少量纤维组织粘附等。(2)IL-6、iNOS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对照1、2、3、4、5组和治疗4、5组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软骨中的IL-6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P<0.05);对照1组跟骨区IL-6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治疗4组纤维软骨区和治疗5组腱骨关节面I
史清钊方小芳周军郭佳佳
关键词:末端病火针IL-6
火针对跟腱末端病大鼠组织中IL-1β、IL-6及iNOS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大鼠进行8周“电击跳跃法”训练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观察比较火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一次火针治疗、四次治疗后末端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末端止点部位IL-1β、IL-6、iNOS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探讨火针治疗...
方小芳
关键词:末端病IL-1ΒIL-6INOS
文献传递
火针治疗对跟腱末端病大鼠跟腱区组织病理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跟腱末端病大鼠在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末端止点部位病变状况,分析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机制。方法:采用88只雄性SD大鼠。以"电击跳跃法"训练8周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对治疗组80只鼠施以火针治疗1—4,火针治疗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跟腱末端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样本跟腱末端、纤维软骨区、跟骨区、腱骨关节面、腱围共5个区域。结果:造模组与安静对照组在组织形态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变现象,如腱纤维模糊、紊乱;潮线轮廓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涨潮"现象;钙化软骨区明显增厚等。火针治疗组末端病病理学表现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尤其是在4次火针治疗后,主要表现在跟腱、纤维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结论:在1次火针治疗第3、4天后,末端区病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4次火针治疗比1次火针能更有效地促进末端结构的恢复。
史清钊方小芳周军郭佳佳
关键词:末端病火针跟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