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手术
  • 17篇出血
  • 12篇神经内镜
  • 12篇内镜
  • 11篇颅脑
  • 11篇脑损伤
  • 10篇脑室
  • 9篇膜下
  • 8篇颅脑损伤
  • 7篇血肿
  • 7篇外科
  • 7篇外科手术
  • 7篇外伤
  • 7篇脑出血
  • 7篇高血压
  • 7篇创伤
  • 6篇手术治疗
  • 6篇颅内
  • 6篇开颅
  • 6篇急性

机构

  • 20篇解放军第10...
  • 17篇无锡市第三人...
  • 13篇南通大学
  • 10篇解放军101...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解放军第一0...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70篇房文峰
  • 36篇蔡学见
  • 29篇陆华
  • 28篇王玉海
  • 26篇徐杰
  • 24篇刘斌
  • 23篇朱爱华
  • 21篇陈铮立
  • 18篇时忠华
  • 17篇蒋云召
  • 16篇胡开树
  • 15篇董吉荣
  • 13篇吴卫江
  • 11篇葛风
  • 11篇吴春富
  • 9篇吴卫江
  • 7篇唐志放
  • 7篇蔡桑
  • 6篇陆爻忠
  • 6篇陈革

传媒

  • 13篇江苏医药
  • 9篇东南国防医药
  • 7篇人民军医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微侵袭神经外...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8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神经根疾病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分析
2015年
微血管减压术(MVD)可以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并且能够保留神经功能,已逐渐成为治疗颅神经根疾病的首选方法[1,2]。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MVD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
房文峰陆华朱爱华徐杰吴卫江周建宏陆爻忠蒋云召葛风
关键词: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分析颅内占位病变低颅压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运用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40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40例病人共检出25例2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2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5例单纯根据CTA检查结果手术,术中证实诊断。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陈铮立潘功茂蔡学见钱晓凌董吉荣房文峰斌斌时忠华徐勤谊蔡桑
关键词:脑动脉瘤CT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核区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7例。设计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固定装置和内镜吸引器,均采用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结果 26例病人头皮平均切口长度3.5 cm(3~4 cm),骨窗直径1.8 cm(1.5~2.5 cm),术中平均失血量55 ml(30~100 ml),平均手术时间60 min(40~150 min)。术后1 d头部CT复查显示平均血肿清除率90%(70%~95%)。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透明神经内镜鞘及固定装置可为内镜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空气环境,采用双吸引技术使血肿清除、止血更有效。
陆华朱爱华吴春富吴卫江房文峰葛风徐杰陈革周建宏蒋云召陆爻忠王泳
关键词:神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
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1998年
蔡学见胡开树陈铮立王玉海房文峰刘斌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颅内肿瘤
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正>重型脑室出血(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病情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神经内镜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中发挥出一定优势。我科对2006年1月-2008年7...
陆华吴春富徐杰房文峰朱爱华蒋云召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有限渐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被引量:4
2008年
创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cerebral hemispheric swelling,PACHS)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急性肿胀性脑膨出,手术风险大且死亡率高。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共有51例PACHS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其中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渐次法减压28例,与采用常规切开硬脑膜法减压的23例患者相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蒋云召唐志放陆华陈革周建宏陆爻忠房文峰王小林
关键词:急性大脑半球肿胀创伤后手术治疗CEREBRAL大骨瓣减压手术手术风险
颅脑伤伤员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探讨颅脑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术中脑膨出的速度,脑组织的质地,术前受伤着力部位及头颅CT扫描结果,分析脑膨出的原因。结果 共治疗25例脑膨出,死亡11例,手术死亡率为44%。结论 对迟发血肿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该意识到,并作好准备。术中尽力缩短对侧血肿压迫脑组织的时间;对血管麻痹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预防缺氧,术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减压,术后及时正确地行腰穿。以上措施可望改善预后。
徐勤谊蔡学见陈铮立王玉海房文峰时忠华刘斌
关键词:脑膨出迟发血肿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16例被引量:1
2005年
蔡桑蔡学见陈铮立董吉荣房文峰刘斌时忠华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交通性脑积水抗生素
外伤性原发脑室内出血被引量:1
2002年
房文峰蔡学见陈铮立王玉海刘斌董吉荣时忠华
关键词:CT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年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出现在神经外科手术后,神经中枢一旦受到感染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损伤脑神经结构恢复的完整性,不但影响原来的生理功能,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还会危及患者生命[1-2]。本文主要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并分析了主要致病菌的类型,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房文峰朱爱华徐杰陆华吴卫江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外科手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