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秋和

作品数:96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6篇理学

主题

  • 22篇星系
  • 19篇恒星
  • 18篇核合成
  • 17篇超新星
  • 13篇旋涡星系
  • 12篇子星
  • 11篇中子星
  • 7篇星际
  • 7篇星系盘
  • 7篇疑难
  • 7篇疑难问题
  • 7篇银河系
  • 7篇强磁场
  • 7篇重元素
  • 7篇吸积
  • 7篇丰度
  • 7篇AGB星
  • 6篇电子俘获
  • 6篇元素丰度
  • 6篇天体

机构

  • 87篇南京大学
  • 15篇河北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石家庄师范专...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中国科学院陕...

作者

  • 92篇彭秋和
  • 14篇张波
  • 8篇罗志全
  • 7篇戴子高
  • 5篇陆埮
  • 4篇梁艳春
  • 4篇李冀
  • 4篇常瑞香
  • 4篇童彝
  • 4篇刘俊红
  • 3篇何香涛
  • 3篇罗新炼
  • 3篇王娜
  • 3篇刘门全
  • 3篇马骏
  • 2篇郑学塘
  • 2篇李卫东
  • 2篇刘永新
  • 2篇黄克谅
  • 2篇彭芳

传媒

  • 27篇天文学报
  • 10篇天文学进展
  • 7篇中国科学(A...
  • 7篇天体物理学报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物理学进展
  • 2篇中国物理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物理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云南天文台台...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2012年快...
  • 1篇新观点新学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8篇1998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M_⊙AGB星表面重元素丰度的演化被引量:7
1997年
本文以13C(a,n)16O及22Ne(a,n)25Mg作为双脉冲中子源,对于质量为3M■、初始金属度为0.015的热脉冲AGB星,采用无分叉s-过程反应通道,结合最新恒星演化的计算结果、在各参量合理取值范围内,计算了表面重元素丰度和碳氧比(C/O)的演化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就轻重s-元素丰度关系图和 C/O重元素丰度关系图而言,在各参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内,理论计算曲线能够同时落入观测值区域之内,MS、S星和C星对应的平均中子辐照量范围是对AGB星的s-元素超丰影响较大。在达到渐近分布后才开始挖掘的合理假设下,其它因素(例如核心质量Mc、每次脉冲挖掘质量大小是否随脉冲数变化)对内禀AGB星表面重元素超丰影响不大。何时发生第三次挖掘对MS、S星的重元素超丰情况影响较大,但C星丰度几乎不受影响。
张波常瑞香彭秋和
关键词:核合成丰度AGB星恒星演化
三维盘状星系的研究——Ⅱ.星系中心σ(r)与星系盘的整体模型
1993年
本文采用了同文Ⅰ类似的方法,针对星系内区的刚性旋转情形并考虑到核球的重要引力作用,从理论上研究了星系盘物质投影面密度(σ(γ))在星系中心附近的渐近性质,并结合文Ⅰ关于具有平直旋转曲线的外部区域的渐近解,提出了一个可能合理的、适用于整个星系盘的物质分布模型:σ(γ)=σ_0(1-4/5 bγ+γ~2/a^2)^(-5/4)exp(-bγ).此外,本文还找到了一个联系着星系核球质量、星系盘质量以及某些分布参量的一个重要关系式.
彭秋和
关键词:星系盘银河系核球
面向类旋涡星系盘有效厚度的获取及图像处理方法
2014年
面向类(face-on)旋涡星系盘的有效厚度或标高不能通过表面亮度测光的方式测量.为了获得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厚度参数,将基于三维星系盘引力势Poisson方程在等角对数螺旋型物质密度扰动情形下的解,运用一种解析法对面向类旋涡星系盘的标高进行测算.为了去除星系核球的光污染而获得旋臂最内点位置(r0)的重要参数,使用了在星系观测图像中扣除双成份(盘+核球)测光模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旋涡星系相关结构参数的拟合测量,各得到了一个普通旋涡星系(S)与棒旋星系(SB)的有效厚度与相关参数,并给出了它们的球盘比(rb/rd)和星系盘的标长与厚度之比(rd/H).采用这种在观测图像中扣除双成份测光模型的方法,将更容易看清旋臂结构的最内端,因而这里获得的禁区半径r0的数值往往比从原星系图像上直接测量的数值要小,获得的星系盘有效厚度将更薄.
胡涛彭秋和
非平衡热力学中恒星结构的稳定性研究(Ⅰ)——PPⅠ反应
1980年
一、引言迄今为止,人们在研究恒星结构时,往往利用在等熵条件下能量极(小)值原理来寻求平衡状态下星体的结构。这种方法实质上假定恒星是一个处于近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但实际上,恒星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
彭秋和黄克谅湛垦华何香涛
关键词:恒星结构PP热力学系统熵条件主序星子午环
70个南天旋涡星系等值厚度的测定被引量:1
1998年
利用彭秋和提出的方法以及分析星系的旋涡图样 ,得到 70个南天旋涡星系的等值厚度 ,这些星系的图象是从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Palomar天图数字光盘 (theDigitizedSkySurvey)中读出的 .为了得到星系的最佳倾角 (星系平面与天球切平面之间的夹角 ) ,把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对数螺线画在星系图象上与旋臂进行比对 ,反复调节星系的倾角 ,使拟合得到的对数螺线能很好地与旋臂吻合 ,从而得出星系的最佳倾角 .
马骏彭秋和
关键词:旋涡星系旋臂厚度
星系盘厚度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在三维引力Poisson方程严格解基础上,探讨了有限厚星系盘基盘的动力学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盘的厚度效应对银河系所需晕质量的影响。研究了扰动盘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将扰动引力势Poisson方程的严格解与林家翘、徐遐生提出的自维持密度波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三维旋涡星系有限厚盘上密度波的色散关系。在此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盘的局域稳定性,研究了旋涡星系旋臂的形态、三维盘状星系密度波的群速度。研究表明厚度是星系盘研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参量。另外在有限厚盘星系密度波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一种确定星系厚度的新方法。
彭秋和罗新炼彭芳龙旻
关键词:银河系旋涡星系星系动力学密度波星系盘
银河系中心黑洞模型失效和磁单极存在的天文观测证据
向流行观念挑战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两个观念:1)宇宙加速膨胀——宇宙暗能量观念(因此,三位天体物理学家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2) 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包括银河系中心天体) 黑洞模型(几乎国际公认,流行了近半个...
彭秋和
星际^(26)Al核合成研究面临的困难──核天体物理学的重大疑难问题被引量:8
1995年
介绍了有关星际 ̄(26)Al(衰变伴随1.809MeVγ射线)的空间观测结果;讨论了与 ̄(26)Al及其有关放射性核素( ̄(22)Na)的核反应链及其最近核物理实验进展;并由此分析了目前关于星际 ̄(26)Al起源的各种天体模型面临的困难。最后,作者提出一种产生星际 ̄(26)Al的新的可能的途径与Ia型超新星模型的设想。
彭秋和
关键词:星际疑难问题
星际γ射线谱线辐射流量的估算和来源探讨——Ⅰ.SN Ⅱ和SN Ⅰb的贡献
1993年
本文运用最新的超新星模型数据并考虑了星体的不同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对多种核素所产生的γ射线谱线辐射流量做了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SN Il和SN Ib很可能是^(26)Al的主要来源之一。
彭秋和初一谢敬东杨咏红
关键词:超新星
在超强磁场中修正的相对论电子压强
2023年
当前脉冲星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是磁星.本文在朱翠等(Zhu C,Gao Z F,Li X D,Wang N,Yuan J P,Peng Q H 2016 Mod.Phys.Lett.311650070)工作的基础上,重新研究了磁星超强磁场下(B>>B_(cr),B_(cr)是电子的.量子临界磁场)电子朗道能级的稳定性及其对电子压强的影响.首先,对弱磁场极限下(B<
董爱军高志福杨晓峰王娜刘畅彭秋和
关键词:朗道能级磁星磁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