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江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病毒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亚群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在家
  • 2篇培养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螺杆菌
  • 2篇肝病
  • 2篇PBMC
  • 2篇T细胞
  • 2篇T细胞亚群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机构

  • 10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彭江龙
  • 9篇王克霞
  • 7篇汪雪峰
  • 3篇崔玉宝
  • 2篇李庆
  • 2篇王健
  • 2篇李朝品
  • 2篇武前文
  • 2篇王健
  • 1篇梁勇
  • 1篇陈琳
  • 1篇许礼发
  • 1篇蔡茹
  • 1篇朱玉霞
  • 1篇尹玲
  • 1篇张荣波
  • 1篇王晓秋
  • 1篇余新超
  • 1篇孟静
  • 1篇叶松

传媒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蝇蛆病一例被引量:2
2003年
王克霞汪雪峰彭江龙
关键词:丙硫咪唑消化系疾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嗜肝病毒,其DNA为部分双链环状,约3.2kb.
彭江龙王克霞李朝品王健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基因组研究嗜肝病毒分子克隆
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王克霞彭江龙汪雪峰崔玉宝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不同病程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细胞亚群的研究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生物素-链酶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BSA)系统,检测188份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彭江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功能感染率
文献传递
空调隔尘网表面细菌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王克霞彭江龙汪雪峰崔玉宝
关键词:细菌污染细菌分离细菌培养细菌鉴定
HCV CE2融合蛋白在家蚕培养细胞及蚕幼虫中表达研究
王克霞汪雪峰王健张荣波许礼发尹玲彭江龙蔡茹李庆武前文
该项目在家蚕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构建转移重组质粒pBacPAAK-CE2,并高效表达了HCV CE2融合蛋白。研究发现HCV CE2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家蚕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cagA基因
王克霞汪雪峰王健叶松朱玉霞余新超李庆武前文王晓秋陈琳孟静彭江龙
该课题以空泡毒素基因(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为切入点,探讨H.pylori球变后,其毒力基因的变化,对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cagA 基因克隆及序列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阐述球形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CAGA基因
HCVCE2融合蛋白在家蚕培养细胞、蚕幼虫中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高效表达HCVCE2融合蛋白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将2a型HCV全长CE2基因的cDNA重组于质粒pBacPAK8,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 CE2,与经线性化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株,构建重组病毒.双酶切及PCR鉴定重组病毒基因组中目的片段的表达.重组病毒感染BmN细胞株及五龄家蚕幼虫后,SDS PAGE分析细胞培养上清、细胞抽提物及幼虫体液样品中,HCVCE2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条带.并用间接ELISA法初步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双酶切及PCR鉴定重组病毒基因组含有约1.6kb的目的片段,重组病毒感染后的BmN细胞培养上清、细胞抽提物及幼虫体液样品中,均可见一Mr约90×103的特异性条带;用间接ELISA检测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HCVCE2融合基因在家蚕培养细胞及蚕幼虫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并具有生物活性,为进一步进行疫苗的研究及临床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王克霞汪雪峰彭江龙梁勇
关键词:肝炎病毒重组杆状病毒幼虫
消化病患者胃肠引流液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和患者VitC水平(英文)
2006年
目的探讨胃肠引流液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检出率及患者VitC水平。方法用PCR技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肠引流液中的H.pylori,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胃肠引流液及血浆中VitC含量。结果282例患者胃肠引流液中H.pylori检出率为41.1%(116/282),PCR、细菌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2.9%(121/282)、11.3%(32/282)、41.1%(116/28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胃癌、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及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54.6%(30/55)、52.2%(24/46)、58.3%(7/12)、48.2%(27/56)、22.2%(8/36)、27.6%(16/58)、21.1%(4/19),差异具显著性(P<0.0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胃癌H.pylori阳性患者与H.pylori阴性患者血浆及胃肠引流液VitC浓度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引流液中可检出H.pylori,且能分离培养出活菌;PCR技术是一种敏感、有效的检测胃引流液中H.pylori的方法。H.pylori感染人体后引起胃肠引流液及血浆中VitC含量的减少,可能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有关。
汪雪峰崔玉宝王克霞彭江龙王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肠病维生素C
乙肝病人T细胞亚群、mIL-2R的变化及意义
2003年
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膜白介素-2受体(mIL—2R)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对188例乙肝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水平测定。结果乙肝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L—2R表达水平在PHA诱导前后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另外,乙肝病人PBMC中HBV—DNA(+)病人与PBMC内HBV—DNA(-)病人相比,mIL—2R表达水平亦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乙肝病人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活化障碍,并与肝病的慢性化相关。
彭江龙王克霞李朝品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MIL-2R白介素-2受体PBM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