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鲁宁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生态文学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4篇交际
  • 3篇生态文学研究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小说
  • 2篇大学英语
  • 2篇低语境
  • 2篇英语
  • 2篇语境
  • 2篇人文
  • 2篇身份
  • 2篇生态
  • 2篇湮灭
  • 2篇文化交际
  • 2篇杰夫
  • 2篇跨文化
  • 2篇福克纳
  • 2篇高层论坛综述

机构

  • 2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21篇张鲁宁
  • 4篇韩启群
  • 1篇杨颖
  • 1篇肖飞

传媒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海洋大学...
  • 2篇英语广场(学...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前沿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疫情时代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拓展——2020“环境与人文”高层论坛综述被引量:2
2021年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再一次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目标,并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谋划,充分体现了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积极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南京林业大学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高校。
张鲁宁
关键词:战略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共同体
将误读作为书写策略——华裔作家汤亭亭创作美学论被引量:1
2011年
汤亭亭在作品中大量误读了中国神话传奇和西方经典故事,构成其写作的一大特色。而正确理解和评价汤亭亭作品中的误读是深入理解汤亭亭本人及其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借助误读理论透视汤亭亭作品中对中西方神话的改编和移植,认为汤亭亭在其三部主要作品中的误读事实上是其实现文化认同的一种书写策略,这一策略体现了她文化融通的书写动机和超越对立的创作美学。
张鲁宁
关键词:误读文化融通创作美学
浅谈高低语境文化交际被引量:1
2005年
文化与交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二者紧密相连。文化,作为人的行为程序,决定着交际的模式;而交际使文化得以绵延。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文化对研究交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高低语境文化对交际模式的影响,认为要想获得交际成功,就要学会文化适应。
张鲁宁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交际
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和阐述,从内容、方法、载体、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标准的多层次化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论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模式,旨在对新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作出有益的探索。
张鲁宁肖飞
关键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
想象中的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解读汤亭亭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被引量:1
2011年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张鲁宁
关键词:《中国佬》《孙行者》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认同
美国左翼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优生话语研究
2021年
美国南方左翼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深受所处时代优生话语影响,其代表作《烟草路》《上帝的小土地》均体现了优生话语对文本想象的塑造。前者中具有生理遗传缺陷的勒斯特家族暗示了劣等白人的退化,而后者对瓦尔登家族的严重道德危机叙事则暗含了不良家庭环境会导致人种退化的优生思想。在此背景下解读其作品,尤其是对贫穷白人形象的刻画,有助于挖掘优生话语影响下考德威尔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是审视美国20世纪上半叶优生运动利弊的切入点。
张鲁宁
新时代生态文学研究拓展与创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工作坊”第四期综述被引量:24
202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依托学校在环境、生态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学研究,逐渐形成学术研究特色。2019年12月27日,第四期“生态文学研究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高层论坛由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中国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会和南京林业大学智库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联办,主题为“生态文学研究前沿选题设计与撰写”。来自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鄱阳湖学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社,国内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主编就生态文学研究各抒己见,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论坛议题包括生态批评中的植物与动物研究、深层生态学前沿趋势、人类世能源叙事研究、新物质主义话语的生态维度等生态文学研究前沿热点,有效呈现了新世纪生态文学主要研究面向。本次论坛关注的热点之一是生态文学如何在新的话语语境中实现创新。与会专家们从生态文学批评选题拓展、生态批评最新理论前沿、生态文学研究论文撰写等不同层面展开积极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鲁宁
关键词:生态文学研究工作坊人类世深层生态学
1812年战争对美国内战影响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主要从1812年战争结果和美国内战爆发原因分析、探究二者的内在关系,论证1812年战争是美国内战的催化剂。
张鲁宁
关键词:美国内战
空间之物: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南方书写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空间批评中对于地方之物的强调为解读美国南方作家奥康纳笔下的空间之物开辟了新的批评路径。本文从《天竺葵》《火车》两部短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入手,探讨奥康纳如何借助物理空间的巧妙安排塑造处于20世纪上半叶转型期南方人漂泊无根的现代主体身份,进而透视奥康纳在传达现代性悖论经验时的创作美学。两部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奥康纳对现代性的反抗和解构,其笔下充斥物质细节的空间书写丰富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学特征的美国南方书写传统。
张鲁宁韩启群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火车》
作为环境危机叙事典范的“新怪谭”科幻小说——以《湮灭》为例
2022年
21世纪美国作家杰夫·范德米尔以“新怪谭”科幻小说体裁创作反思了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环境灾难,被美国文学批评界誉为“怪谭梭罗”。本研究以其获“星云奖”的代表作《湮灭》解读为例,聚焦该小说中环境叙事的“新怪谭”特征,考察作家如何通过“新怪谭”科幻小说体裁实现科幻恐怖与环境伦理之间的有机结合。范德米尔“新怪谭”科幻小说《湮灭》不但蕴含了深刻的环境伦理价值,而且成为21世纪以来科幻创作和环境危机话语成功融合的叙事典范,为近十年来的环境危机叙事开辟了新方向。
张鲁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