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辉

作品数:131 被引量:814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腹腔
  • 39篇腹腔镜
  • 32篇切除
  • 30篇肝移植
  • 27篇手术
  • 22篇切除术
  • 22篇包虫
  • 20篇包虫病
  • 20篇虫病
  • 15篇棘球蚴
  • 14篇肝癌
  • 13篇泡型
  • 13篇泡型包虫病
  • 13篇棘球蚴病
  • 12篇肝泡型包虫病
  • 11篇肝切除
  • 11篇肝移植治疗
  • 10篇修补术
  • 10篇自体
  • 9篇血管

机构

  • 125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市中心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作者

  • 131篇张金辉
  • 87篇温浩
  • 61篇邰沁文
  • 56篇赵晋明
  • 32篇曹峻
  • 17篇季学闻
  • 17篇李涛
  • 16篇周成明
  • 16篇邵英梅
  • 16篇白磊
  • 11篇栾梅香
  • 10篇谷昊
  • 10篇曹新岭
  • 9篇王喜艳
  • 8篇张新峰
  • 7篇何翼彪
  • 6篇曹俊
  • 5篇刘兵
  • 5篇吐尔洪江·吐...
  • 4篇董家鸿

传媒

  • 25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微创外科...
  • 7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5篇新疆医学
  • 5篇中国循证医学...
  • 5篇中华疝和腹壁...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3篇2014中国...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地方病通报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18篇2014
  • 17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在肝包虫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权威医学数据库上所有关于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文章,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和现状进行回顾并评论.在国内外,各种开腹治疗肝包虫的代表性手术方式,目前腹腔镜都已全面开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腹腔镜下包虫囊肿穿刺引流术为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腹腔镜内囊摘除术凸显了多方面优势.而腹腔镜外囊剥离术由于"根治"而又微创的优势,复发率低,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虽国内外至今开展例数较少,却昭示了广阔的前景.腹腔镜肝叶、肝段切除术由于手术的高风险、高难度受到限制,处于探索阶段,适应证最为狭窄.
廖霄斌赵晋明张金辉
关键词:腹腔镜肝包虫病手术
颈肩技术在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颈-肩技术在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中的解剖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颈-肩技术行改良Kugel无张力修补成人腹股沟疝87例。结果手术时间34-92 min,平均(56±1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1.4)d。术后1d即下床活动,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6例,经穿刺后消失;阴囊水肿14例,3-7 d后消退。术区疼痛2例,经局部封闭后缓解和消退。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颈-肩技术是寻找腹横筋膜薄弱区和游离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术解剖技巧,颈-肩技术应为每一位疝外科医师掌握。
马利兵季学闻邰沁文张金辉
关键词:疝修补术复发
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对雌性大鼠,建立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A组:肝移植术中输注生理盐水;B组:肝移植术后隔天一次给予他克莫司(0.25mg/kg)灌胃2周;C组:肝移植术中输注与A组同剂量的雄性Wistar大鼠的MSCs。观察术后第10天肝功能的变化、病理改变、TGF-β1与IL-10的表达、Y染色体定位及受体存活时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多组比较方差分析AST、ALT值,LSD法分析组间差异;病理分级采用ridit法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0天A、B、C组AIJT分别为(756±104)、(197±49)、(203±32)U/L,AST分别为(635±234)、(3314-78)、(150±38)U/L,3组ALT和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265,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及C组均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A组ridit均值为0.8333,为重度排斥,B、C两组ridit均值分别为0.4583、0.2083,排斥反应较A组显著减轻,且C组较B组级别更低。A、B、C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69%±20%及85%±2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P〈0.01)。A、B、C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75%±14%及91%±2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P〈0.01);B、C两组TGF—β1和IL-10呈强阳性表达且C组比B组更明显,而A组则为弱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检测发现,C组含有带Y染色体的雄性MSCs,主要在汇管区聚集。A、B、C组大鼠50d存活率分别为0、10%、90%,3组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P〈0.01),C组中位存活时间为63d,较A组11d延长,且C组长于B组。结论肝移植同时向供体输注MSCs能够抑制受体对移植肝的免疫排斥。
孙振强纪卫政李涛赵晋明包永星张金辉杨文圣温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移植免疫排斥
胃食管反流病的腹腔镜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5例(Toupet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5例(Nissen式3例,Toupet式22例),腹腔镜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5min。术后平均住院6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春雷邰沁文张金辉曹新玲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外科学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阿苯达唑新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 ,为选择高效杀棘球蚴药物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ABZ)新剂型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 2 4只健康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大分子物 (Macrosol) ABZ(Mac ABZ)组、脂质体 (Liposome) ABZ(L ABZ)组、前体脂质体 (Pre liposome) ABZ(Pre L ABZ)组及片剂ABZ组。按ABZ 5 0mg/kg经口灌药 ,分别于灌药后 1、2、3、4、5、6、7、8、12、2 4、3 6、48h采尾静脉血 ,用HPLC法测定血中ABZ及其代谢产物砜 (ABZSN )和亚砜 (ABZSX )浓度。血药浓度数据用 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包分别进行模型嵌合。以Akaie’s信息判断AIC值、回归系数、拟合优度等。用PEMSVer 2 .1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 ,确定药物在体内的配置状态 ,观察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结果  1)Pre L ABZ :相对于片剂ABZ ,Pre L ABZ剂型中ABZ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4 6.5 4% (P >0 .0 5 ) ,ABZSX为 2 67.76% (P <0 .0 1) ,ABZSN为 15 5 .2 9% (P <0 .0 1) ;Pre L ABZ的消除速度常数 (β)为 (0 .0 5± 0 .0 2 )l/h ,半衰期 (t1/ 2 β)为 (17.16± 6.48)h ,清除率 (CL)为 (0 .0 6± 0 .0 1)ng/ml。片剂ABZ的 β为 (0 .10± 0 .0 4)l/h ,t1/ 2 β为 (6.60± 2 .0 3 )h ,CL为 (0 .11±0 .0 4)ng/ml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张金辉温浩王建华冯晓辉
关键词:前体脂质体药动学棘球蚴病
互动式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阿依甫汗.阿汗曹峻张金辉
关键词:外科临床互动式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见习
医院微创培训平台建设和医师培训实践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我院于2010年成立了微创中心,专门设立培训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临床教学培训人才队伍和培训设施建设体系,分阶段开展对临床医师进行内镜和微创技能培训,并将微创技能培训和微创手术分级管理及资质准入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内镜微创技能培训、资质评价和认定体系。
吴昆秦洁王玉杰张金辉马彩玲王秋生温浩
肝脏外科血流阻断与重建: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在肝移植手术中,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很重要,它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等优点。在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优良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该技术领域至今仍是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的:介绍了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种类,最新研究热点及进展。方法:以"Hepatectomy;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Advancement"及"肝切除术;血流阻断"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 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相关文献。选择与入肝血流阻断、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及肝切除断面血流阻断技术相关的文献50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肝脏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是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建议的适用原则是:1对于在肝脏边缘的病灶小于5 cm的患者,可考虑在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2局限于半肝内的病灶适合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尤其适合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保留半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绕肝提拉肝血流阻断法的也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但从目前来看二者的临床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3超过半肝或跨越两半肝(巨大病灶)的病灶适合用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4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或与第二、三肝门关系紧密的病灶适合用肝血流隔离法及其改良术式。5病灶体积较小局限于肝段内条件允许可考虑肝段血流阻断技术,还可用常规的半肝血流阻断法和入肝血流阻断法。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减少出血、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杨欢王智鹏张金辉
关键词:肝切除血流阻断门静脉肝动脉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13例,病灶总数16个,采用RFA进行治疗,运用三期螺旋CT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13例均完成治疗,术后1-5个月CT检查随访,肝脏肿瘤直径≤3.0 cm者3个,3.1-4.0 cm 9个,4.1-5. 0 cm 3个,≥5.1 cm 1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3个(100.0%)、7个(77.8%)、1个(33.3%)、0(0. 0)。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效果好,副作用小,是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张金辉邰沁文曹峻温浩
关键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16例肝血管瘤患者,病灶总数24个,RFA治疗22个病灶,以治疗后症状是否减轻和病变区范围是否缩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中11例(68.75%)症状消失,5例(31.25%)症状减轻,经1-5个月B超或CT检查随访瘤体缩小29% -72%,平均61%。结论: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有效、简单、安全和可重复等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肝血管瘤的RF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邰沁文张金辉温浩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血管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