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忠
-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庄子》对“道”的“兴象”化表现
- 《庄子》作为一部思想著作,其文学性早已被注释者发现,成玄英“起譬”之论发于前,清代诸儒文章之学振于后;且于《庄子》“道”“言”合一的、“象”之特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前人在《庄子》的文学特征及其“道”与“言”、“文”之关系...
- 张记忠
- 关键词:庄子表现手法意象艺术文学创作
- 文献传递
- 论孔、老“仁”论之异同离合及意义
- 2016年
- 老子之"仁"论是自然的,与其自然之"道"融为一体,其生养亭毒之功与孔子之"仁"相通;孔子之"仁"论是伦理的,是诸德之统率,落实在人事而隐含有一定的"天道"内蕴,给后人留下了将"仁"提升为"道"的空间,故二者之"仁"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由于学术与价值取舍不同,后人之于孔老之说有"离"有"合"。"离"的意义在于对仁义礼法虚伪性的批判;"合"的意义在于自然之道与社会伦理的融通。
- 李生龙张记忠
- 关键词:离合
- 北宋吏、隐与老庄之学
- 2016年
- 吏隐这一北宋独特的文化现象,时贤或从道家道教角度进行研究,或从佛教禅宗思想予以探讨,多有新见。不过,北宋吏隐与道家道教的核心思想——老庄之学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儒家借其以构成具有严密哲学体系的新儒学,佛教禅宗之得道又与其相通,所以,以老庄之学作为着眼点可能更适宜。北宋吏隐在老庄之学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形态,且表现出宠辱不惊、适性、无为的特点,又形成了对老庄思想的心理趋向。
- 张记忠
- 关键词:吏隐宠辱不惊
- 通感与《庄子》
- 2013年
- 钱钟书先生认为"通感"是人的感觉、知觉等各个器官的相通为用。诗歌中的"兴"也可以认为是"他物"与"所咏之词"的相互激发,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通感"。《庄子》中的三言将这种通感发挥到了极致。
- 张记忠
- 关键词:通感诗歌《庄子》
- 北宋老庄之学与诗文研究
- 本文把北宋老庄之学与诗文贯通起来加以研究,梳理、探讨了北宋老庄之学形成的背景、特点,重点分析了北宋诗文作家之老庄解悟、隐逸心态及诗文理念、创作特色等同老庄之学的复杂关系。 绪论之外,全文共分七章。前四章为综合研究,后三...
- 张记忠
- 关键词:北宋诗文审美取向
- 文献传递
- 北宋亭台楼宇诗文所隐含的老庄意蕴
- 2017年
- 北宋时期亭台楼宇诗文很有特色,不少诗文隐含着老庄的理念、情愫与意识。它们或借亭台楼宇寄托道家之政治理想,或借亭台楼宇抒发自己的适性态度,或借亭台楼宇来表达自己的超越意识。适万物之性而适己之性以超越物欲、是非,以此而入人间世,亭台楼宇诗文乃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 李生龙张记忠
- 关键词: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