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普

作品数:158 被引量:761H指数:15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生物学
  • 47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潮间带
  • 16篇泥蚶
  • 14篇橄榄蚶
  • 13篇岩相潮间带
  • 12篇群落
  • 12篇种群
  • 10篇蛋白酶
  • 10篇淀粉酶
  • 10篇石龙子
  • 10篇同工酶
  • 10篇群落结构
  • 10篇小荚蛏
  • 9篇蛋白
  • 9篇幼体
  • 9篇消化酶
  • 9篇肥满度
  • 8篇耐受
  • 8篇耐受性
  • 7篇性腺
  • 7篇性腺发育

机构

  • 85篇温州大学
  • 70篇温州师范学院
  • 34篇浙江省海洋水...
  • 17篇杭州师范大学
  • 9篇宁波大学
  • 9篇温州医学院
  • 8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广播电视...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丽水师范专科...
  • 1篇琼州大学
  • 1篇衢州学院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水产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58篇张永普
  • 35篇应雪萍
  • 25篇贾守菊
  • 24篇周化斌
  • 16篇柴雪良
  • 14篇林志华
  • 12篇方军
  • 12篇张炯明
  • 12篇计翔
  • 8篇肖国强
  • 7篇杜卫国
  • 7篇陈艳乐
  • 7篇倪小英
  • 7篇王一农
  • 6篇刘永章
  • 6篇王铁杆
  • 5篇金建钰
  • 5篇陆荣茂
  • 5篇单乐洲
  • 5篇郑荣泉

传媒

  • 14篇动物学杂志
  • 10篇温州师范学院...
  • 10篇温州大学学报...
  • 9篇海洋湖沼通报
  • 8篇Curren...
  • 7篇四川动物
  • 6篇河南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4篇海洋科学
  • 4篇Zoolog...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东海海洋
  • 4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中国动物学会...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水产科学
  • 3篇浙江省第四届...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16篇2004
  • 15篇2003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橄榄蚶三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了中国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3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三门群体和浙江灵昆群体形态较为接近,江苏通州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7.73%,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3.56%,累计贡献率为61.29%。贝体凸扁、壳厚和前后端形状等形态性状决定了橄榄蚶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其形态变异主要与栖息地水温和底质有关。
张永普应雪萍王铁杆柴雪良
关键词:地理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黄喉拟水龟对冬眠期间急性高温胁迫的氧化应激响应被引量:5
2019年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暖冬现象出现的频率及强度不断增加,外温动物冬眠期间将面临更加频繁的高温胁迫。但目前,高温胁迫对爬行动物冬眠期间氧化应激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研究以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南北两个种群的一龄幼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冬眠期间(6℃)幼龟受高温胁迫(25℃)后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防御和修复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南种群在经历高温胁迫后肝脏MDA含量高于北种群,且放回6℃冬眠条件恢复24 h后仍在升高;北种群肌肉MDA含量受高温胁迫后上升,但在冬眠温度下恢复24 h后即降至对照水平。两种群SOD活力受高温刺激影响不显著。同时,黄喉拟水龟南种群肝脏中CAT的活力在高温刺激2 h后达到最高,并且各处理组间南种群CAT活力均高于北种群;北种群幼龟肝脏GSH-Px活力在高温刺激12 h达到最高。综上,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对冬眠期间黄喉拟水龟机体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南方种群可能更易受到冬眠期间温度波动的影响,但南方种群机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应对高温胁迫的威胁。
陈威胡小瑜蒋柳阳瞿潇月朱菁华徐志旺李树然张永普
关键词:爬行动物冬眠地理变异
温度和pH对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5℃温度范围内,温度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活力(P<0.01),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35℃,35℃和45℃.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pH设定范围分别为5.6~10.4,4.4~9.2,2.4~9.2和2.4~9.2;在设定的pH范围内,pH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肠道中四种酶的活力(P<0.01),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9.6,7.6和7.2,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4.4和8.4.
陈艳乐张永普吴洪喜贾守菊应雪萍
关键词: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酶酶活力PH
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结构特点及生殖周期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活体性腺观察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及生殖周期进行了周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两性腺、雄性生殖管道及附属腺体、雌性生殖管道及附属腺体。雄性生殖管道由输精管、阴茎、刺激器组成,附性腺为主要的附属腺体;雌性生殖管道由输卵管、受精囊、阴道组成,附属腺体主要为卵黄腺和蛋白腺。瘤背石磺的生殖周期具有典型的腹足类动物的特征,性腺发育周期可以分为: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5个时期,生殖周期为1年,成熟和排放期在6月上旬到9月上旬,繁殖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10月后进入休止期。本文还讨论了瘤背石磺在繁殖过程中精卵的输送、受精等过程及相关的交配器和附属腺体的功能。
陈美英李建榜黄克蚕应雪萍张永普倪小英
关键词:瘤背石磺生殖系统性腺发育生殖周期
食物类型对平胸龟幼体摄食和消化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在(25±1)℃水温下,以鱼肉、猪肉和配合饲料3种食物投喂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幼体,测定食物类型对其摄食、消化及饵料湿重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不影响平胸龟幼体的摄入能,平均为139.3 J/(d.g),但显著影响幼龟的表观消化率、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以及饵料湿重转化率。其中,摄食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91.9%)低于鱼肉(94.1%)和猪肉(94.7%),蛋白质消化率亦为配合饲料<鱼肉<猪肉,但配合饲料的脂肪消化率和饵料湿重转化率则显著高于鱼肉和猪肉。因此,从饵料湿重转化率及养殖效益考虑,配合饲料优于鱼肉和猪肉。
沈建伟张永普柳劲松杜卫国
关键词:摄食量消化率
升温对多疣壁虎产卵地选择的影响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动物如何通过行为可塑性缓冲气候变暖的威胁是当前动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预测爬行动物母体产卵地选择行为可塑性能够缓解其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尤其是对于温度性别决定的物种,可能缓解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性比偏离,...
欧俊伟陈威吴晓雯李树然张永普
关键词:气候变暖产卵行为
文献传递
浙江省发现文昌鱼
2022年
2021年8月,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文昌鱼。对采集到的2尾成体文昌鱼(编号:ZJ 01♂,ZJ 02♀)进行了形态测量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测定结果,确定为文昌鱼科(Branchiostomatidae)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的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为浙江省首次记录种,这将对文昌鱼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资料。
潘利文王航俊张钊张永普邹清
关键词:文昌鱼COI基因
泥蚶肥满度、含水量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被引量:15
2004年
研究了浙江乐清养殖泥蚶肥满度、含水量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泥蚶肥满度和含水量的周年变化差异显著,蛋白质、脂肪、糖原和灰分的周年变化差异极显著,肥满度和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肥满度、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周年变化与繁殖季节有关。
张永普应雪萍贾守菊
关键词:肥满度含水量生化成分泥蚶
大西洋浪蛤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 ,在浙江温州对引种养殖的大西洋浪蛤(Spisulasolidissima)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及变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大西洋浪蛤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在浙南沿海的大西洋浪蛤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 (水温19.5~25℃ ) ,可大量产卵二次 ;肥满度最高出现在5月份,为10.37 % ,最低出现在2月份 ,为4.66 %。个体产卵量为14.1×104~111.1×104粒 ,卵沉性 ,卵径50~60μm ;受精卵在水温19.5~23℃ ,经16~20h孵化成D形幼虫 ;初孵D形幼虫平均大小为75μm×62μm ,浮游幼虫经12~13d培养进入壳顶后期 ,15~16d进入附着变态期 ,壳长为260~290μm ,发育变态为稚贝。
林志华柴雪良单乐洲应雪萍方军张永普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
浙江温州地区淡水蛭类的调查研究
1999年
作者于1991~1995年对温州地区的淡水蛭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所得标本经鉴定共计淡水蛭类21种,隶属于13属、7科;经分析其区系属于中国-日本区,其中3种为我国特有种.
张永普
关键词:区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