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梓太

作品数:95 被引量:88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政治法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法律
  • 13篇生态
  • 11篇生态环境
  • 11篇污染
  • 9篇行政
  • 9篇赔偿
  • 9篇环境法
  • 7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7篇环境保护
  • 6篇司法
  • 6篇损害赔偿
  • 6篇环境立法
  • 6篇公约
  • 6篇海底
  • 5篇权利
  • 5篇法典
  • 4篇深海
  • 4篇深海海底
  • 4篇生态文明

机构

  • 45篇复旦大学
  • 30篇南京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7篇上海财经大学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5篇华东政法学院
  • 5篇中国法学会
  • 3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政...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人民检...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江苏省人大
  • 1篇江苏省环境保...
  • 1篇南京市中级人...

作者

  • 93篇张梓太
  • 6篇沈灏
  • 4篇李晨光
  • 4篇陶蕾
  • 4篇张乾红
  • 3篇张乾红
  • 2篇王岚
  • 2篇郭少青
  • 1篇吴卫星
  • 1篇张国元
  • 1篇赵运刚
  • 1篇夏凌
  • 1篇刘画洁
  • 1篇张明新
  • 1篇于宇飞
  • 1篇褚莹
  • 1篇程雨燕
  • 1篇李传轩
  • 1篇杜万平
  • 1篇李春林

传媒

  • 7篇南京大学学报...
  • 7篇南京大学法律...
  • 6篇南京社会科学
  • 5篇环境保护
  • 5篇法学
  • 4篇法学杂志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环境导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江淮论坛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法学评论
  • 2篇现代法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法预防原则被引量:26
2012年
风险社会中风险是人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包括环境风险,应对环境风险环境法应有所调整。预防为主原则是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风险社会背景中该原则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着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该原则进行重构、拓展。在思想理念上将预防原则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全过程中,从治理污染向预防污染转变,从治理风险向预防风险转变;在表述上将预防为主原则向预防原则转变;在内容上增加以弱势形式规定的风险防范原则。
张梓太王岚
关键词:风险社会环境风险
结构性陷阱:中国环境法不能承受之重——兼议我国环境法的修改被引量:24
2013年
目前我们正处在修改环境法的关键时刻,但将环境法作为单行法进行修改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在实践中实施效果不佳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环境法遭遇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权力结构等结构性陷阱,由此产生的"以污染防治为中心"、"以沿海为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环境立法特征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因此,环境立法视角的狭隘化是无法让环境法在实践中大有作为的。要突破环境法的发展困境,环境立法应适度法典化,将环境立法置于更为开阔的视域中去。
张梓太郭少青
关键词:环境法修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兼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地方政府的两难困境被引量:16
2020年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是一项以党内法规和生态环境政策为规范基础,并以《环保督察规定》、环保督察制度和问责依据为主体构成的制度。在实践中,它也拥有着基层性、广泛性和严厉性三大特点。这样的属性和特点使得生态环境问责制度一方面对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上大有裨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较大的政治压力,并继而影响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在这种压力的影响下,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积极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构建生态环保领域干部容错机制,并实现生态环境问责制度法制化的改造,最后完成生态环境问责机制多元化的转变,以此赋予生态环境问责制度新的功能和使命。
张梓太程飞鸿
市场机制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若干思考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虽于1995年作了某些修改,但仍有一些应该改善的地方,如应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推行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如排污收费应从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结合收费转变、从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从超欠量收费向等量收费转变,如建立征收环境税和生态环境补偿费、对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的行为优惠和补赔等经济激励机制.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张梓太
关键词: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空气污染污染防治
论气候变化立法之演进——适应性立法之视角被引量:10
2010年
简要回顾了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国家气候变化立法的发展进程,包括包含其中的适应性立法之进展。较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其在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方面所处的劣势,而需承受更大的气候变化之不利影响,其适应需要之满足甚为紧迫,有助于改善其适应能力和适应秩序的政策与法律是十分必要的制度工具。对于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适应议题之重要性亦不言而喻,迫切需要系统、融合、协调的适应法律行动。
张梓太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适应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业已成为巩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法律规范以及填补制度性立法缺失的紧迫任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救济制度,应在法律层面得到系统式创制,立法的核心内容包括责任机制、纠纷处理机制和资金机制等方面。
张梓太吴惟予
关键词:环境立法生态文明
“绿色贸易壁垒”成因浅析被引量:13
1997年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张梓太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环境标志制度
我国环境民事诉讼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4
2009年
环境民事诉讼是现代法治社会解决环境纠纷的重要机制之一,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当下中国的环境民事诉讼陷入了多重困境,一方面环境纠纷当事人在经济、信息方面力量对比失衡,原告无能力、或不愿意、或既无能力也不愿意提起诉讼;另一方面司法者不愿意、或无能力、或既不愿意也无能力审理环境民事案件;再者,有些地方政府不重视、隐蔽甚至公然阻挠环境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我国环境民事诉讼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其关键主要在于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和司法独立的实现。
陶蕾张梓太
关键词:环境民事诉讼司法能动性司法独立
中国公司权利能力限制刍议
1995年
中国公司权利能力限制刍议张梓太1993年12月2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首都公司法典,该法典对中国公司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本文拟就中国公司权力能力的限...
张梓太
关键词:权利能力《公司法》法人财产权公司经营范围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积金
中国环境立法应适度法典化被引量:35
2009年
近年来,随着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完善中国环境立法的呼声高涨。如何选择环境立法的完善路径,学界观点不一。基于中国的立法传统和目前环境法制现状,我国的环境立法应当选择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即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应当是一个渐进式阶段性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法典法与单行法共存互补。
张梓太
关键词:环境立法单行法法典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