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 作品数:9 被引量:41 H指数:2 供职机构: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沉默DNAJB11基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沉默DNAJ同源B亚家族成员11(DNAJ homolog subfamily B member 11,DNAJB 11)基因表达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有针对DNAJB 11基因的DNAJB11-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Puro/DNAJB11-shRNA,并制备重组慢病毒。将具有高效感染力的重组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CCK-8法检测被感染后SMMC7721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被感染后,SMMC7721细胞中DNAJB1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FCM法检测沉默DNAJB 11基因表达后对SMMC7721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插入DNAJB11-shRN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Puro/DNAJB11-shRNA。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携带有DNAJB11-shRNA重组慢病毒后,SMMC7721细胞的增殖被抑制(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证实,DNAJB11-shRNA能有效沉默SMMC7721细胞中DNAJB1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值均<0.05);DNAJB 11基因沉默后,能明显上调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下调PCN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FCM检测结果表明,沉默DNAJB 11基因的表达可将SMMC7721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并能促进其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沉默DNAJB 11基因表达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下调SMMC772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项颖 李启英 石洋 张曼 黄德鸿 南映瑜 杨涛 肖春燕 王莉 张文军 龚奕 曾建挺 张艳林关键词:细胞增殖 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诱导该患者PBMCs产生的DC。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uman CD3monoclonal antibody,hCD3mAb)等诱导该PBMCs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Tanswell培养小室将DC-CIK细胞与HepG2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该小室膜分隔培养24、48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变化,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DC-CIK细胞对人HepG2细胞生长具显著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基因与蛋白水平检测表明,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该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在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该瘤细胞PCNA的表达。结论 DC-CIK细胞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的PCNA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增殖与迁移,以发挥其杀瘤作用。 项颖 李启英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杨威 吴仙宇 郑晓东关键词: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DC-CIK细胞 肝癌HEPG2细胞 Luffin-β-KDEL-uPAcs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其抗胃癌SGC-7901细胞的活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构建含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裂解位点(uPAcs)和KDEL(Lys-Asp-Glu-Leu)驻留信号序列的丝瓜毒素(Luffin-β)基因的原核载体,表达并纯化其融合毒素蛋白Luffin-β-KDEL-uPAcs(LKP),并探讨融合毒素蛋白LKP抗胃癌SGC-7901细胞的活性。方法 RT-PCR两步法克隆Luffin-β基因,引物延伸法构建Luffi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诱导其表达融合蛋白Trx-EK-Luffin-β-KDEL-uPAcs(TELKP)并纯化TELKP,肠激酶(enterokinase,EK)切割TELKP后,纯化与回收目的毒素蛋白LKP,SDS-PAGE对LKP蛋白予以检测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纯度检测。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体外检测毒素蛋白LKP经uPA酶裂解后释放Luffin-β的抗胃癌SGC-7901细胞的活性。结果成功诱导重组载体pET-32a(+)/Luffin-β-KDEL-uPAcs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8.8×103含载体表达标签(Trx)的融合免疫毒素TELKP,EK酶切该蛋白获含2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3的目的蛋白LKP。SDS-PAGE检测鉴定表明,LKP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其纯度达98.8%。CCK-8、RT-PCR、Western blot等法检测显示,LKP经uPA酶体外裂解可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ffin-β小分子毒素。结论成功克隆到Luffi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并将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且诱导该载体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3的融合毒素LKP。LKP毒素经uPA酶体外裂解能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ffin-β小分子毒素。 李启英 项颖 余维倩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张文军 杨涛 肖春燕关键词:杀瘤活性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DC+CIK-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满足条件的168例晚期NSCLC患者中行DC+C... 张曼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DC细胞 CIK细胞 化疗 文献传递 Luffin-β靶向融合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含内质网驻留信号序列KDEL(Lys-Asp-Glu-Leu-COOH)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裂解位点(cleavage site of urokinas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cs)的Lun-β靶向融合免疫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RT-PCR法克隆Lun-β基因,引物延伸法构建Lu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埃希菌后,诱导其表达融合蛋白Trx-EK-Lun-β-KDEL-uPAcs(简称TELKP),并纯化TELKP蛋白。用肠激酶(enterokinase,EK)切割TELKP后,纯化与回收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un-β-KDEL-uPAcs(简称LKP)。采用CCK-8、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体外检测毒素LKP经uPA酶裂解后释放的Lun-β对NSCLC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诱导重组载体pET-32a(+)/Lun-β-KDEL-uPAcs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88×104的含载体表达标签Trx的融合免疫毒素蛋白TELKP,EK酶切该蛋白获得含2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KP。LKP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肿瘤杀伤活性的细胞毒素小分子Lun-β,且后者的体外抗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构建了Lu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KP,该毒素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n-β毒素小分子。 项颖 李启英 王江红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张文军 杨涛 肖春燕关键词:免疫毒素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食管T细胞淋巴瘤合并食管鳞癌1例 被引量:1 2013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余,于2012年1月入我院诊治。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KPS评90分;令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LDH升高(455.84U/L),余均在正常范围;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食管下段见长约4.9cm充盈缺损,局部食管管壁僵硬、蠕动消失,考虑食管癌可能。进一步行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33~37cm食管段见一新生物凸向腔内,其表面不平, 张曼 杨涛 李启英 黄海萍 项颖关键词:食管肿瘤 T细胞淋巴瘤 食管鳞癌 VEGF受体单抗与Luffin双靶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2013年 目的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单链抗体(KDRscFv)、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裂解位点(uPAcs)、丝瓜毒素(luffin-β)与KDEL(Lys-Asp-Glu-Leu)内质网驻留信号序列的双靶向融合毒素,并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全基因合成KDRscFv基因,RT-PCR法克隆luffin-β,重叠PCR法将两基因融合,其连接部位与C端分别引入uPA裂解位点uPAcs与KDEL,形成融合基因KDRscFv-uPAcs-Luffin-β-KDEL。将该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杆菌后,诱导其表达融合毒素蛋白Trx-EK-KDRscFv-uPAcs-Luffin-β-KDEL(TEKPLK)并纯化TEKPLK。用肠激酶(enterokinase,EK)切割TEKPLK后,纯化与回收靶向融合毒素KDRscFv-uPAcs-Luffin-β-KDEL(KPLK)。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体外检测靶向融合毒素KPLK经uPA酶裂解后释放Luffin-β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诱导重组载体pET-32a(+)/KDRscFv-uPAcs-Luffin-β-KDEL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7.5×104含载体表达标签(Trx)的融合毒素蛋白TEKPLK,EK酶切该蛋白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5.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KPLK。CCK-8法检测表明,KPLK毒素的杀瘤活性成剂量-效应关系,其IC50约为35 ng/mL;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PLK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细胞毒素小分子Luffin-β,上调瘤细胞促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KDRscFv-uPAcs-Luffin-β-KDEL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5.8×104的靶向融合毒素KPLK,该毒素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ffin-β毒素小分子。 项颖 黄德鸿 唐显军 王莉 张曼 张文军 杨涛 肖春燕 王江红关键词:杀瘤活性 CIK细胞分泌因子对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分泌因子对人肝癌干细胞(hepatic cancer stem cells,HCS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法富集人肝癌细胞Hep G2获得HCSCs;用FCM法检测HCSCs表面标志物CD90及CD133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裸鼠致瘤能力的观察,鉴定HCSCs的致瘤性。以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D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 IL-2)诱导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产生CIK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将不同细胞密度的CIK细胞与HCSCs接种在同一培养体系内,分隔培养24与48h后,用FCM法检测HCSCs的凋亡情况。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 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富集培养获得的HCSCs表面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CD133。裸鼠致瘤能力观察表明,该HCSCs具较强的致瘤性。凋亡检测结果提示,CIK细胞的分泌因子可诱导HCSCs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aspase-3 m RNA与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CIK细胞的分泌因子可上调HCSCs中促凋亡相关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CIK细胞的分泌因子可诱导HCSCs发生凋亡,这可能与上调其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杨涛 张曼 张文军 王国碧 黄德鸿 唐显军 王宏宇 王刚 王莉 肖春燕 杨建中 项颖 李启英关键词:肝细胞 杀伤细胞 细胞凋亡 DCs-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7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联合DCs-CIK细胞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DCs-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9.26%和37.50%(P>0.05),疾病控制率为68.38%和54.41%(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表面抗原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所占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和Karnofsky体能状况(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是DCs-CI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行DCs-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5例患者出现低热,未见其他的不良反应。结论:DCs-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NSCLC的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的年龄、KPS评分及肿瘤分期可影响其疗效。 张曼 杨涛 石洋 张文军 李启英 唐显军 黄德鸿 闫国和 杨威 吴仙宇 王宏宇 项颖关键词: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