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锋

作品数:16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镇痛
  • 8篇超前镇痛
  • 6篇术后
  • 6篇帕瑞昔布
  • 5篇右美托咪啶
  • 5篇手术
  • 4篇细胞
  • 4篇
  • 3篇手术后并发症
  • 3篇术后并发
  • 3篇术后并发症
  • 3篇麻醉
  • 3篇后并发症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氧化酶
  • 2篇预先给药
  • 2篇气腹
  • 2篇细胞免疫
  • 2篇免疫

机构

  • 16篇绍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张昌锋
  • 14篇郑羡河
  • 12篇陈忠华
  • 11篇蒋宗明
  • 10篇胡双燕
  • 8篇陈念平
  • 4篇李玉红
  • 3篇楼静芝
  • 2篇丛昊
  • 2篇樊菊美
  • 1篇吴秀娟
  • 1篇何锐
  • 1篇俞国峰
  • 1篇谢凯

传媒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血IL-1β、IL-6和IL-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蒋宗明陈忠华郑羡河张昌锋
关键词:超前镇痛白介素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Ⅱ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后均接PCIA(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给予芬太尼镇痛。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24h(T2)、48h(T3)、120h(T4)5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CD3+、CD4+、CD4+/CD8+在T1、T2、T3时和NK细胞在T1、T2、T3、T4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CD3+、CD4+、CD4+/CD8+在T2、T3时和NK细胞在T2、T3、T4时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
陈忠华蒋宗明郑羡河张昌锋胡双燕樊菊美
关键词:超前镇痛细胞免疫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h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麻醉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Ⅱ组麻醉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后均接PCIA泵给予芬太尼镇痛。两组PCIA药物为芬太尼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输注速率2mL/h,PCI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24h(T3)、72h(T4)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Ⅱ组T2、T3时Cor升高,Ⅰ组Cor仅在T2时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2、T3时Cor明显降低(P(0.05)。Ⅰ组T3时IL-4低于T1(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4时IL-4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T4时IFN-γ明显上升(P(0.05)。Ⅰ组T2、T3时IFN-γ明显高于Ⅱ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T4时IFN-γ/IL-4均升高(P(0.05);Ⅰ组T3时IFN-γ/IL-4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手术后Th1/Th2平衡的漂移程度,改善机体手术创伤后免疫受抑状态。
陈忠华蒋宗明楼静芝郑羡河张昌锋胡双燕樊菊美
关键词:超前镇痛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
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细胞免疫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ICU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ICU收治的脓毒症诊断明确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咪唑安定镇静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镇静组(D组),每组50例。C组咪唑安定0.02~0.10mg·kg^(-1)·h^(-1),D组右美托咪定0.2~0.7μg·kg^(-1)·h^(-1),根据需要调节输注速度以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在-2~+1分之间。在机械通气开始前(T_0),通气后12h(T_1)、24h(T_2)、36h(T_3)和72h(T_4)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结果 CD4^+/CD8^+比值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D组T_1时点CD4^+、CD8^+和CD4^+/CD8^+均比C组高(P<0.01,P<0.05);D组T_2时间点CD4^+较C组明显升高(P<0.01);而T_4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IL-6和TNF-α在机械通气后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D组IL-1和IL-6浓度在T_2、T_3和T_4时点均比C组相应时点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TNF-α在T_2和T_3时点比C组低(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张昌锋吴秀娟蒋宗明俞国峰
关键词:脓毒症右美托咪啶细胞因子类
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下肺癌根治术病人麻醉后寒战的发生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眯啶辅助麻醉下肺癌根治术病人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方法择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开胸行肺癌根治术病人80例,性别不限,年龄50~75岁,身高158~180cm,体重48.79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分层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4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人七氟醚,间断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维持BIS值40—55。D组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1h,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D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与C组比较,D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病人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机率。
陈忠华蒋宗明陈念平郑羡河张昌锋胡双燕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寒战麻醉手术后并发症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用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8~67岁,体重52~68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全麻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预注药前即刻(T0)、气腹后1 h(T1)、关气腹前即刻(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PaO2/Fi O2。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T1~3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P组T1~3时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T1~4时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T1~2时RI升高,PaO2/Fi 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4时P组血清TNF-α、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T1~2时P组RI降低,PaO2/Fi O2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可通过减轻全身炎性反应而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起到保护效应。
郑羡河蒋宗明张昌锋胡双燕陈忠华陈念平
关键词:环氧化酶-2超前镇痛人工气腹
用于围手术期GDFT的精确简便无创监测方法研究
李玉红阮进光雷秀珍何锐张昌锋赵欣刘旭芳温小红
围手术期间由于容量丢失以及麻醉药物的循环抑制作用导致患者绝对或者相对容量不足,因此围手术期容量治疗是临床麻醉的重要任务。而容量治疗的剂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结局,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是根据患者的需要量给予...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麻醉手术治疗
非插管下全凭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非插管条件下单纯吸入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级择期行斜疝、鞘膜积液、血管瘤等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1~8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30例。2组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肌内注射。K组给予氯胺酮6mg/kg肌内注射,入睡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面罩吸氧,术中如有体动,则静脉追加氯胺酮每次1~2mg/kg。S组给予5%七氟烷吸入诱导,氧流量8L/min,以加压面罩吸入,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以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七氟烷的浓度。术中氧流量调整为1L/min,根据体动、心率和血压等情况调节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呼出浓度维持在2.5%~3.0%,如呼吸抑制则行面罩机控呼吸。手术结束时停吸七氟烷,氧流量恢复至8L/min,直至自主呼吸平稳,再给予普通面罩吸氧。比较2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以及术中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短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发生呛咳、喉痉挛、流涎等不良反应;苏醒期,2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的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氯胺酮快,而在非插管情况下,全凭七氟烷吸入更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郑羡河蒋宗明陈忠华张昌锋胡双燕丛昊
关键词:七氟烷吸入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均为小学文化程度,年龄69~83岁,体重47—73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全麻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行PCIA,药物为曲马多和芬太尼,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术后镇痛效果不佳时则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分别于术前1d、术后1、4、24、72h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术后72h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曲马多和芬太尼的PCIA用量和芬太尼补救用药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芬太尼和曲马多PCIA用量减少,芬太尼补救用药率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超前镇痛可降低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郑羡河蒋宗明张昌锋胡双燕陈忠华陈念平
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镇痛手术后并发症
右美托咪啶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急诊行开颅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9—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耽组)。气管插管后,D1组或D2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3或0.7big·kg^-1·h^-1,持续48h。手术结束前,将微型传感器植入硬脑膜外,持续监测ICP,术后2d内若ICP≥30mmHg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甘露醇0.5mg/kg和甘油果糖0.25mg/kg。于麻醉诱导后(T0)、术后6h(T1)、12h(T2)、24h(L)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术后90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分级;记录地塞米松、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ICP,有利于患者预后,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郑羡河胡双燕张昌锋陈忠华陈念平谢凯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颅内压脑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