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结核
  • 8篇脊柱
  • 6篇脊柱结核
  • 4篇植骨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胸腰椎
  • 3篇胸腰椎结核
  • 3篇腰椎
  • 3篇腰椎结核
  • 3篇支气管
  • 3篇术后
  • 3篇前路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内固定
  • 3篇肺结核
  • 3篇病灶清除
  • 2篇低温冷冻
  • 2篇低温冷冻治疗
  • 2篇异体

机构

  • 23篇广州市胸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张强
  • 8篇钟鑫
  • 7篇许祖远
  • 7篇方德健
  • 3篇李志强
  • 3篇赵秉航
  • 3篇游佩涛
  • 2篇周强
  • 2篇江涛
  • 2篇谢贝
  • 2篇卢小红
  • 2篇张言斌
  • 2篇谭守勇
  • 2篇伍建华
  • 2篇张铁坚
  • 1篇卢春丽
  • 1篇尹小毛
  • 1篇罗萍
  • 1篇李一耕
  • 1篇洪标辉

传媒

  • 5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系统医学
  • 1篇第二届骨关节...
  • 1篇第四届骨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5骶1椎体结核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改进术式对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腰5-骶,椎体结核的患者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前强化抗痨2—4周,术中先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稳定病变节段,然后改变体位从前路清除病灶、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规则抗痨1年,平均随访3.4年。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患者可佩带护腰支具下床活动,1~3个月ESR逐步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松动、移位,无内固定松动、折断。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前路病灶清除骨术治疗腰,~骶,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和维护脊柱的稳定性,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期,防止后突畸形进行性加重。
张强赵秉航查建群洪标辉李小海庄仕龙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高位胸椎结核前路手术切口选择
<正>~~
张强钟鑫
文献传递
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
2021年
目的:探讨颈胸段椎体结核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C7~T3椎体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3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Cobb角,VAS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和JOA评分,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13例患者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8个月,平均19.92个月;手术时间100~150min,平均118.46min;术中出血30~90mL,平均65.38mL;所有病例皆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皆恢复正常;Cobb角较术前改善,无明显丢失;VAS评分较术前改善;NDI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皆有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可靠的手术方式,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突畸形。
方德健陈豪逸李思贝张强
关键词:前路颈胸段结核
后路固定同期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_5/S_1椎体结核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同期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_5/S_1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L_5/S_1椎体结核患者35例,强化抗结核治疗4周,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经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及取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血沉(ESR),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Frankel分级)及末次随访时植骨块下沉、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ESR为(57.1±12.8)mm/h,术后1个月为(46.8±11.6)mm/h,术后3个月为(20.4±7.6)mm/h,各时间点比较P均〈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22例,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0、11、24例。末次随访时植骨块下沉距离为(1.6±0.7)mm,其中1例植骨块下沉距离〉3 mm;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为C级1例、D级4例、E级30例,植骨融合率为97.2%(34/35),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结论后路固定同期经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_5/S_1椎体结核效果满意,且较为安全。
许祖远张强钟鑫方德健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
血清MMP-2、TNF-α及IL-17在脊柱结核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脊柱结核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水平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30)、预后不良组(n=30),并于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的血清MMP-2、TNF-α、IL-17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MP-2(31.86±3.57)pg/mL、TNF-α(19.78±6.12)pg/mL、IL-17(40.18±6.40)pg/m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10.814、4.334,P<0.05)。预后不良血清组MMP-2、TNF-α、IL-17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MMP-2、TNF-α、IL-17水平相较于健康人群会有明显的升高,且指标参数的上升情况与患者预后水平息息相关。
许祖远钟鑫钟鑫张强
关键词:脊柱结核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抗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
前路翻修术对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前路翻修术[彻底病灶清除和(或)支撑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外院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失败.于本院行前路翻修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表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随访2~2.5年,随访期间X线摄影和CT检查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植骨明显移位、破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未发现结核复发。出院时2例既往窦道较长的患者窦道口未完全愈合,经门诊换药2~3个月后窦道逐渐收敛、闭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 1.25± 0. 87)分]、ESR 数值[(7.09 ± 3. 59) mm 1 h]均明显低于术前[(6. 06± 1.60)分.(69. 21± 25. 76) mm/1 h](t=18.004,13. 766, P值均<0. 05);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E级29例、D级1例、C级2例,改善为术后的E级29例,D级3例;椎间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为E级31例.C级1例。结论采用前路翻修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钟鑫张强许祖远方德健
关键词:再手术
术后营养支持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手术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FN-?浓度的变化,探讨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对IFN-?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结核病大中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研究组32例,研究组在术后连续7天予肠外营养支持,提供...
江涛刘家杰卢春丽谢贝游佩涛赵秉航张强李志强
关键词:营养支持结核病
文献传递
低温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18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低温冷冻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在规则化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低温冷冻治疗,并配合抗痨药物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追踪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分别属于炎症、溃疡和肉芽增生型;2例属于瘢痕狭窄型。16例非瘢痕狭窄型患者在多点多处单纯冷冻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气道恢复通畅、影像学改变明显。1例瘢痕型患者在单纯冷冻治疗3周后气道部分通畅,咳出脓性分泌物,后经球囊扩张后症状改善。另1例瘢痕型患者在电烧加冷冻的序贯治疗后气道通畅,症状消失,影像学明显好转。结论单纯低温冷冻治疗对非瘢痕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有着理想的疗效,对于瘢痕型内膜结核采用电烧加冷冻的序贯治疗,可以快速恢复气道通畅和防止瘢痕再生导致气道再狭窄。冷冻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游佩涛李志强张强卢小红
关键词: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纤维支气管镜
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研究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确诊为继发性肺曲菌球病例的61个肺曲菌球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和CT值重新进行分析和测定,并与肺结核和肺癌病灶的CT值进行比较。结果61个肺曲菌球多继发于肺结核空洞内,以双上肺多见,形态多样,不完全填充型较多,占41.0%(25/61),典型的“新月形”改变并不多见,仅占22.9%(14/61);肺曲菌球的密度多数较低,CT值为负值的占52.5%(32/61),CT值小于20HU的占86.9%(53/61),平均CT值为2.56HU。肺结核和肺癌病灶的CT值较高,均大于20HU,平均CT值分别为38.4HU和39.0HU,明显高于肺曲菌球的CT值(P<0.01)。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详细观察肺空洞内病灶的形态特点,发现更多形态不典型的曲菌球,低CT值是曲菌球较特异的征象,两者结合,对绝大多数继发性肺曲菌球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张言斌周强汪复康刘文张强
关键词:螺旋CT薄层扫描肺曲菌球CT值继发性肺结核空洞肺空洞
低温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目的:探讨低温冷冻治疗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 在规则化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低温冷冻治疗,并配合抗痨药物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追踪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
游佩涛李志强张强卢小红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