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幸红

作品数:320 被引量:1,152H指数:1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专利
  • 114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71篇化学工程
  • 2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4篇冶金工程
  • 13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7篇陶瓷
  • 78篇复合材料
  • 78篇复合材
  • 57篇高温
  • 43篇超高温
  • 40篇燃烧合成
  • 37篇高温陶瓷
  • 36篇超高温陶瓷
  • 34篇纳米
  • 32篇粉体
  • 31篇金属
  • 27篇硼化锆
  • 25篇ZRB
  • 24篇碳化硅
  • 23篇金属陶瓷
  • 22篇石墨
  • 22篇自蔓延
  • 19篇涂层
  • 18篇TIB
  • 17篇碳纤维

机构

  • 320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安徽机电职业...
  • 2篇安徽工程科技...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山东工业陶瓷...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2篇航天特种材料...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作者

  • 320篇张幸红
  • 159篇韩杰才
  • 88篇胡平
  • 85篇洪长青
  • 77篇韩文波
  • 57篇杜善义
  • 54篇孟松鹤
  • 49篇赫晓东
  • 27篇徐强
  • 24篇曲伟
  • 23篇张东洋
  • 23篇董顺
  • 22篇程业红
  • 21篇赵广东
  • 21篇方成
  • 19篇李金平
  • 16篇王鹏
  • 16篇程源
  • 15篇周善宝
  • 13篇陈贵清

传媒

  • 2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2篇材料科学与工...
  • 8篇粉末冶金技术
  • 8篇材料工程
  • 7篇无机材料学报
  • 6篇复合材料学报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硅酸盐学报
  • 5篇宇航材料工艺
  • 4篇材料导报
  • 3篇中国表面工程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固体火箭技术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航空材料学报
  • 2篇装备环境工程
  • 2篇第12届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21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16篇2017
  • 19篇2016
  • 27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18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16篇2004
3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质C_f/SiO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烧蚀性能的研究
2019年
目的提高轻质碳纤维增强SiOC(Cf/SiOC)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用TaSi2、MoSi2为高温抗氧化组分,SiB6为烧结助剂,硼硅酸玻璃为粘结剂,采用浆料法在Cf/SiO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多层梯度化抗氧化涂层。用氧乙炔考核带涂层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及抗烧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蚀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硼硅酸玻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有效地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热失配。通过浆料法能够获得梯度化的抗氧化涂层,即涂层由靠近基体部分的多孔层逐渐过渡至最外层的致密层。在氧乙炔考核烧蚀实验下,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烧蚀性能,并且随着表面烧蚀温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烧蚀行为。在1660℃下烧蚀后,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3μm/s,2.96×10^-8g/(mm^2·s),随着烧蚀温度增加至1760℃,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增加至0.06μm/s,1.03×10^-7g/(mm^2·s)。带涂层的复合材料烧蚀后,涂层表面没有裂纹,但都出现了大量的孔洞,其主要原因是硼硅酸玻璃的挥发,基体材料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氧化,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阻氧能力。结论硼硅酸玻璃的引入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制备的多组分抗氧化烧蚀涂层,可以有效地提高Cf/SiO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
杜斌洪长青张幸红
关键词:陶瓷涂层硼硅玻璃烧蚀性能
一种分散纳米SiC粉体的方法
一种分散纳米SiC粉体的方法,涉及一种纳米SiC粉体的分散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纳米SiC粉体在水中容易团聚的问题。方法:一、用碱滴定去离子水得到pH为12的溶剂;二、称取SiC粉体和分散剂,将SiC粉体和分散剂先后加...
程业红韩文波张幸红胡平洪长青安家东王鹏赵广东
文献传递
SHS/PHIP法合成TiB_2陶瓷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 (SHS/PHIP)工艺制备了TiB2 陶瓷材料 ,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 (SEM)、力学性能等实验研究。XRD结果表明反应生成了高纯度的TiB2 ,没有其他相生成 ,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材料SEM分析发现 ,TiB2 陶瓷颗粒形貌为近等轴状 ,尺寸细小且较均匀 ,在TiB2 陶瓷颗粒间还存在“烧结颈” ,由于SHS反应所产生的高温 ,造成了TiB2 陶瓷颗粒表面的圆化。合成产物的致密度较低 ,气孔主要存在于TiB2 陶瓷颗粒交界处 ,较低的致密性导致了材料具有较低的硬度。
徐强张幸红曲伟韩杰才
关键词:自蔓延高温合成TIB2陶瓷力学性能
一种水基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基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表面活性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所述酚醛树脂进行混匀,得到预混液;将所述固化剂加入至所述预混液中混匀,得到酚醛树脂前...
张幸红洪长青吴灿韩杰才杜善义
Ni含量对SHS法合成TiC-Ni基金属陶瓷的影响被引量:28
1999年
利用SHS结合准热等静压(PHIP)技术制备了TiC-Ni基金属陶瓷,理论分析和实验显示,绝热温度Tad和燃烧温度Tc 随N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反应温度影响产物的组织形貌,Ni含量的增加使合成的TiC颗粒尺寸变小,并且逐渐趋向于规则的球形。最后的产物均由TiC和Ni两相组成。产物的致密度随Ni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硬度值随Ni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因素的作用使硬度值在Ni含量为20% 时达到最大。
张幸红赫晓东韩杰才曲伟杜善义
关键词:SHS金属陶瓷镍含量碳化钛
爆炸压实CuCr合金的组织与缺陷
<正> 爆炸压实技术是利用冲击波对粉末绝热压缩瞬间所产生的高压、高温使粉末材料致密并烧结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最显著的特点是:由于爆炸压实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复合界面几乎没有扩散或仅有程度很小的扩散。所以对机械合金化工艺...
李金平孟松鹤韩杰才张幸红梁军
文献传递
一种柔性烧蚀热防护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烧蚀热防护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表面活性剂、促进剂、溶剂和有机硅烷进行混匀,得到混合溶液;将酚醛树脂预聚物和固化剂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混匀,得到酚醛...
洪长青张幸红韩文波黄鹤金翔宇吴灿王赫兵潘羿吴韩杰才
金属陶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7
2002年
综述了金属陶瓷的发展、类型和应用 。
徐强张幸红曲伟韩杰才
关键词:金属陶瓷
平面Fe基体TiC/Fe金属陶瓷涂层自蔓延高温合成与耐磨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技术制备TiC/Fe基金属陶瓷。采用球-盘接触形式进行材料的耐磨试验。研究TiC/Fe基金属陶瓷材料微观组织和相结构,重点探讨其磨损特性。结果表明:TiC/Fe基金属陶瓷具有优良耐磨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载荷为30N,磨损时间为40min,材料几乎没有质量损失,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硬质相剥落。
张勇赵红张幸红任南琪
关键词:涂层耐磨性
TiB_2-Cu基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通过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 Ti B2 - 4 0 % Cu (质量分数 )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力学、相组成以及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Ti B2 是最稳定的相 ,中间相 Ti- Cu化合物最终转变为 Ti B2 相 ;XRD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为 Ti B2 相和 Cu相 ,没有生成其他中间相 ;微观组织观察表明 ,合成产物组织致密 ,增强体 Ti B2陶瓷颗粒尺寸细小 ,形貌主要呈近等轴状和块状 ,Cu作为金属粘结剂将 Ti B2 陶瓷颗粒相互连接在一起 ,Cu的存在促进了燃烧合成过程中材料的致密化行为。 Cu的加入使 Ti B2 - Cu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较 Ti B2纯陶瓷均有大幅度提高 ,材料的韧化机制为裂纹尖端塑性钝化机制。
徐强张幸红曲伟韩杰才
关键词:燃烧合成热力学金属铜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