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权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层螺旋CT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憩室
  • 2篇憩室
  • 2篇成像
  • 1篇低场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征

机构

  • 8篇自贡市第四人...
  • 2篇彭山县人民医...
  • 2篇平昌县人民医...
  • 1篇自贡市第三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宗权
  • 7篇刘克平
  • 7篇刘文军
  • 2篇何明
  • 2篇冯黎明
  • 1篇姜萍
  • 1篇刘代良
  • 1篇汪毅
  • 1篇赵新湘
  • 1篇赵勇

传媒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张宗权刘文军刘克平
关键词: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主动脉夹层
MSCT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MSCT对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SCT能够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邻近组织累及范围。结论运用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对肿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张宗权刘文军刘克平冯黎明赵勇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颅眶沟通性肿瘤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9月对48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分析不同时期脑梗死的DWI表现。结果在发病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DWI病灶显示率均为100.0%,T2WI病灶显示率分别为37.5%、73.7%、100.0%。结论低场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刘文军姜萍张宗权汪毅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急性脑梗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显示颅脑缺氧缺血后引起的脑实质改变,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畸形等。结论运用CT检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对HIE诊断的准确率,并对脑水肿、梗死及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类型都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HIE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宗权刘文军刘克平冯黎明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子宫圆韧带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子宫圆韧带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加局部薄层及曲面重建(CPR)图像。结果 CT表现特点:沿子宫圆韧带走行区梭形、椭圆形囊性包块,囊壁薄而光滑,11例囊内密度均匀,CT值5-12Hu;4例伴囊壁钙化,11例清楚显示子宫圆韧带走行与包块相连。结论多层螺旋CT密度分辨率高、显示解剖关系清楚,对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克平刘文军张宗权
关键词:子宫圆韧带囊肿多层螺旋CT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以提高放射科医生对其认识。方法对28例经临床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8例患者共检出憩室33个,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8个,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5个。典型的十二指肠憩室在CT上表现为胰头右后方紧贴降段内侧壁的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囊袋影,21个囊内表现为气-液平面,8个囊内表现为混杂密度影,4个囊内仅为气体密度影;检查前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其中囊壁增厚伴边缘模糊2例,并发胆总管扩张7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结石3例,急性胰腺炎1例,胆囊炎2例。结论 MS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能及时发现胆、胰疾病及其并发症,对判断二者的临床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放射科医生应重视并提高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何明张宗权刘克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放射摄影术憩室放射摄影术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十二指肠憩室(D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个憩室)经上消化道钡餐、胃十二指肠镜或ERCP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同时结合局部薄层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2个,水平段4个,升部2个;直径1.0~5.0 cm者24个,大于5.0 cm者2个,小于1.0 cm者2个;CT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外的圆形、椭圆形囊袋状影,囊内为气-液平或气液-食物混杂密度影25个,囊内仅为气体或液体密度影3个;单纯合并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急性胆囊炎3例,胰腺炎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及相关的胆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克平刘文军张宗权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
Castleman病CT影像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减少术前误诊.方法对13例经病理学证实为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灶型9例,其中胸部4例(肺内2例,纵隔2例),腹部5例(腹腔1例、腹膜后4例);9例局灶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4例,分布于肺、腋窝及腹股沟.术后病理结果:透明血管型10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所有病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楚,2例局灶型肿块内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灶;增强扫描9例局灶型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有减低,但呈持续强化,3例局灶型肿块周围见散在增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性淋巴结炎.4例多中心型表现无明显特征性,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1例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多见,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有减退,但呈持续强化,可伴有钙化及卫星灶;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相对无明显特征.
张宗权赵新湘刘文军刘克平刘代良何明
关键词:CASTLEMAN病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