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腮腺
  • 2篇术式
  • 2篇切除
  • 2篇口腔
  • 2篇改良术
  • 2篇改良术式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碘伏
  • 1篇碘伏治疗
  • 1篇修复术
  • 1篇引流
  • 1篇增殖
  • 1篇治疗髁状突骨...
  • 1篇软组织
  • 1篇腮腺良性肿瘤
  • 1篇腮腺肿瘤
  • 1篇塞来昔布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口腔医...

作者

  • 7篇张宏波
  • 4篇李家爽
  • 3篇印奇志
  • 2篇汤玉龙
  • 1篇陈增红
  • 1篇王元银
  • 1篇曹东升
  • 1篇孙辉
  • 1篇黄艳青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逆向双“Z”形瓣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在腭裂修复术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于软腭口腔面和鼻腔面各作一方向相反、层次不一的"Z"形黏膜肌瓣交叉移位,以达到肌纤维复位和延长软腭的目的。临床共治疗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其中不完全性腭裂1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8例。结果 2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12个月对21例患者进行回访,无复裂及腭瘘形成,术后语音功能明显改善。其中13例行鼻咽纤维内镜观察,显示腭咽闭合良好。结论腭裂手术中加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可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效果,符合功能性腭裂整复术的原则要求,是较理想的腭裂修复方法。
李家爽张宏波曹东升陈增红
关键词:腭裂腭咽闭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碘伏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挫擦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患者颌面部Ⅱ度创面40例,并将每例患者创面分为面积相近的两部分作为rhEGF组及碘伏组;伤后严格清创后,rhEGF组用含rhEGF的纱布覆盖创面,碘伏组用碘伏纱布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rhEGF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碘伏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rhEGF能显著缩短愈合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张宏波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碘伏
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及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5年2月—2010年11月间,对18例有明显移位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经耳前、颌后或颌下小切口切开复位,并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术前、术后均行髁状突螺旋CT重建,了解髁状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术后骨折复位固定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在术后3~4周去除颌间固定后,咬合关系恢复均良好,其中12例张口度基本正常,6例轻度张口受限;三个月后复查,仅1例轻度张口受限,其余张口度正常。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骨折对位愈合良好。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及颌间牵引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具备复位好、创伤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和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李家爽印奇志张宏波汤玉龙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复位颌间牵引固定
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李家爽印奇志张宏波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术式复发并发症分泌功能
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2012年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 年5 月至2010年9 月,对23 例口腔癌切除后缺损应用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其中颊癌9 例,口底癌6 例,下颌磨牙后区癌5 例,下颌牙龈癌3 例.除下颌牙龈癌3 例外,其余20 例口腔癌与颈淋巴清扫术同期进行.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 个月,皮瓣外形良好,张口功能无受限,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手术方法 简单,血供良好,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李家爽印奇志张宏波汤玉龙
关键词:颈阔肌肌皮瓣口腔癌缺损
改良术式、负压引流对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腮腺区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多为良性肿瘤,其中混合瘤为最常见肿瘤,少数为恶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20%~30%。手术是腮腺肿瘤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在临床实践中,腮腺常规手术后存在如下...
张宏波
关键词:腮腺肿瘤味觉出汗综合征负压引流
文献传递
塞来昔布增强长春新碱对KB/VCR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增强长春新碱对口腔癌KB/VCR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KB/VCR细胞分为对照组、长春新碱组、塞来昔布组(10μmol/L)及长春新碱(1.5μmol/L)联合塞来昔布(10μmol/L)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口腔癌KB/VCR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KB/VCR细胞的形态变化。Click-iT Edu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并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10μmol/L塞来昔布和1.5μmol/L长春新碱联合作用于人口腔癌KB/VCR细胞后,KB/VC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5),且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显着高于单用塞来昔布(10μmol/L)或VCR(1.5μmol/L)组。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增强长春新碱抑制人口腔癌KB/VCR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的相关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宏波张宏波黄艳青孙辉朱大卫施秀芳王元银
关键词:口腔肿瘤COX-2塞来昔布细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