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疾病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冠状动脉疾病
  • 3篇血管内超声
  • 3篇脑钠肽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性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浆
  • 2篇右冠状动脉
  • 2篇造影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张学芳
  • 11篇张高星
  • 10篇高伟栋
  • 10篇赖浚兴
  • 8篇赖兆新
  • 7篇彭宇程
  • 7篇林如明
  • 3篇陈基华
  • 3篇张红环
  • 2篇任强
  • 2篇宋岸坚
  • 1篇惠杰
  • 1篇穆守刚
  • 1篇孙刚
  • 1篇孙炎华
  • 1篇刘金学
  • 1篇陈彪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冠脉)(3DRC)造影导管和Judkins右冠脉(JR)造影管在右冠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417例患者中分别采用3DRC导管和JR造影导管作右侧冠脉造影,两组进行比较右冠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右冠脉造影成功率等。结果 3DRC组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99.0%,JR组成功率为96.8%;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min,JR组为(2.9±1.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右侧冠脉造影中3DRC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林如明赖兆新张高星
关键词:动脉导管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
两种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导管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根据消融策略分为两组:Ⅰ组51例为环肺静脉前庭消融(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Ⅱ组45例为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疗效。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Ⅰ组、Ⅱ组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比例分别为70.6%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结论 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的策略与传统的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相比,虽然未减少并发症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但是可明显减少消融放电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消融策略。
高伟栋张高星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陈基华林如明赖兆新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线性消融电生理学
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和Judkins右冠造影管(JR)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1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组(3DRC组,n=194)和Judkins右冠造影导管组(JR组,n=221)。两组患者均进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右冠状动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等。结果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3DRC组为99.0%,JR组为96.8%(P<0.05);手术操作时间3DRC组为(30.2±8.2)min,JR组为(33.1±12.5)min;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5.8±1.8)min,JR组为(6.3±2.0)min,(P<0.05);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min,JR组为(2.9±1.5)min,(P<0.05);造影剂用量:3DRC组为(68.5±10.6)ml,JR组为(72.8±12.2)ml,(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管压力嵌顿率:3DRC组0.5%;JR组2.7%(P<0.05)。结论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林如明赖兆新张高星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将CAD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中度病变亚组及严重病变亚组;比较各组EAT的差异,观察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率、斑块类型以及CAD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EAT值为(6.54±1.21)mm,非CAD组为(4.98±1.3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随着CAD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及严重病变亚组间EAT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斑块亚组EAT较钙化斑块亚组[(7.16±1.00)mm vs(5.34±1.40)mm,F=0.085,P<0.05]及混合斑块亚组[(6.20±1.95)mm,F=0.005,P<0.01]明显升高。EAT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值5.057,P=0.028)。结论超声测量EA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CAD患者的筛查。
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陈基华林如明赖兆新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疾病
心外膜脂肪组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陈基华林如明赖兆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内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Tei指数、BNP联合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高低危患者的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该类患者病情不稳定,病死率较高,对ACS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并评估其危险分层,对指导治疗及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心肌机能指数(T...
张学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BNP预后评估超声心动图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林如明赖兆新张高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止血器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经超声测量EAT,比较各组EAT,分析冠心病患者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相关性,观察EAT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92例患者中,冠心病组67例,其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2例;非冠心病组25例。冠心病组EAT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t=-5.35,P<0.05);冠心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随病变程度加重,EAT逐渐增大(F=9.8,P<0.01)。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r=0.379,P<0.01)及CAS(r=0.67,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5.057,P<0.05)。EAT>5.16mm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68.0%,ROC曲线下面积为0.0822。结论超声测量EA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实用,EAT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
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
关键词:介入性心包脂肪组织冠状动脉
心肌机能指数和血浆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声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g/L,P<0.01;713.38ng/L比1345.86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张高星张学芳陈彪赖兆新林如明彭宇程高伟栋任强赖浚兴宋岸坚孙炎华
关键词:心肌临床对照试验
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血浆脑利钠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机能(Tel)指数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人为对照组30例,心力衰竭患者42例,超声测量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组Tei指数为0.75±0.22,BNP为1 611.7±1 064.4,二者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BNP均显著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是诊断心衰的重要客观指标。
张学芳张高星穆守刚彭宇程赖浚兴任强宋岸坚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利钠肽TEI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